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作为一部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陈瑶的出现,意味什么?

2023-12-02 05:06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朝史暮今

编辑丨朝史暮今

陈瑶角色的台词,因现代人物在剧中的特殊性,是没有与其他角色的正面对白,而画外音以及内心独白是非常多,在难度上要比其它角色的台词要简单,然而这种“自言自语”或独白的方式怎样让观众不觉得脱离剧情。

与其它剧情中的对白衔接紧密是这个角色的挑战,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就要求演员在准备中,充分与这个角色融合,使自己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人,把角色的所思所想所说所感,变成自己的语言,重要的是语气的变化。

艺术的高于生活,又使角色的念白,语气具有夸张的特点,这样才能把生硬的剧本台词变为演员生动的语言,我就台词重要性的体会,以具体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

陈瑶:“今天是我23岁的生日,她死了,我们还活着!”这句话并不长,可以什么样的语气和情绪去演绎呢?

这时就需要了解这句话之前的剧情和本场的剧情,在茶室里,日本顾问多田得知城防司令关敬陶失踪整晚后,安排关敬陶和金环见面,在多田的各种软硬兼施,物质的诱惑下,金环都不为所动,并暗中保护了关敬陶。

金环怒斥多田,这时的音乐是一段逐渐加快,且非常愤怒的不断加强的烘托着整个剧情,金环拿替子刺向多田未果,反被多田枪杀,一声枪响震住了在场的人,也使剧情达到高潮,金环牺牲后地上只留下一束光,剧中看着这一切的关敬陶,是震惊的更是愧疚的,于是他以内疚惭愧的心情说出“今天,是我的生日,可她死了,我却活着”。

“今天是我23岁的生日,她死了,我们还活着!”,“她死了”这三个字应该以非常沉痛的心情讲说,而“我们还活着”更加是对当代人的一种激发,感叹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场景是高自萍和陈瑶的对白,但这个对白仅仅是陈瑶自己的内心所想的独白,并没两人的交流。高自萍仰头看着圣母像祈祷,像是希望自己的特务身份不要被发现,也有一丝胆怯,希望他的选择是对的,更希望能够得到银环的心。

他问主:“圣明的主啊告诉我,人生有什么意义?”这是高自萍对人生的质疑,正是这种质疑让他走向了叛徒的不归路。陈瑶,“人生有什么意义,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万能的主啊,告诉我,信仰是什么东西?”

在现代社会“信仰”这个词己经被很多人所忽视,与其说陈瑶在问主,倒像是反问自己及听众,“信仰是什么?”。这时的口气应该疑问,又像是质问的,这才有后面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信仰似乎是过去年代的东西,……”

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我认为是对信仰二字的着重强调,让“信仰”在歌剧中除了以一个词汇,一个定义出现,也让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陈瑶以十分激债的口气,批判高自萍的不忠不义的想法。

“信仰不是华丽的语言外衣,留下的是人生道路足迹”。编剧用精炼的语言,道破了信仰的意义,信仰是信任所在,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长期捍卫的信念。

陈瑶自问道,“如果我是活在那个年代,我会怎样选择,是否会走上信仰的圣堂”,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战火岁月,不知道能否有那代人坚强的信念,崇高的信仰,是叩问自己的心声。

陈瑶的语气应是相对低沉的。如果高于剧中人物就会显得突兀,破坏剧情的连贯,语调也不可幼稚浮夸,要正视这个问题,说到观众的内心。

陈瑶的画外音:“爷爷,学校放假了,我自己回到老家,……,我好像听见了他们的脚步声。”这时的情景变换到古城下,陈瑶没有直接独白,而采用画外音,让观众能够跟随陈瑶的脚步回忆那段历史,而不被台词所束缚。

又一次的时空对话,与爷爷的对话是亲切,也明白了爷爷送她这本书的用意,用十分真切、真挚的口气,念出这段独白。

而我们在排演时,因音响设备的欠缺,舞台也没有古城布景,没有提前录好这段画外音,而采用独白的方式,这就要求演员在念白时眼中有画面,用眼神、表情带领观众的眼睛,用声音制造氛围,达到演员和观众情绪的交融互动。

陈瑶这个角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她的唱段并不是太多,但完成好每一个唱段都很重要,好的配角同样能让人记忆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前奏部分6连音的半音进行,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烘托气氛,之后长达两小节的长音,使音乐更加恢弘,第五小节4拍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进行,把音乐推向最高点,力度从mp中弱直接到ff很强,节奏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加强。

A段旋律采用了E角调式。切分音型的运用改变了原有四四拍子的强弱旋律使音乐更加急切。变化音的加入给音乐注入了新鲜的元素。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连续八小节,“捷报满天,捷报频传!”把人们欢快、热烈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B段采用C宫调式,这段由陈瑶独唱,同样的切分音型,把捷报的事件以轻快的旋律叙述,音乐明朗欢快。第三段则是第一段的完全重复,调性相同,再次强调胜利的好消息。

由关敬陶、陈瑶和混声合唱,采用4/4与2/4的混合拍子,曲式为单段式的变化重复。前部分采用了女生合唱与混声合唱,女合部分为C大调,引用了著名的生日歌的旋律。

但改变了其速度音型,使原本欢快的旋律增加了一丝忧郁和沉重,原本开心的生日,因为金环的牺牲使大家的心情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混合部分,音乐急转变化,由A大调转为#f小调,两个声部的反向音阶式的进行给音乐增添了紧张的气氛,为主题部分过渡。

第一段为#f小调,由关敬陶演唱,小调的调性让音乐显得忧郁深沉也符合关敬陶当时的心情,前两句都落在主音上,确定了调性,音乐也更加沉稳,在第三句发生变化,变化音的出现扣人心弦,让音乐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

第四句又再次回归到主音。第二段陈瑶唱段,是第一段的完整重复,但调性发生变化,这里的变化并不改变音乐的情绪,是因陈瑶角色的年龄音域唱法而设定的。

第三段采用关敬陶陈瑶和女生合唱,主旋律不变,织体更加丰富,用交叉的唱段丰满整个音乐,第四段加入混声合唱,继续主旋律,让音乐在充实恢弘的气氛下结束。

《野火春风斗古城》作为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在声、光、电上运用先进科技,在表演唱法上也吸收了主流唱法的三大流派,剧中历史人物均以美声与民族相结合的唱法,而现代人物陈瑶因其年龄时代的不同,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唱法上也采用通俗唱法。在服装上区分时代的不同,也在唱法上划分时代的变迁。

在导师的指引下,气息还要坚持美声唱法的气息支撑,深呼吸,高位置,更重要的要加强头部共鸣,因陈瑶音区的特点,在胸腔的使用上更加注意,有了支撑、共鸣,再加入靠前的咬字,声音听起来就有点美通的意思了。

陈瑶在唱到《生日》这首歌时,音区是非常低,怎么在较低的声区也能把声音唱扎实,也着实是个问题。导师让头部的管道确保通畅,在胸腔共鸣上多下功夫。一部歌剧的成功上演,除了精湛的演唱、真挚的情感、演员的肢体表演同样影响着歌剧的完整性。

怎样表演的自然而不做作,我们也在一次次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将真实的生活体验直接带到舞台,并把细小的毛病去掉,夸大动作所需的特点,这样的舞台效果就比较真实自然。

看到精彩处,就不自觉的停下了脚步,精彩过后又不自觉的迈开脚步,再看看过马路时有没有来往的车辆,虽然剧情里并不是过往的车辆,但动作的连贯是相同的,我就把这一次的体会带到了再次的排练中,找到了剧中人物的感觉。

艺术来源于生活,才使舞台上的表演更加真实,艺术的高于生活,又让舞台变的有趣生动。在陈瑶的另一个场景中,同样遇到了些问题,随场景的转换,由现代的地铁列车将时空带回了冀中平原的那座古城。

一伙日本兵围住一群中国老百姓,欲反抗的妇女,惨被杀害。陈瑶这时是没有任何台词的,但如果什么都不表现就会与残忍的画面格格不入,在动作表演设计中,因有时空的现实限制,没有与历史人物有肢体的接触,陈瑶的心情应是非常愤怒的,是无助的,不能帮助自己的同胞,眼睁睁看着她们被杀害。

人惊恐的动作应是先怔住,因为害怕而后退,而后又马上会有想保护同胞的心理,所以跟上日本鬼子的脚步,想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她又不可以更改历史,所以内心是有些崩溃,直至被杀害的百姓被拖出舞台,陈瑶一直眼睁睁看着,紧跟他们的脚步。

在表演时,一定不能与观众有任何的眼神的交流,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鬼子的残暴酷刑下,能够在没有完美的声光电的情景下,让观众的眼镜随着演员的情绪一同悲愤。任何一个成功的歌剧形象都是音乐形象和戏剧形象的统一。

音乐形象不能脱离戏剧情节而孤立存在,好的歌者,声音里应该是有画面和形象的,音乐的处理应该与剧情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歌唱技巧的展示。

音乐的二度创作,直接揭示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和特点,因此好歌唱前的准备是不可少的,戏剧形象又以演员的表演得到支撑,好的演员能够把剧中人物演的活灵活现,赋予歌剧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经典)[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刘正雄.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