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移植作品都修正了什么?《铲子骑士》带你了解游戏本地化的历史

2023-11-25 19:39 作者:岑岑 围观:

本文根据Yacht Club Games发表的关于欧美版的《铲子骑士》的本地化工作一文翻译而来。

众所周知,《铲子骑士》终于漂洋过海在日本发售了!我们现在的心情真是感慨万千,发售日文版就意味要根据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游戏内容进行本地化,这无形中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顺便一说“本地化”这样的词汇……并不仅仅意味着翻译成当地语言,还要考虑当地文化等诸多要素,可以说是一件大工程呢!光说辛苦恐怕玩家很难切身感受到,那就跟大家聊聊“本地化”的历史和这次翻译过程中的小细节吧,希望大家喜欢。

----------------------------------------------------------------------

历史

----------------------------------------------------------------------

进入正题之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没有本地化之前的时代,那时候真可以说是一个无法地带……对游戏的品质,规范,处理方法以及本地化标准等必要要求全部都是空白,经常会出现翻译错误,奇葩文章,甚至还有开发者脑洞大开,连游戏的名字都改了,简直可以说是另一部作品。

△《泡泡龙》中那蹩脚的英文翻译

△《神奇男孩》和移植版《高桥名人的冒险岛》。作为街机游戏的《神奇男孩》分别作为《高桥名人的冒险岛》和《Adventure Island》被移植到FC和NES上,之后两部作品逐渐发展为不同的系列……

----------------------------------------------------------------------

日版游戏移植作的主要变更点

----------------------------------------------------------------------

1、画像变更

说到变更,首先要说的肯定是游戏标题的变化,作为主要变更点之一,游戏的标题要完全替换成另一种语言,有的时候也会简单粗暴地只把日语部分删掉……

除了标题外,FC/NES时代还流行一种对画像修正的手法,那就是将欧美市场并不熟悉的日本文化(例如食物等)进行修正。

说起来,当时的北美本地化公司会对日版游戏的角色进行判断,当他们觉得这个角色外形不受当地玩家欢迎时就会进行修正。

△FC游戏《能源战士》与北美移植版《Power Blade》相对比,可爱的主人公变成了肌肉男。

(P.S. 80年代小tips:不管怎样先把游戏主人公弄成施瓦辛格的外表就一定能大卖)

另外,为了让游戏画面更加分明,便于游玩,也会对游戏画面进行修正。

△咦?原来那里有敌人……?

要说画像变更,就不得不提到《超级马里奥兄弟2》的海外移植版《梦工厂心跳恐慌》,当时负责本地化的美国任天堂可以说做出了游戏业界最惊人的一份“样本”,到底变化得有多大胆?看看下面的动图你们就懂了!

△欧美版角色↑日版角色↓(看欧美版跟你说是马里奥你都不信……)

△拔萝卜变成了药瓶??!!

△不过还是有改进的,比如翅膀动画频率调低了后显得更真实了【。

关于画像变更,其实FC、NES、DISK系统下,因为各个机能的不同所以受到制约而不得不修正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林克的冒险》的NES版就因为机能限制不得不改变动画表现方式。

△这、这…原来是湖水来的啊!

2、字体的变更

日版游戏最大的困难点之一就要数“汉字”了,就算是日本新闻中的常用汉字也有2100个以上,这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NES和FC的内存感到了惊恐……当时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日本厂商开始采用日语特有的假名来代替汉字,有时还会借鉴海外游戏用英文字母来表示部分内容。

△FC游戏中大量使用的假名

△FC《塞尔达传说》中的英文标识

顺便,对比一下上面《塞尔达传说》的FC和NES的字体就能发现,NES版本为了符合欧美玩家的使用习惯,使用了8x8尺寸的粗体字,而且尽可能使用了大写字母,这样既可以醒目,还可以节约内存,所以《铲子骑士》的英文版也如此借鉴了。

不过当游戏的剧情比较复杂,为了让玩家更方便阅读,就不得不多牺牲些资源了,比如当年NES版的《最终幻想》就是如此!

△是不是比大写字母好懂多了(笑)

仔细看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发现“king”的“g”有些奇怪?其实是因为FC和NES只能使用8x8尺寸的正方形字体,这导致像“g”这样会向下延伸的字母不得不提升半截高度,使底部与前字母持平才能显示出来。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当时在FC和NES上显示汉字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然而,就是有一些开发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屈……

△FC游戏《沙那多》

因为8x8字体实在是无法显示出复杂的汉字,所以《沙那多》采用了2倍的尺寸,也就是使用16x16尺寸的字体来表示,这个做法在之后的SFC和SNES时代被大量应用。

△SFC和SNES时代的汉字表示

3、音声的变更

依然以《塞尔达传说》为例,有时候本地化团队还会变更游戏中的某些效果音,所以BGM听起来像是俩个版本一样。

因为FC、NES、DISK系统下各主机性能的差异,偶尔也会出现变更乐谱的事情,比如FC的《恶魔城传说》和NES版的《Castlevania 3》的BGM,对比着听一下你就会明白了。

4、游戏的变更

在移植的时候除了以上三点,还需要考虑的就是游戏方面的问题。修正bug,调整难易度,根据移植平台性能进行优化处理等,当然为了游戏更加有趣好玩,也会追加新内容,比如,《塞尔达传说》中,NES版就追加了蝙蝠型敌人。

另外,在FC版本的《塞尔达传说》有一种弱点是声音的小怪,但到了NES版本中,因为手柄没有内置麦克风,而不得不变更为弓箭弱点,这种有些遗憾的修正也是在所难免的。

----------------------------------------------------------------------

《铲子骑士》本地化的变更

----------------------------------------------------------------------

说了这么多,终于轮到《铲子骑士》了,当然我们这次的本地化是“反向”的,也就是将海外版的游戏移植到日本去,所以我们为这次本地化设立了几个要求:1)游戏性本身不作变更、2)不追加让没玩过原版的玩家产生“没玩有损失”想法的大变动、3)拒绝“劣质本地化”行为。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力求依照现行的本地化标准去制作……然而原原本本的照搬多少会显得无趣,所以制作团队还是暗藏了诸多彩蛋的,不知道大家都发现了吗?

1、画像的变更

标题画面选用了复古游戏的风格,在英文logo下面标记了日语标题,非常有过去日版游戏的气氛呢!

静止贴图上也有不少变化,例如“料理的铁人”制作出来的料理,在日版中贴地气的做成了饭团。

金币的变化也是一目了然吧

另外,勇者殿堂的雕像其实也变了,左边是日版,右边是海外版。

加上点色调来活跃气氛~(←日版,海外版→)

连人物头像都做了细微调整,整体采用了更贴近日式动画风格的形式进行设计

接下来就是动图了,首先为了体现出FC的气氛,我们让草动了起来。

飞舞的小怪为了更贴合NES机能而刻意减少了帧数,但是上边的日版没有变动,所以对比起来可以看出,日版的动作更加平滑。

村落的喷水池追加了新的动画,对比还是很明显的吧

最后,在篝火边小憩的铲子骑士,日版会冒出鼻泡儿,很可爱吧~

2、字体的变更

关于字体方面的变更,可以说鬼知道我们经历了多少困难,前文也提到FC时代,日版游戏基本都采用了片假名,但同时,我们也听到很多日本玩家表示希望能有汉字文本,这让我们分外苦恼,因为汉字是SFC时代才开始正式使用的,不管是为了再现FC时代的特色,还是从移植难度方面来说,使用8x8尺寸的片假名才是最合适的。如果硬要加入汉字,从菜单到会话全部字体都要进行调整,所以在我们数次探讨下,最终……决定制作片假名和汉字两个版本!

△上图是语言选择画面,中间为假名画面,下图为汉字画面。除了字体的大小,为了更方便阅读假名还在单词和文字之间加入了空隙。

另外,画面上部的HUD,保留了FC时代的习惯使用了英文版原版标记。

3、音声的变更

这方面基本没有做过大处理,除了FC效果音外,还追加了VRC6音源。此外,还对多个效果音进行调整。

·狮鹫的断末魔与睡龙的断末魔进行替换

·火焰球(包括铲子骑士的火焰杖)的声音,从魔法音色变更为火焰喷枪的音色

·妖精系的敌人进行啃咬攻击时的音色变更

追加:作弊码的变更

这就满足了吗?才没有!为了最佳游戏体验,我们将英文版的作弊码修改成更贴近日文用户使用习惯的词语。使用后,不光一部分语言会被替换,在通常模式中还会有些奇妙的变化。

△胡萝卜变成大根

△金币变成小判

P.S. 虽然原文中卖了个关子没有说作弊码是什么,但巴士小编还是顺手友情提供一下吧,希望各位玩家能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