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考试作弊极简史:后果很严重!

2023-11-22 16:39 作者:岑岑 围观:

一年一度的高考再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然而,考试第一天,“作弊”“泄题”等关键词上了热搜,官方很快就通报有作弊,但没有泄题。

事实上,在科举存在的一千三百年间,士子十年寒窗,只为一次登门当状元,作弊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

为了更广泛地征集人才,防止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唐政府允许“写卷子”“公开推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考生作弊更加公开化。

所谓“写论文”,就是考生在考前挑选自己的优秀作品,赠送给当时的达官贵人或名人,从而为自己制造名声或推荐给考官,扩大自己的机会。

这种考前勾搭贵人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当时却很普遍。

比如白居易,本来默默无闻,但是把他的诗呈给顾况之后,很快就在文坛上有了名气,从而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公推”的存在,原本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被一些贪官利用,成为徇私舞弊的手段。

比如的儿子杨,就是一个学术败类,考不上明经。然而,当时的侍郎杨并不畏惧的权势,最后“把宣推上了顶峰”。

此外,漏题也是唐代科举考试中常见的现象。

泄题后果更严重,一旦被发现,将受到惩罚。

《旧唐书·传》卷一一四记载:“董思恭是吴人,苏州人。他的诗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评价。我是右史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考,怎么做事。我坐下来问问题,我和流表一起死了。”

在宋代,传递答案是作弊的基本练习,也叫传递意思。

在《宋史》列举的五大弊端中,第一条就是宣扬仁义。

对于传义现象,宋朝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一旦发现,立即取消考试资格。

尽管如此,仍然禁止传递意思。不仅考生之间互传答案,甚至还存在考官和考生之间互传问题的现象。

类似于转意,还有一种作弊手段,就是作弊,这也是科举考试中很常见的作弊手段。

按照宋代科举的规定,考生考试时,除了韵书(因各地方言不同,考试时用来统一节奏),其他与考试有关的书籍或纸张都不能带入考场。

如果被抓到带,会被请出考场,被寺庙罚两次行动。

虽然调查严格,但还是有很多考生会铤而走险。他们常用的方法是把小抄藏在衣服鞋帽里。为了藏东西,有些人会在衣服里面缝一个三明治。

这种趋势非常普遍,以至于宋朝政府后来规定候选人的衣服必须是单层的。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考生干脆在衣服上贴小抄,写密密麻麻的字。

抢劫对来说,是一种更恶劣的欺骗手段。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考试的解题中,抢手的人和考生一起写作文,然后抢手的人把自己的作文传给考生。

更嚣张的作弊者连考试都不亲自参加,考试由一个抢手的人来完成。

到了明代,暗缝之风日渐盛行。

万历十六年,丞相黄鸿贤任考官。考官在录取前接受了大量贿赂。录取的时候,他看“字关节”是否一致,他试着去查代码。

当时有个叫李红的考生,考前买通考官,设置关节,答题时用了与答案完全无关的“东”字,被评为第十一名。

考官黄靠作弊录取的论文,一派胡言,引发众怒。

刑部负责人向皇帝诉苦,说“没有一个人像黄宏先那样肆无忌惮”。

为了打击作弊,清朝有非常严厉的惩罚手段。一旦被抓到作弊,不再是取消考试资格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执行。

《大清法》规定:“主考、考官以及考生,有交通、委托、贿赂、接头等弊端。,并问清真相,再做决定。”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怕死。

甚至,经过历代的发展,清代考生的作弊手段越来越丰富,而且比前人更胜一筹。

清代科举考试中,夹带问题非常严重。

考生偷偷带入考场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书五经、历代优秀试卷、考生猜字作品三类。

当时书店也有卖四书五经的石版画袖珍版,是考生专用的。

考生携带方式多种多样,各显神通。有的直接躲起来,有的躲在衣服缝里,有的在笔管上做机关,躲在里面。

为了躲避检查,有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会故意排在队伍的最后,这样因为人多,士兵累了就不会那么小心了。

故宫博物院藏仇英观览表(部分)。

贿赂藏匿是一种升级版的携带手段,即贿赂考场工作人员,提前将作弊工具放入考场,以逃避进场时的检查。

乾隆九年(1744年),一位巡抚记载了贿藏的情形:“无秀才,每次修贡院,必怀中夹一本有字的精书,或用油纸包好,或贮于竹筒中,贿赂一切匠人。修楼的时候,他要么藏在屋顶瓦片里,要么埋墙土偷偷做记号,进去后收起来。”有的考生会贿赂工人,把要隐藏的字藏在瓷砖或墙土里,在考场修缮时做好标记。

清代作弊猖獗。顺治年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骗婚案,在当时影响很大。

顺治十四年,江南乡试后,主考官、考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为富二代官二代考生拉关节。

榜单公布后,很多有钱的学生都榜上有名,而穷学生则被赶出了孙山。

所以很多人以诗讽刺考官,也有人讽刺得奖的人渣是“程无知”、“魏无知”,甚至有人写了一本书《万金记传奇》,讽刺考官受贿。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帝大怒,将考官斩首,并根据情节轻重处决或流放作弊考生。

当时轰动一时,在接下来的50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的诈骗案。

公平的考试很难获得。

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规则,祝各位考生成绩满意!

参考资料:

李国荣。古代考场作弊关节全部揭秘[J]。中州现代,2004,102-103。

玉伽。浅析唐代科举制度实施中的不完善之处[J].文教资料2016年718号81-83+102。

姚硕。论宋代科举取士中的欺诈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4期;183号,18-20。

来源:博物馆、展览。

作者:豆梦

编辑:邓如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本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