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曹文轩的经典作品《草房子》简介,《草房子》曹文轩的全部内容

2023-11-27 12:01 作者:岑岑 围观: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电影《草房子》成功地改编自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并通过运用儿童视角和蒙太奇手法,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净化和美化。

这种改编不仅张扬了儿童游戏精神,还提升了小说的美学内涵和美学境界,讴歌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和人格之美。

电影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一直密切,儿童电影通常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这种联系在中国尤为明显。

电影《草房子》自1998年上映以来,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大奖,受到广泛好评。

这部电影的成功改编源于其对原小说的精准理解和再创作,使其看上去更加美丽和引人入胜。

一 、 电影《草房子》:彰显儿童游戏精神的美学境界

电影《草房子》中,儿童的天性和游戏精神被生动展现。

例如,桑桑为了吸引纸月的注意,大热天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棉帽,汗流浃背地在操场上唱着欢快的歌谣,引得其他孩子们欢笑不已。

另外,陆鹤因为自己的光头在广播操表演队列中出现,蒋老师想把他请出去,但陆鹤坚持要参加比赛。

最后,他与蒋老师在主席台前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比赛变成了一场滑稽的笑剧。这些情节都生动地展示了儿童的天真和玩乐的精神。

此外,电影中还增加了不少喜剧元素,让观众笑声不断。

举例来说,在文艺表演中,桑桑和杜小康分别扮演了同一个角色,新四军连长,一个是A角,一个是B角。

在观众面前的彩排中,两人同时出现在前台,本来应该只有一个连长在台上。两人争先恐后,不肯下场,台下观众捧腹大笑,喜剧效果十分明显。

还有一个情节,小所扮演的“杨大秃瓢”满头黑发,但观众坚持认为他应该是个大秃子,桑乔校长费尽口舌解释也不奏效。

这些情节充满了现场感和戏剧性冲突,展现出浓厚的幽默和妙趣,为儿童观众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电影中这些充满游戏精神的喜剧元素让观众乐不可支。

二、"儿童视角在电影《草房子》中的应用"

作品的叙述视角有三种,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视角,不过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并不常见。

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就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解一切,知晓一切,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则是一种受限制的叙事方式。

电影《草房子》选择了以桑桑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这种方式让我们通过儿童的眼睛去感受世界,用儿童的视角来揭示成人的世界。

电影《草房子》采用了儿童视角,摒弃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特别在处理蒋一轮和白雀的爱情故事时表现得非常出色,运用了巧妙的手法。

在他们的交往中,桑桑充当了一位信使的角色,通过传递信件、拆信、偷窥信件以及失信等情节,将蒋一轮和白雀之间的感情纷纠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相比起同名儿童小说中对他们的交往过程进行详细叙述,电影中的呈现更加简洁明了。

毕竟,对儿童来说,成人世界的许多事情是他们难以理解和理解的。

电影《草房子》以成年桑桑的回忆作为故事的叙述起点,然后通过童年桑桑的视角来展现故事。

然而,尽管是“回溯性叙事”,影片中仍然允许成年桑桑的经验和判断力渗透其中。

例如,当陆鹤成功扮演杨大秃瓢并获得观众的掌声后,一个人躲在河边哭泣,这时成年桑桑的画外音出现:

“那天晚上,在火光和月光中,我看见了世界上最勇敢、最英俊的一个男孩子,他终于真正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也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

这段叙述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在小说中,故事主要以14岁的男孩桑桑的回忆为主线展开。

然而,在电影中,成年桑桑的声音也出现在故事中,这一巧妙的编排扩大了主人公与事件发生时间的距离。

成年桑桑的思想、情感和认知方式有助于提升对事件的道德、思想和精神层面的理解和判断。

这种成年桑桑声音的运用在电影中处理得非常自然和娴熟,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

这种叙事手法丰富了影片的层次,使观众更深入地思考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三 、"电影情节的精炼与美化"

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需要在短短的10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容纳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情节和人物进行精简。

电影《草房子》在改编小说时,主要聚焦在陆鹤、桑桑、纸月和杜小康这些关键角色身上,对小说中关于艾地秦大奶奶、细马等次要人物的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除。

同时,对小说中的情节进行了再创作,主要表现在情节的精简和美化上。

在小说中,杜小康的父亲杜雍经营着一家杂货店,曾经在卖给乡亲们的酱油里掺水,被杜一世当众揭露。

为了维护杜小康的面子,他将出售的农具分发给集体干农活的孩子,然后再拿出售。这些情节在电影中完全没有出现。

另外,在小说中,蒋一轮在经历爱情失意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变得特别能睡觉,经常一睡就要永远睡下去似的。

他经常迟到上课,表现出精神萎靡,嗓子嘶哑。他的公开课也因为失恋受影响,批改学生作业时显得马虎草率。

尽管已婚,他仍然与白雀保持书信往来,当妻子发现这些信件后,她的精神状态变得异常不正常,这些情节在电影中没有呈现出来。

这些情节的缺失使得电影在呈现人物复杂性和故事深度方面与小说略有不同。

电影更侧重于其他方面的叙述,使得影片节奏更紧凑,更侧重于一些儿童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欣赏的情节。

在小说中,杜小康失学后过着游荡的生活,装出一副不读书但很好玩的样子。

然而,在电影中,杜小康失学后却找到了桑桑,请求桑桑好好读书,并帮助他继续学习。

在小说中,杜小康最终回家养鸭,但他心心念念地想要继续学习,甚至偷了别人的课本。

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变成了杜小康在河边捞起一本飘在水面上的课本,这些改编突出了杜小康对学校的依恋和对学习的渴望。

另外,在电影中,桑桑用父亲桑乔获得的奖品——笔记本抄教材,是为了让杜小康重新进入学校学习。

而在小说中,桑桑只是用父亲的笔记本记笔记,这个改编在立意上更高一层次,更好地表现出同学之间的深情友谊。

四、"精彩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应用"

在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手段,通过不同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产生各种艺术效果,如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

电影《草房子》成功之处之一就在于其精美的镜头剪辑。电影通过对空间的剪辑,营造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效果。

此外,电影还运用了大量悲喜交织的对比蒙太奇,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张力。

举例来说,一个场景中,蒋老师在河边吹奏着忧伤的曲子,笛子逐渐沉落到水中;下一个场景,白雀出嫁,迎亲队伍热闹经过乡间土路,孩子们兴奋地讨喜糖。

接着,桑桑和杜小康路过,发现新娘是白雀,桑桑突然哭着说不喜欢吃喜糖,这种情感反差的处理让电影更加生动有趣。

电影中还有其他类似的情节,如陆鹤骑着自行车受欢迎,然后突然生气,桑桑和杜小康快乐地骑车,然后全村人却急着救火,这些对比蒙太奇的运用使电影更具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些巧妙的语言蒙太奇剪辑。举例来说,在迎接广播操比赛的一场戏中,桑乔校长在教师会上发表动员讲话,强调油麻地小学必须拿第一,否则班主任负全部责任。

接着,镜头切换到蒋老师在班上动员学生,他也强调拿第一,但强调是如果哪个同学出了问题,那个同学自己负全责。

在桑乔校长和蒋老师的语言衔接中,观众感受到了浓厚的幽默。

还有一场戏中,桑桑找到了爸爸的奖品——一堆笔记本,并开始抄写课本,被桑乔发现后,桑乔在家教训儿子,温老师前来劝解。

桑乔正在发火,他说:

“我在管教我的儿子,你出去。”

温老师回答:

“可我在保护我的学生。”

这个镜头巧妙地表现出了父亲的严格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令人深感情感的对比。

这些语言蒙太奇剪辑的巧妙运用增强了电影的幽默和戏剧性。

结语

曹文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儿童文学领域的杰出作家。他坚守着一个使命,认为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的塑造者。

他的小说《草房子》无疑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电影《草房子》成功地将小说改编成影片,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部电影与原小说一起,堪称儿童文学界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吴晓 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 究的诗 学视域 [J].中国现代 文学研 究丛刊 ,1999(1):74.

2.曹文轩.草房子[M].武汉:湖北 少年儿童 出版社, 2006:6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