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功夫熊猫3电影解说,功夫熊猫3全篇台词

2023-11-19 04:40 作者:岑岑 围观:

导读:文化的另一面,一言难尽。

《功夫熊猫3》作为《功夫熊猫》动画系列的续作,延续了“中国功夫+熊猫”的基本叙事元素组合,在书法、气等一系列中国文化的加持下呈现了一场东方视觉盛宴,精致的画风和细致的中国口型为这部韩国导演吕银荣自己的续作赢得了不少青睐。在这个故事中,阿宝再次面对强大的反派天煞。当他吸收了武术大师的光环,想要主宰凡人世界时,他迫切需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气功大师,这样他就可以抵抗天煞,捍卫他的和平。在家人和熊猫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打败了反派,找到了做一个钦点龙主的意义,成长为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龙主。看似是另一个主人公的个人成长故事,实际上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显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一,要取长补短,君子不相为谋。

《功夫熊猫3》作为一部在题材和元素上非常中国的动画电影,在故事内核上也有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影片中,反派在吸收了武林高手的光环后即将进攻熊猫谷,而天择之子阿宝还没有完成气功大师的修炼。在危机中,他利用他的部落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变成武器,并成功击退了天煞的第一次攻击。看似站不住脚的事件逻辑,暴露了作者对个人能力和集体力量的积极鼓励和充分肯定。影片背后的逻辑是,每个人都是不是英雄的普通人,但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这些五花八门、兼收并蓄的亮点,标志着个体的存在价值。

中国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论语》说“君子不为工具”,也是对个人修养的多维考量。其中“气”与“道”相对,形而上就是道,形而上就是气,意在强调个体与一般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君子不会拘泥于分散的、具体的立场,而是把握多样的、一般的本质,充分发挥个人适应和掌握复杂事物的能力。在现代工业文明主导的社会中,人在马尔库塞笔下趋向于单向度的人,成为量化的数据和类型来衡量,工具理性掩盖了个体的多元价值。所以多维度的个人发展站在了这种倾向的对立面,既抵御了资本行业的侵蚀,又追溯到了儒家哲学的思辨。这种共性在《功夫熊猫3》中就能看出来。

第二,找回自我,回归集体

阿宝跟着亲生父亲回熊猫谷学气功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需要学会做一只真正的熊猫才能学会所谓的“气”,教的方法就是教他像熊猫谷的其他熊猫一样像熊猫一样生活:打滚、睡懒觉、吃糙等等。这种方法虽然没有调动阿婆的“气”,但却间接地揭示了所谓的“气”,这种“气”其实是藏在每一个天真活泼的个体身上的。回到熊猫谷并最终借助族人的气功打败的过程,可以说是阿宝自我寻找的过程。自建的任务也直接放在了《功夫熊猫3》的剧情里。阿宝迷失在神龙大侠的称号里,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经历,面对师父的退位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切都被师父归结为自己“不知道神龙大侠是什么意思”的自我迷失。从此,在故事的发展中加入了寻找自我的叙事暗线。然而,自我寻求的概念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完整命题,这个命题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

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这一方面从唯心主义的角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为思考自我维度和个人主义的盛行奠定了基础。与儒家重视家庭、国家、集体的传统相比,在氛围浓厚的东方视觉世界里,“我是谁”这个问题显得有点跳跃。如此明显的文化嫁接痕迹,直接让两种文化发生碰撞。

相比较而言,西方哲学的自我偏向于实体自我,而东方儒家哲学的自我概念则与“气”的境界有关,偏向于精神形象的自我。一个是强调自我的个体性,一个是强调自我的关系性。在阿宝成为大师的过程中,既有自我认知的完善,也有集体自我之间的合作。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东西方哲学对自身建构的差异,也可以看到《功夫熊猫3》在救气用气上遵循了儒家文化的深层内涵。但影片中的聚气传能气功让人想起了很多桥段,在《青春蜕变》中也是同样的形式,说明气的呈现还停留在表面概念的再现而非本质的表达。

作为一部同样运用和诠释中国文化,具有传播和吸引性质的西片,《功夫熊猫3》中的仙女谷,《迷失的人》和《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似乎在功夫相关的电影中相当常见。在去年的商业大片《汤琪与十环传奇》中,来自竹林深处的母宗亲们,有着抵御邪恶的血脉,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有着独一无二的功夫源泉。他们成为了神秘而有效的正义力量,帮助主角成长、完善、铸造自己,最终拯救世界。相似的故事结构,相同的形象和地位的仙境隐喻,其实是创作者的模糊印象,类似于现实中被观看的东方形象。他们更喜欢神化和模糊一个想象,一遍又一遍重复已有的认知,为空的云喝彩。

《功夫熊猫3》客观上并没有颠覆系列题材的延续,也保证了单部电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即使没有看过之前的作品,也能感受到创作的诚意,在文化的融合中采取取长补短的策略。然而,文化的另一面要恰当地说出真相并不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