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黑镜各集评分,黑镜 第四季 豆瓣

2023-11-25 16:59 作者:岑岑 围观:

每一部美剧都是原创,禁止转载!

《黑镜》第四季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六集都是由网飞一次性发布的。这对黑镜粉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在热度过去之前,已经有人注意到味道不对了。从目前的口碑来看,虽然《黑镜》第四季的豆瓣评分从9.3到9.1,然后从8.7到8.4,最后定格在8.6,但这是该剧问世以来的最低水平,该剧粉丝也在吐槽新一季的内容展现了江郎的创作潜力。看着依旧豁达的剧情结构,观众的口味是不是越来越尴尬了?还是这部经典剧真的有狗尾巴继续貂的嫌疑?有什么问题?

讽刺力度不够。这是一部叫《冰血暴》的电影吗?

《黑镜》系列的地位就不用细说了。随着第一季一战成名,后面两季也不负众望,算是把“科幻”和“讽刺幽默”玩到了极致。但从第三季开始,黑镜系列的深刻性和优秀才华就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全世界的粉丝都满怀希望,表示“膝盖准备好了,准备给布鲁克大神下跪”。但看完最新一季的六集,我只是微微弯了一下膝盖,却还是无法心甘情愿地跪下。

对科技的警惕一直是黑镜系列的核心理念之一。从第一季可以随时查记忆芯片,到第二季复制死去男友的人工智能,再到第三季扭曲人类感知的系统。时刻警醒观众“科技会咬人”一直是《黑镜》系列最精彩的部分。其实,这一系列作品真正想要扭转和讽刺的,不是科技的进步,也不是高科技的盲点,而是脆弱的人性。一连串的倒装题都在有意识地揭露人性的神奇变化。表面上是科技,内心却像局外人一样,对人类在科技的怀抱下即将毁灭的悲惨命运嗤之以鼻。

至于第四季度标准下降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种关键性的弱化。纵观全剧,第一、二、六集确实达到了黑镜系列的平均水平,但其余三集完全低于平均水平。更遗憾的是,整季都没有亮眼的作品,不像前三季至少有一两集会让观众过目不忘,进而由衷赞叹编剧非凡的想象力。

在经历了第三季的注水效果后,第四季的整体水准在第三季的水准上有所下降,自然引起了不少粉丝的强烈不满,纷纷吐槽新一季的内容看起来更像是另一部美剧《冰风暴》,更加辛辣讽刺,但属于《黑镜》系列的那种令人着迷的奇思妙想却渐渐消失了。

好莱坞英雄主义和英式幽默哪个更好?

事实上,黑镜第三、四季的制作人也从前两季的第四频道换成了后两季的网飞,这大概也是这一系列作品风格转变的原因之一。从英剧到美剧的剧变来看,《黑镜》确实缺少了前两季标志性的英剧风格——在叙事风格上有着不言而喻的高冷风格,一方面挑战观众的思维壁垒,不断颠覆大众的既有认知,进而抛出更宏大的哲学思考。

在被网飞收购之前,黑镜保持了拖英剧手稿的优良传统。一季四集,第二季每两年出一集,然后三年后出第三季。《黑镜》在易主后,不得不沿袭网飞的大胆风格,每年发行一次。这样的制作强度无疑对主创团队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难想象Brooker要承受多大的创作压力,不仅要保证速度,还要保证黑镜里的所有剧情都比现实世界领先一步,否则自然不会有惊喜。

除了缩短创作周期,网飞接手《黑镜》后,布鲁克还得考虑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因为网飞毕竟是收视率导向的流媒体公司,收视压力肯定比BBC大。有了黑镜的名气,如何保持高水准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难怪网友会大呼,想看看黑镜的稳定水平。只看第一、二、六集。

风格的弱化确实导致了风格的衰落。只是对于看惯了“黑镜”系列的观众来说,过于大众化口味的“汉堡”确实让他们觉得难以下咽。

美剧市场创意不够,还是观众口味越来越别扭?

其实美剧中表现出狗尾巴继续貂的趋势的作品不在少数。大量作品,如《最后的暗天使》《英雄》《真爱吸血》《欢乐合唱团》《加州之恋》《谎言堂》《渴望师奶》《欢乐合唱团》等。,已被列入黑名单。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大部分美剧只有第一季才是真正的杰作,后续的其他作品就不用看了。

虽然这种说法似乎过于苛刻,但即使是时隔多年卷土重来的《越狱》最新一季,也难逃狗尾巴继续貂的嫌疑。当时《纽约时报》对他的第一季作品评价很高:“越狱比同时期的其他新剧更有吸引力,绝对是最具原创性的作品之一。”

但这一势头没有持续下去。对他后续作品的评价也是越来越低。当最新一季的《越狱》再次席卷而来的时候,虽然国内观众全身心地给出了9.4分的高分,但是美国国内市场依然没有好脸色,只给了一个4开头的分数。收视率差距之大,几乎让人觉得不是在评价同一部电视剧。

《黑镜》这次之所以被网友黑得很惨,是因为它的软科幻框架难以满足观众越来越犀利的胃口。

这种遭遇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科幻电影《真正男子汉》和《王者归来》。前者因为一组代码导致人工智能的觉醒,主要讨论机器人产生意识后如何与人类相处的问题;后者侧重于展示死去的亲人突然重生所引起的家庭伦理的变化...相比之下,《黑镜》着重讨论某一科技变量对人类社会体质和人类伦理道德的颠覆和反映,具有明显的殊途同归的效果。

这些美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一个未知的、偶然的变量来引发和反思社交网络、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人性缺陷的隐疾——嫉妒、占有欲、哗众取宠倾向等主题。从这一点来看,黑镜系列的审美光谱与标准的硬科幻相去甚远,主题设定也与卡夫卡和《阴阳魔界的梦魇世界》相似。

对于看惯了科幻大片的观众来说,新一季的黑镜往往在硬科幻和软科幻之间来回摇摆,缺乏足够的“反向逻辑+反向套路”,其尴尬的剧情显然不足以让观众叫好。

即使面对原来的美剧市场,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别扭。一旦某一部作品或创作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观众的要求自然会上升。这样,后续作品只要因创意不足或风格变化而达不到预期或低于观众预期,就会引来众怒。当然,就像有网友说的,《黑镜》第四季还是比国内大部分电视续集高出不少。两者的区别和差距,才是国内影视创作者需要认真反思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