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十三岁男孩杀死父母,十三岁男孩杀父母案

2023-11-22 16:37 作者:岑岑 围观:

最近,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

2022年,四川绵阳,一名13岁的男孩,被自己的父亲杨某明用武士刀刺死了。

起因是孩子体育考了18分,杨某明暴怒之下操起武士刀吓唬孩子,结果一个失手,刀扎在了孩子身上。

虽然杨某明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但依旧没能救回儿子,孩子伤势太重了,最终因为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

13岁,仅仅13岁!

他在被刺中前,还在跟父亲说:“爸爸,我在好好学习!”

悲剧的发生

怎么会发生如此惨剧?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这还要从孩子3岁开始说起。

那时,妻子发现杨某明婚内出轨,就跟他离了婚,儿子小军的抚养权归他。

杨某明一直没有再婚,独自养育着儿子,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军身上,盼着小军将来成大才。

这意味着,他倾尽所有的付出,一旦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儿子将承受他狂暴的愤怒。

经公安机关调查,自从孩子上学后,因为学习问题,杨某明没少打骂孩子。

甚至,在孩子上五六年级时,他曾两次拿武士刀恐吓孩子好好学习。

他下手毫无轻重,孩子身上有不少旧伤的痕迹。

这样的教育方式, 怎能不出现问题!

但可悲的是,承担恶果的,往往仍是孩子。

2022年1月17日,小军所在的中学组织召开期末线上家长会。

虽然杨某明有了心理准备,依旧被小军的成绩气得火冒三丈,他觉得:

“你语文考差点我都能够理解,但是你的体育咋会考到18分?肯定是偷懒了!”

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他让小军“老实交待”:“你跟我讲嘛,我看你考好低,爸爸都是在帮助你,你不讲,我咋个帮助你?”

小军很委屈,大声辩解:“我在好好学啊!你老是说我没好好学!”

是啊,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努力学习。

可孩子的话,听在杨某明耳朵里,就是态度不端正。

他想要听到的,是儿子深刻的“检讨”,而不是什么“我在好好学”之类的狡辩。

儿子太让自己失望了!

愤怒之下,他拿起武士刀威胁道:“你再不说(分析成绩),再不说我就戳你两下!”

小军哪知道爸爸真的会刺向自己,躲闪不及,被刺中了后腰。

可即便刺中了儿子,杨某明嘴里仍说着:“你就是逼得爸爸发火!”

直到小军站都站不起来,喊着“爸爸,戳到了”,他才慌了神。

然而,伤口实在太深了,当救护车赶到时,小军早已陷入昏迷。

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

可叹又可惜,悲伤又痛心!

用最好的心,办了最坏的事?

因犯故意伤害罪,杨某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在庭审现场,他的一番言论,听得我心惊胆战。

他说:“我不是那么十恶不赦,我是最好的心办了一个最坏的事情。”

他说:“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也是我想要的。”

他说:“作为一个失败的父亲来讲,我也有过美好的愿望,我为这些做了很多努力。”

他说:“是的,我失败了。也许失败更有借鉴意义吧,我想这就是我最后能够给大众的一个(反面)法律教材吧。”

可他说了这么多,一句都没提到自己对孩子的伤害。

为什么?

听听他话里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虽然我做错了,但我为了培养孩子付出了很多,真心爱孩子、为了孩子好有什么不对?

盼望孩子有个好的将来,这个愿望本身没错。

错就错在,他用的教育方式太粗暴、太严厉。

为了孩子好,就能逼迫打击?

为了孩子好,就能随意恐吓?

为了孩子好,就能多次打骂?

就像公诉人跟他说的那样:

“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家长,你把你的焦虑和不快,全部转嫁到儿子身上,顺心的时候就好,不顺心的时候就打就骂,你说孩子是多么无助和可怜啊!

你不要说你是爱孩子的,一切都是为他好。

因为你不懂孩子,不尊重孩子,你对他所谓的无处不在的严要求,都是伤害。”

是啊!

严厉教育,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但从长远看,孩子非但不能朝着父母的期望发展,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巨大的隐患。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位年近40的女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她谈到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时说,5岁那年,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非但不安慰,还质问她为什么尿床。她很羞愧,也因为过于紧张,第二天晚上又尿了床。

这下父母更生气了,警告她说:“这两次尿床我原谅你,再尿床我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当时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结果可想而知,她连着第三次尿了床。

这让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能吃饭喝水。虽然那天没尿床,但从此进入了恶性循环,她开始隔三差五尿床。父母越是想通过打骂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后来父母不打骂了,带着她看遍中医西医,还是没有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这事几乎毁了她一生,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业、工作和爱情。

她一直以为这个毛病是纯生理问题,直到有次她情绪爆发,跟父母喊出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父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的这个毛病竟然奇迹般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但她的生活却无法改变,几十年来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她完全不敢尝试新的生活,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虽然她知道自己不会自杀,但想到即便活到60岁自然去世,还要活将近20年,就不知道该如何撑过去,太难熬了。

孩子尿床,本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父母抱着轻松的态度对待,甚至不去管,问题也能自行消失。

可偏偏父母选择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但没解决问题,还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毁了孩子今后的生活。

这应该不是我们希望孩子过的一生。

父母,是做孩子的港湾,

还是让孩子一生遗憾?

其实,很多实例证明,“严厉教育”后患无穷,即使表面见效,也会长久地破坏一个孩子的内驱力,丧失掉自尊和自信。

但,依旧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奉行“打是亲骂是爱”,告诉孩子“你长大就会感激我今天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呢?

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就是在“严厉教育”下长大的,童年创伤深入骨髓。

就如同电影《狗十三》中的李玩,在跟父母的冲突中,自由意志一次次被“绞杀”,直到不再坚持自己,变得乖巧懂事、听父母的话。

然而,被“绞杀”的难过和不满不会消失,它们隐藏在潜意识里,让许多父母不自觉地将孩子重置在自己经历过的苦痛中。

一代又一代,循环再循环。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会问,那为了避免严厉教育代代相承,是不是今后就不能教育孩子了?犯了错也不管了?

先给肯定的答案,孩子当然需要父母的教育。

但如何教育,则需要我们去觉察、去学习。

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是,当我们想要实施一个教育行为,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被父母这样教育是个什么感受?

是被接纳,还是被评判?

是感到被呵护,还是被恐惧笼罩?

是体会到无条件的爱,还是担心自己做错什么事被惩罚?

……

感孩子所感,思孩子所思,这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不必担心宽容和悦纳会把孩子惯坏,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

我很赞同黄仕明老师的一段话:

“孩子的天性总是想着向上、想着把事情做好的,在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糟糕的人,在他感觉到自重、自爱的时候,他的内在动力就会驱使他向上的。”

包容且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

共勉。

资料参考:

黄金30分:《13岁男孩考试不理想,父亲竟用刀来“教育”,不料酿成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