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王珮瑜乌盆记唱段,王佩瑜演唱的乌盆记

2023-11-26 09:00 作者:岑岑 围观:

吴笔姬,又名怪委屈、定远县,是一种传统的鬼戏。在元杂剧和明传奇中,都出现过为五盆冤鬼判案的戏文。数百年来,这部戏剧在中国的许多歌剧中上演。

但这一传统在1949年后被中断。1950年7月,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为首的“戏剧改良委员会”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了禁止演出12个传统剧目的决定,其中包括京剧《怪冤》(即《吴笔记》)。《武盆记》被禁的原因是“舞台形象过于恐怖,宣扬迷信思想”。到1952年6月,文化部禁止的歌剧数量增加到26部。

近十年来,吴笔记重新出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王佩瑜说,“这出戏现在可以经常上演了。也许是因为当时该剧被禁,现在观众更感性地喜欢它。”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在《洋人看京剧及其他》一文中提到五盆记:“五盆记讲一个被害的鬼被关在一个当厕所用的五盆里。西方人永远无法理解,如此污秽可笑、不可提及的东西,怎么会掺杂着崇高的悲剧元素——除非剧作家和观众都属于一个不懂幽默的民族。那是因为中国人对生理机能的态度比较直白,没有不健康的禁忌。所以五盆里的灵魂之苦,对中国人来说只有恐怖,没有仇恨和嘲讽。”

《五盆记》中确实有很多“屎和屁”之类的粗话。马志明饰演的小丑张别古一上台,就背了一句顺口溜:“一个人老无能,尿了鞋(音suī)。听到风声就哭,放屁拉屎”插科打诨,自嘲。观众报以笑声。

俗话说,中国的传统戏曲大多是来自民间的庸俗幽默和智慧,也有一些是像张别谷这样的低级人物,用马志明的话说就是“无能、贫穷、有点财迷、心计、胆小,但还有点正义感。他在五盆遇到鬼,也会替他诉苦,替他打官司。这种人绝对不是坏人,其实这种人是社会下层的大多数。”

马在他的相声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心胸狭窄的小人、反派、可笑而可怜的小人物。马因为常年生活在街底,对普通人的人情世故很熟悉,对开汽车卖纸浆的人的生活语言也很熟悉。

马家以前住的院子里,到处都是修车的、占卜师、理发师、泥瓦匠、小偷。“没见过西装革履的,都是只花两毛钱买一小碗豆腐脑的穷人。”

马相声中的人物,几乎都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原型,比如练气功除了欺负小孩什么都不干的张,还有《给老热的信》中文化程度不高不懂装懂的秋叔,都是马家的邻居,“很熟”。

在《武盆记》的演出现场,马志明饰演的张别古有着“马史相声”的传统特色,一路“挂机”,包袱不断。比如,张别古看到那个官员,就嘀咕说:“我看你就像个‘山寨版’官员!”马志明的老搭档黄族民客串了一把,他们在京剧的舞台上重逢,依然充满了“怦怦”的味道。

马志明的“挂掉”是对扮演僵尸的王佩瑜的一个小测试,因为她的角色不允许笑。王佩瑜开玩笑说,恐怕马志明最逗乐的“吊”在排练的时候还没拿出来,担心她在现场听到马志明插科打诨会笑出来,只好训练自己“固定好笑的神经”。

王佩瑜和马志明只排练了一次。马志明从1957年开始学习京剧已经有五年多了,他学的是小丑。2007年,他表演了猴戏《安田回》,在此期间,他45年没有表演京剧。在《武盆记》演出前,马志明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背单词、练表演,和其他演员对打。王佩瑜还提前半个多月与钢琴师和鼓手对打。王佩瑜说:“这是我们传统戏曲和曲艺演员的专用场所。只要他们足够努力,不需要太多的磨合,在舞台上一枪就能搞定。”

如果要把王佩瑜和马志明绑在一起,吴彭基是第一选择。这部剧除了老学员的表演和唱功之外,主要还是一部小脸戏。虽然剧情比较灰暗,但幽默的基调贯穿始终。

《吴笔记》没有小脸就很单调,而且“吵不起来。”他只是个小丑,但他很重要。普通演员表演不容易。用京剧行话来说,他叫“丑”。马志明说,以前戏班里只有“高知”级别的小丑扮演张别古,吴笔基解禁后并没有马上家喻户晓,可能也和这个小丑不好找有关。马志明对“丑”的精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作为著名相声艺术家的喜剧技巧。

如果说相声和京剧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相声艺术家朱少文,小时候学过京剧丑角,也学过戴脸。在旧社会,相声艺术家和京剧艺术家交往频繁。据马志明回忆,马特别喜欢听孟晓冬的演唱。来马家做客的朋友,除了音韵界的同行,大多是京剧演员。马、侯、都是马家的老朋友。马志明从小就喜欢京剧,这也与京剧有关。

孟晓冬,命运曲折,也注定了天津。1928年,21岁的孟晓冬在天津演出十多天。《天津大风报》创办人沙达峰撰文称赞孟晓东为“冬帝”,迅速走红。孟晓东失意时隐居天津居士林。1933年与梅兰芳决裂后,他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发了三天的“紧急通知”。

王佩瑜表演《吴笔记》完全是根据孟晓冬的版本,但孟晓冬没有留下表演录音,王佩瑜只能参考孟晓冬讲戏和吊嗓的录音。

王佩瑜在《武盆记》中饰演的刘世昌嗓音高亢悠扬,几段唱腔和“硬僵尸”(直扑地面)身法功夫引来一片“叫好”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