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015图片带字图片,2015图案

2023-12-02 03:44 作者:岑岑 围观:

导读

2015电影财年快过去了,我们来盘点一下国片。在这一年里,我们有哪些新惊喜,新看点,新经验,新感悟?剧本医生樊苏华从他的个人专业视角,进行了一番俯瞰式的市场思考。培育市场、爱护市场,让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是我们的基本共识。从剧本设计角度对讲故事规律的思考讨论,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第七点

忠于时代写照现实有方法论

滚蛋吧,肿瘤君

《滚蛋吧,肿瘤君》 根据漫画再创作而成,80后编剧比较成功的改编作品。

编剧的结构意识是非常强的,三幕下沉结局故事曲线鲜明,而且在节点戏上有非常到位的工艺处理的火候。

这部以达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的故事,现实感非常强。在悲喜剧融合高难度类型处理上,也非常到位。

故事罕见采用6幕结构,编剧灵活运用“熊顿对梁医生的意淫(好)”、“得知病情后的消沉(坏)”、“病友交流后的情感释放(好)”、“好友撕逼病情真正加重(坏)”、“梁医生‘穿越’救命(好)”、“高潮追思会(坏,但精神上扬——否定之否定主题策略)”六个段落积累,采用非常灵动的、年轻人喜欢的样式来讲故事,电影受欢迎,在情理之中。

失孤

《失孤》 电影观照时代,是必须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从这个角度,我可以为失孤和亲爱的点一百次赞。但反映现实有优势的情况下,更要兼顾故事兴趣问题。《失孤》是有泪点的,但是漫无主题。老摩托,新摩托走了一路,难为了刘德华。

除了遇到一个丢孩子要跳河的女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行走中完整讲述了井柏然找到家人的故事。井柏然被欢迎进村后,主人公的高潮在哪里?和尚的金句吗?所有的贴在真实素材上的桥段,看上去都经不起喜爱戏剧性的观众的审视。故事完成度弱于去年同类故事《亲爱的》,观众给出的市场定位无可置疑。

我是路人甲

《我是路人甲》 近乎记录风格,紧贴社会现实,反映的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有融入都市生活梦想的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

为什么这部戏在院线会遭遇包括这些人自身的最广大观众的冷遇?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喜欢这部戏,但不赞成这部戏的讲故事方法。多组不同人物构成了不同的故事线,是多线索故事,不是样本故事。

多线索齐头并进,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多前提”、“多头(多诉求)”故事。

故事只能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前提,表达为“如果......会发生什么"?也只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戏剧诉求,不能多线索齐头并进。多线索故事严重破坏了故事对观众兴趣的挤压力。

多线索故事的例子很多,例如《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我是女王》、《冲上云霄》等。都不会有太高的票房,因为故事被讲散掉了,观众兴趣拢不住。

第八点

香港电影资源持续向内陆市场涌入

香港电影产业有过风光的时代,我们很多人士看香港电影长大的。但香港电影和欧洲电影一样,不是做活了,而是做死了。是“娱乐致死”,还是观念陈旧?

一方面,香港电影市场小,影响力下降,导演艺人“北上”是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作为工业的曾经繁荣,也积淀了不少可资借鉴利用的经验。对来自香港的强势资源,也应该保持必要理性。

澳门风云2

混乱而饱满着,空虚而爆笑着,老树而挂新花,数典而会心,多巧合而硬转,无深意而插柳。

结构比1好,段落积累神成。也就是王晶导演可以这么玩,换个人不行。太了解观众胃口,太熟悉“致敬”的含义,是饱腹需求修炼而来的市场摸爬滚打经验的童子功。喜剧只要有笑点,宽容度极大。

杀破狼2

《杀破狼2》 从警匪动作片角度看,拍摄水准很高,理解为香港动作电影借向内陆电影市场延伸,在品质上的自我提升。

故事围绕吴京,构造了良好的三段结构,动作场景摒弃了无来由随时开打的烂俗路数,都发生在故事推进必要节点上,生死考验人性的情节强度也因为结构优势加倍诱发出来。

冲上云霄

《冲上云霄》 是多线故事,不是样本故事。几对人物关系各自独立,面临不同问题,无法合力完成故事的主脊椎构建。

破风

《破风》是体育背景的故事,特点鲜明,题材稀缺,引发圈内关注。最终市场定价在1.5亿左右,我认为合理。故事形态是好的,有复合主人公效应,避免了多人物、多故事线齐头并进的分散,三幕结构点也清晰。

那么,拍得帅,动作性强,结构基本合理,为什么票房上限被压制住了呢?这就是类型规律在起作用。体育是题材,不是类型。《破风》的类型本质是动作紧张,如果力与美的动作线抽离,它什么也不是。动作片最基本的规律是动作推动,也常伴随人物成长。动作升级和动作创新,是不至于让观众兴趣递减的基本路数。

例如搏击枪战动作片虎胆龙威,对抗力升级,人物小宇宙也要随之升级;关键动作要超出预期,比如让主人公用罪犯的枪穿透自己身体击毙罪犯。速激7更是如此,不仅要创造超级复合动作场景,让跑车穿越3栋塔楼逃生;还要让主人公驾车飞起,把手雷挂上黑老大的黑鹰直升机。破风两个幕结构点,几乎雷同,比赛遇险受伤;加之所有动作追逐样式的高度雷同,带动人物成长,这,很吃亏。没仔细分场,大致如此。

香港电影资源的借力,目前看比较成熟的经验是喜剧、警匪动作和惊悚恐怖。生活情感类及其他类型,宜谨慎考量。

第九点

类型片冲动依旧强烈

圈内看到了类型电影的好处,影视大腕会常挂在嘴边。但对类型片规律的学习运用,还有待时日。真弄懂和能融会贯通运用的,会格外占便宜。

战狼

《战狼》 是动作片最大的亮点和意外收获。用动作打开,采用动作升级方法考验和检验人物本色,这部戏能在“玛丽苏”、“小鲜肉”主导的市场环境里,以男人戏的面孔横空出世,带给了很多女性观众久违的“阳刚气”审美快感。

《战狼》在一点上歪打正着了,亮了:吴京为了把自己的戏鼓捣得更好,客观保证了所有戏剧冲突围绕故事主人公在运转。这在动作类故事中,属难能可贵,无心插柳。为了保证对抗强度,反方也下足了功夫。唯余男和老领导,是受害者,成为吴京戏虐对象。大量部队先进装备赞助,既直接降低成本,也提升了视觉的质感。如果剧本再讲究些,相信还会收获更好的市场效果。

动作戏是与喜剧、爱情、惊悚并列的优势类型品种,《战狼》的意义就是进一步为动作戏、男人戏打开了市场空间。

烈日灼心

《烈日灼心》 年度惊悚犯罪类型故事辨识度非常高的作品。比《白日焰火》好太多,戏剧推动力强,建立了戏剧性压力,有故事刺破点(段奕宏成为邓超的上司,并发现邓重大破绽)。

层层剥茧的惊悚犯罪类型模式建立,一个要抓,一个要藏。

藏的动作和同性恋假线索(红鲱鱼,虽然出现的晚)融合是故事亮点,也是喜剧调剂源。结构呈现为5幕。前三幕精彩。针对主人公被不被发现和暴露的价值中枢,尾巴没被送人,需要须留下来治病,是一段向下结构;邓超成功迷惑段奕宏,忍痛做GAY,段产生放一马念头,是第二段,价值向好;段跟踪妹妹,最终发现邓和郭涛罪犯身份,尽管邓救了他,还是将邓和郭绳之以法,是下打的第三段;之后两人伏法和案情发生逆转两段,都对邓不利,属于一路下打的顺拐结构,故事也开始写飞了。

本来想沿人性告诉观众,罪犯在悔罪,是有人性的,后来转到了段身上,照顾罪犯牵挂之人。必然的故事高潮没了,主题也飞了。高度受限,主要原因在此。还有个问题是,非常遗憾地掉进道德矛盾陷阱。根据最终主犯供述,邓和郭不是主犯,邓却犯有强奸罪。收养遗孤是赎罪行为。

故事设定开始摇摆,罪不致死,是打在段的忏悔上,还是歌颂罪犯的赎罪?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坑。这个东西需要平衡,比如天下无贼创造了盗亦有道好贼模式,让他们维护好人的理想。但罪行一旦过界,就不能这么写了。这里有句行话,善之中心偏离。所以西方惊悚犯罪故事一般不这么写。假设邓、郭无罪,这故事又变成对司法制度思考了。微妙,难拿捏。这也是后半部分乱的主因吧?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也是年度个性和期待值很高的一部电影。但其实作为爱情类型片而言,没能沿着“邂逅”、“纠缠”等固定桥段进行生动创造,而是把现实的爱情故事和寻找上一代人的爱情遗迹弄在了一起。好处是意象象征的精神格调被提高了,坏处是围绕主人公命运进展的爱情片结构失去了方寸。

这就是很多看起来很美的故事素材,最终无法调和成为一个受观众欢迎的好故事的难点所在。

我是证人

《我是证人》 其实也是借筐之作。故事材质是比较好的,片子拍得也很OK。目前看来此片轴心在2.5亿上下。弹性受限的主因,是女盲警被事件卷入,而不是在两难中主动应对。这也是材质本身的难点。

心迷宫

《心迷宫》 年度最受关注新人类型片。赞这部以不可想象的小成本倾力做足悬念,力求直指人心的电影,非职业演员的潜力也被充分挖掘,用真心换取了诸多业内大咖和影迷赞誉。

我想,如果把作者驱动的纸迷宫真正置换成人物驱动的真迷宫,如果让“吓死宝宝”的惊悚过程变成人物执迷的代价和向善的必然转折,这次就真的会逆袭。

非主动性悬疑结构,只能在小说形式里被东野圭吾们玩转,电影里不行,大卫芬奇交过两次学费(《心理游戏》等)了。但还是大赞。

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 也是走类型改编路子。但场景数目不足,主诉相互冲突(爱情和父爱),节奏异常缓慢。超过10秒镜头太多,最长的特写镜头接近3分钟,幸亏演员金士杰的表演功力在,否则根本兜不住。

类型片是好莱坞对类型偏好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商业策略,100年以来,形成了独特的戏剧性推进方法和相对固定桥段套路,观众对此业已形成依赖。所以不要试图自己创新,还是要多学习了解,融会贯通,巧妙创新。

第十点

电视娱乐真人秀大电影命运迥异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改造后上大银幕,是特殊档期(如春节档)博弈的新做法。去年《爸爸去哪1》获得成功。

真人秀大电影凭借的是长期观众人气积累和电视软性广告的轰炸效应,同时也要求在制作大电影时精心设计参与节目的角色的“困境”考验和情感效应。

这类电影说白了,已经不是在不是考验导演和节目策划,是考验制片人的眼光和决断力。弄好了,名利双收;弄不好,兴趣递减,收成不理想。从市场准入角度看,这类电影并没有原罪。如果你的电影故事,还没有真人秀大电影吸引人,那问题就不在它。

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 斩获了超过4亿的票房,这不是误打误撞的运气。娱乐节目积累的旺盛人气支撑着这部电影的初段票房。

继而观众发现,由于传说中的故事大改造只是恰到好处地为影片制造了一段虚拟的悬疑色彩,人物之间的游戏动作对抗和喜剧调侃互动,都能持续制造非常好的观影效果,所以维持票房中段最难的任务也就落到了实处。制片拍摄的流程控制也是高效完成的,几百人的大剧组,对制片人的协调控制能力也是一次考验。制片人成功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实力。

爸爸去哪儿2

《爸爸去哪儿2》 相比之下,《爸爸去哪儿2》就陷入了节目吸引力雷同,兴趣递减的怪圈,电影的创意优势和细节吸引的设计码放,就缺少了必要的、系统的风险评估。

第十一点

高概念创作理念市场弹性受限

高概念创意是指在故事创作时,过分依赖灵光一现的创意核,不顾生活真实和潜在可能性,脱离生活生硬进行创意推进的伪戏剧化创意行为。

➤ 危害比较大,最直接的表现:

一是前提离谱,脱离生活;

二是容易忽略结构进展,经常会出现结构性的失控;

三是槽点太多,情节逆转太随意。

有种你爱我

《有种你爱我》 “借种”的创意初看无限新颖,但经不起琢磨。不是绝对不可以,而问题是以这样轻松无厘头方式出现,它是站不住的。

你会感觉江一燕一不是拉拉,二不是家庭变故严重刺激的心理变态,三不是生理疾患,四不是独身主义;即便是其中一种,也缺乏必要的戏剧性铺垫和可能的时代规定性的生活支撑。前提立不住,故事必然不好讲。

我是女王

《我是女王》 三线爱情叙事故事,压力分散,注定效果欠佳。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 输在了“寻找宋昆明”这个创意概念上。反观有真实生活依据和感悟的剧作,即便在剧作上会有不成熟的问题,其市场弹性也会普遍好于凭创意生攒的“高概念”剧本。材质和技术,一样也不能少。

第十二点

文艺片为何依旧没有奇迹

关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争论,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人们往往会认为,文艺片是传统的正路,而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片套路是离经叛道的新东西。

这实在是一个比天还大的误会!

▲ 王小帅导演电影《闯入者》

关于这一段,我已经讲得口干舌燥,充满无力感。所谓商业片的吸引观众兴趣的方法,是正宗的传统,来源于有2000多年历史的欧洲戏剧。简单比对一下,就会非常清醒。欧洲艺术家长期以来并没有供养制,戏剧家们都是在剧场里打拚,类似今天的郭德刚一类的艺人。戏好,有人看,就会吃饱肚子,挣到钱;戏不好,没人看,就要挨饿受冻。这个情景,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这部电影里被活生生呈现在银幕上。

所谓戏剧性看起来很时髦,其实是很实在的“土老冒”。其本质就是顺应观众大脑结构所决定的讲故事规律,把模拟人生的故事讲述的波澜起伏,分分钟有代入感,具有很强的兴趣挤压力。

这套东西在电影被发明出来不久,就被好莱坞和欧洲的电影人、日本的电影人、甚至是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相中,用来为讲好电影故事服务。因为戏剧和电影面临的是同一种观众体验环境,剧院或者是电影院封闭空间,有限的时间长度。

那欧洲人为什么输给了美国人?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强刺激,欧洲人心理失衡了,怀疑一切传统,开始寻找出路。两次电影革命都发生在欧洲,第一次以德国为中心,第二次以法国为中心。他们的实验性革命,好处是极大拓展了电影表现力和技术手段,坏处是基本上否定了和丢弃了以戏剧性、故事挤压力为核心的征服观众的正牌传统。美国人历来是坐收渔利者。他们在欧洲电影革命后期吸收了一切技术创新为建立和巩固电影工业服务。

结果是美国人占据了全世界92%以上的电影市场,欧洲电影凋零了。我们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电影理念和艺术教育的接受传承上,偏重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欧洲的新浪潮。改革开放以后,新浪潮的理念更加盛行。所谓电影本体论,其实就是坚持艺术家为中心的个人兴趣实验态度。这是新潮。好莱坞才是传统!

文艺片创作理念,更多来自新浪潮。

我说这个话是有依据的,在香港、台湾,都出现过电影新浪潮运动。李安、徐克、许鞍华,都曾经是新浪潮骨干。后来,李安、徐克走出来了,而许鞍华还留在原处。文艺片的优点是艺术家个性鲜明,缺点是结构松散,戏剧冲突形态被严重稀释,擅长表现艺术家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物的有存在主义价值的状态,场景边界和冲突演进的动态功能被严重忽略,因此导致了缺乏一般观众喜欢的所谓商业电影的运动快感和对人物命运塑造上的“激变”感。

▲ 导演许鞍华

所以,文艺片具有个人艺术理念实验性的先锋属性,缺乏大众所能接受的戏剧性传统。文艺片从方法论上看,注定和市场收益无缘。

2104年是这样,2015年还是这样,2016年也不会出现奇迹。

没有好和不好,没有对错之争。只有市场反应上的重大分野。可以搞艺术片,只要有人支持,国家基金也好,个人投资也好,都没问题。也可以为资深影迷设立文艺片电影院。但就不要计较市场反应,不要抱怨观众层次低。

这个问题今后最好不要争论,不要上升到阶级、路线、生死存亡的高度。电影是一个产业,影视企业保护这个产业的良性循环也是由来已久、非常正常、非常合理的要求。否则终将有一天,它们会无力支付你的艺术劳动的报酬。商业片也可以把革命历史题材做得很好,比如《集结号》,是很地道的商业电影。

▲ 张艾嘉导演电影《念念》

比较敬佩张艾嘉的态度,平静接受市场结果,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虽然我不赞同文艺片的创作理念,但我非常尊重文艺片的创作,也喜欢看有个人风格印记的优秀文艺片,比如《念念》。

第十三点

三种烂片方式初探

中国电影有700部到800部一年的产量,而院线的容量只有200多部,能给行业和观众带来惊喜的优秀影片数量就更少。这本身就决定了每年都会有大量炮灰电影。这个情况,其实即便在美国,也存在。

好故事是优中选优的天才生产过程,是在基于对故事吸引观众兴趣、表现人生况味方法论共识的基础上无数个合力产生的必然。无论是剧本的设计基础,还是明星制对观众的号召力,以及导演的工艺水准,都会对电影的成败产生影响。烂片也需要经常看,才会理解烂片究竟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

第一种情况,剧作是“陈词滥调”

土豪520

《土豪520》 听了这个电影名字,你难道不会怀疑剧本的质量吗?这活生生就是某某人的宣传片啊。严重的生编硬造,虚假的戏剧冲突,夸张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让电影的材质极度疲软。这是标准的“陈词滥调”。

剧本是支撑一个电影项目的核心元素,相当于产品的设计图纸。

好剧本可以造星、推送导演(例如《心迷宫》)、成就编剧;反过来,剧本烂明星不能救、导演不能救,相反会栽进去,受到牵连和影响。这是简单的道理。大导演都不能免俗。

每年影视企业、制片人、导演、明星的大量先期工作,都是对这类烂剧本保持高度警惕和识别、排除剧本陷阱。

第二种情况:导演工艺不过关,技术“潮”

重生爱人

《重生爱人》 这部片子是典型的导演工艺粗燥,缺乏电影基本属性的烂片。剧本当然不是说一点毛病没有。但一旦一部电影缺乏基本正常的工艺属性的时候,也就说他看上去就不象是一部电影的时候,对观众兴趣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导演工艺部分,既包括对戏剧冲突的优异技术表现(例如一来一往的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镜头规划,类型片重要桥段的强调、重要场景的电影化处理的想象力等等),也包括对角色扮演物料的调教和使用。有的电影连必要的反应镜头都没有,镜头规格单一呆滞,演员调教乏力无方,团队使用缺乏有效掌控,这必须是导演部门要负责任的事情。任何明星都无法在这样的项目里有机会绽放出应该有的风采。

扶持新导演是对的,但也要对导演能力事先有周密评估判断,以免因导演水平而给本来水平一般的剧本雪上加霜,制造一日游和一周游的悲剧。

第三种情况是:剧本和导演都有拖累

我是谁 2015

《我是谁 2015》 这部片子的剧本问题是,前提立不住。如此事关重大、生死攸关的重要的物品,竟然通过快递方式,观众根本就不相信。

一旦故事前提立不住,所有的自行车追逐、汽车冒险和武行动作,就都会失去依托,设计得再有章法,对真实故事压力的传导都会失灵。

同时,导演的水平也值得质疑,在电影开始的部分,那一长串静态动作捕捉的镜头设计里,就应该有警惕,看出端倪。电影是金子堆出来的,创作和制作过程里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斯想/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