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郎朗宣布当爸爸,郎朗的爸爸如何培养郎朗

2023-11-20 06:36 作者:岑岑 围观:

说起大家熟知的钢琴家郎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妻子吉娜这几年出现在很多综艺节目中。

郎朗和吉娜

郎朗背后的出身家庭一直备受争议,在知乎热榜上有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虎妈虎爸」出身家庭对郎朗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个问题,讨论狼性教育是否可以复制。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郎朗的成长史:在他两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郎郭萍就开始了他的钢琴启蒙。

我3岁开始练琴,每天练琴至少6个小时。除了吃饭,洗澡,上课睡觉,我还练了钢琴。

郎朗的钢琴训练时间表

9岁时跟随父亲到北京拜师名师,但拜访的第一位老师却遭到严厉拒绝。

回到家,父亲扔给郎朗一瓶药(能要了我的命):要么你把这些药吃了,要么你再加把劲练琴。

郎朗把药推开,父子俩开始了几年的音乐学习。

1999年,17岁的郎朗参加了美国芝加哥拉维尼娅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演唱会,并以替补身份成名。

换句话说,在这13年里,郎朗和父亲几乎形影不离,练习时间只是多了很多。被棍子逼着弹钢琴的那些年,几乎不是什么好玩的童年。

其次,“虎妈虎爸”的出身家庭对郎朗有什么影响?虽然搜索郎朗的家庭教育,网上的亮点都是他的父亲郎郭萍,他的母亲似乎很少参与,但不能否认他的父母是团结的,实行严格的育儿模式。

说到这种狼性教育对郎朗的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童年的灰暗换来了现在。

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郎朗父亲的残酷迫害也是他今天成功的重要原因。

朗朗成功后回忆道:

那是一段残酷的时光,但如果不是父亲的逼迫,我可能不是今天的自己。

没有人能否认郎朗是成功的。就连他自己也不能归结为天赋和兴趣,但他多年的努力,反过来也得益于父亲的严厉和逼迫。

有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事半功倍。

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完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学习任何技能,都会经历最初的热爱,中间的懈怠,最后的成就。

玩的起劲,素质差的孩子最容易半途而废。但是,只有熬过中间的懈怠,他们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父母的逼迫在于引导孩子懂得坚持,跨越中间漫长的懈怠。

所以“虎妈虎爸”出身的家庭对郎朗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这种狼性教育值得表扬吗?成功的教育方法,一定有很多人效仿。看似可复制的“虎妈虎爸”背后,几乎没有第二个“郎朗”。

你还记得北大校长吴杀母案吗?

这个在别人眼里受宠的孩子,出类拔萃,杀死了独居的母亲,事发后平静而冷漠。吴是单亲家庭,母亲是中学教师。他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的,凡事都要求自己是第一。当然,他也很好地成为了一名校长。然而,他表面上的自信最终被他内心的压抑和黑暗所摧毁。

“狼性教育”的典型翻车场景有什么问题?

因为别人的父母都不简单。

凤凰视觉曾经采访过郎朗的钢琴老师朱雅芬,著名钢琴家、教育家。

朱老师说:“我不是他的伯乐,他爸爸是他的伯乐,是他把他带到我这里来的。”

朱老师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对郎朗成功的贡献,并表示:郎朗在学琴的时候,父亲一直陪着他,陪着他学习。

朗朗学了,爸爸没有,他会一个人留下来请教老师,很谦虚很认真。

许多父母严格要求他们的孩子通过100门考试。当他们考上名校第一名的时候,要么工作忙,要么没时间陪。空是最没用的教育。

高质量的陪伴充满了爱。郎的父亲虽然严厉,但也很睿智。

他懂得发现孩子的天赋,依靠自己的经验给予孩子良好的引导,在进步中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

他也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他辞职了,整天呆在家里。当他天不亮就起床时,父子俩一起见证了日出。

他更知道,不被迫害是很难成才的,让孩子学会吃学习的苦,以后才不会把生活的苦吃光。

有一种是狠的,馅是甜的。

最后,引用另一个案例作为证明:

在《我向往的生活》中,初为人母的Anglebaby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天赋上出类拔萃,于是问身边的小提琴家Henry Lau:——你小时候是不是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是的,被迫学习。-你小时候喜欢吗?-没有..-你现在感谢你的父母吗?-非常非常感谢。

有些东西不是逼着学的,从来不是。

孩子赖以生存的事业和美好未来,需要父母狠心。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狼性教育”需要一些智慧,而不仅仅是鞭笞和无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