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又一次,被这种大美女猛追普男的剧情冒犯到了,普美女神

2023-11-19 05:57 作者:岑岑 围观:

秀智新剧《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大家都看了没?

相比于之前清淡的氧气美人感,秀智的妆容穿搭更加明艳热烈,极致的淡颜+极高饱和度的配色,衬得她如同雪中红山茶。

特别符合剧中万众瞩目大明星的人设:遗世独立,却自有其芬芳馥郁。

什么叫角色贴脸?这才叫贴吧!

也难怪剧一上线就火上了中韩两国热搜。

不过,不同于韩剧现在全民发疯的现状,《李斗娜》是一部标准小甜剧。

秀智饰演的大明星李斗娜退圈后和普通男大学生(对,正是男主)做了邻居。

一次偶然,男主把晕倒的女主送去了医院,然后女主就对男主生发出了特殊的情愫,并开启了超强「女追男」模式。

怎么说捏,也许是因为男主太馒了,也许是因为秀智太美了,大人看得非常咯噔,甚至频频发出这是什么梦男文学照进韩剧的感叹!

不过抛去演员不谈,这部剧里动不动就晕倒的剧情,倒是无形中反映了一个现象:当代年轻人的身体素质的差劲,真的已经是全球通识了…

前段时间突然火了个#脆皮年轻人的梗,正好可以形容此状态:

用大好的青春,活最虚的人生,浑身上下一碰就脆,医生看到都连连发出尖锐爆鸣声...

这种骇人的普遍性,也难怪我们稍微掉两斤体重就开始胡思乱想。

屏幕前的各位是不是都有同款体会:抖音视频刷多了,总感觉自己和各种毛病都沾点边。

而且不知道为啥,没刷到前吧,身体也没啥太明显的异常反应。

但自从刷到后,去检查,还真能检查出问题…

咱就说,越疑越病这事,竟然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

怕啥来啥是真的...

在接触「疑病症」这个心理学专有名词前,大人一直以为疑归疑,病归病,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但其实,与安慰剂效应类似,早有科学家以哮喘病人为研究对象,证实了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图|《身心研究杂志》

在实验中,科学家让17名哮喘病人闻了15分钟带有玫瑰香味的无害化学物质。

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告知这种气味可能会刺激哮喘&治疗身体两种截然不同的话术。

等到一段时间后,前一组的病人纷纷表示表示不舒服,而后一组的病人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后经验证,前组人群的呼吸道确实产生了炎症,尽管那个气味并不具有任何刺激性。

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闻到自认为有害的气味时,人们的应激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可能会被激活。

从而改变他们对气味的感知反应,并间接增加呼出的一氧化氮水平,导致哮喘恶化。

神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意念控制大法吗...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哮喘病证的专业研究,并不足以支撑证明心理暗示与病证关系的普适性。

但除了哮喘病之外,连心脏病也能被活活吓出来!

专业医学期刊证明,有健康焦虑的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没有健康焦虑的人们高73%!

就是说,本以为怕病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结果却陷入了焦虑-医院-焦虑的恶性循环。

甚至真的会“喜提”确诊...真的好心塞。

可能这就是世上本无脆脆鲨,抖音刷多了,人人都是脆脆鲨。

尤其对于以下debuff叠满的5G冲浪人,「心理暗示」带来的真实影响可能还会更明显。

百度频繁搜索「病情」

很多人平常工作学习特别忙,根本没时间去医院,又或者嫌人多排队不想去,抑或是想要省money,特别喜欢在网络上百度百科。

千万别不当回事!这就是健康焦虑的初级形态。

首先,网络查病经常存在「病不对症」的情况,学过医的朋友们都知道,医学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宽泛而且细化的学科。

视、触、问、听...每一项诊查都需现场进行,同时还要辅以各项检查,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差之毫米,谬之千米,绝不可以只是以单个症状对应病情。

下面请欣赏,百度搜索之一脚迈进鬼门关是啥体验:

而且现在信息茧房的存在,往往导致前一天搜索过什么,第二天立刻出现大量的类似信息。

试想下一刷手机,就出现满屏自己关心的疾病相关,这谁能不点进去看?

甚至还很容易理解成一种“上天的旨意“。‍‍‍‍‍

天天被这种负面信息狂轰滥炸,很难不引发健康焦虑进而影响身心健康,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会越疑越病了。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也是患焦虑型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

有没有相同体会的姐妹,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求一个确切答案?不管那个答案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但如今信息社会下,一次性能获取的答案实在太多了。

而且因为网络上模糊不清的医学术消息、真假难辨的症状结论、资质不明的权威医生...反而使得「答案」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久而久之不仅会出现恐惧、暴躁等各种心理问题,疾病也会随之产生。

完美主义特质人群

众所周知,完美主义者对周边事物(包括自身)的标准很高。

并且以「是否能达到自己制定的完美标准」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为了追寻完美的解释,很多完美主义者会持续在各大平台搜寻能搜寻到的一切信息。

甚至盲目相信理想化的网络答案,反而质疑权威医生的结论。

有病不信医生信百度,这才是真要命的。

当然,可能很多同学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态咋办?

没关系,这就来点可操作的tips给你们。

>>>

脆皮年轻人的自救tips

禁止「云求医问药」

脆皮年轻人自救第一步!要克服网上「寻医问药」的惯性思维。

宁愿多花点时间金钱去医院,没事在网上少看、少打听,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辽。

但道理懂的都懂,面对铺天盖地的致命推送,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大人今天要教给你们的,就是学会「屏蔽关键词」。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几乎每个app都有这种功能,拿抖音举例:

点击右上角的菜单栏—使用管理助手—内容管理—设置屏蔽词就完成了。

有时候意识到自己刷多了某类内容,也会开启一键屏蔽。

过几天就不感兴趣了甚至忘记了,亲测好用!

get精力转移大法

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状态,那对于不爱运动,又想享受运动带来好处的人要怎么办?

简单!进行各种球类play。

球类运动1h所消耗的热量远远超过跑1h步,而且在过程中还消耗了大量肩背脂肪,性价比real高。

同时有研究表明,球类运动能更好的缓解心理焦虑,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想要用最少的运动,得到最大效果的同学看过来:

每周3~4次60分钟左右的中强度组合运动锻炼,持续2~8周效果为佳,赶快来抄作业!

定期体检

讲真,疑病症的根源,其实就在于因长期忽视身体,从而生发出对健康的不自信。

就好比上学时候既摆烂又缺考,人家都已经拿了好几次满分了,你还不知道自己是啥水平,长此以往简直慌的一批!

so,定期体检真的很重要,不管是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有益处。

而且现在许多公司都有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添加额外项目还能打折。

没有这项福利的uu们也不用担心全身体检太贵的问题,毕竟都是年轻人,选做一些重要项目其实就够了。

不知道重要项目有哪些的姐妹,大人从网上找了张表格,需要的话保存哦。

&

最后想说,这篇文章的目的绝不是制造焦虑。

相反,在证明了心理暗示与现实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大人其实想要让大家更加相信「吸引力法则」的重要意义。

即,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最后便会得到什么。

相比于一味的相信心理暗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化暗示为力量,发挥它积极的影响,让自己更加强大哇。

不过话说回来,健康焦虑刚恢复,又陷入了美貌焦虑...

谁能告诉大人,为什么女明星身上的肉肉都这么会长?

饱满酥胸和薄瘦肩臂竟然能同时出现,挺翘蜜桃臀和纤细蛮腰也能共同拥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