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第六感出自哪里,第六感讲的是什么

2023-11-18 02:13 作者:岑岑 围观:

如果你不信任我,你怎么能帮助我-题字

有这么一部经典,很多观众第一眼觉得是心理类型片,然后随着影片的推进觉得是一部神秘悬疑片,最后却发现是一部温情治愈片。没错,这部电影会让人同时感到悲伤、迷茫、恐惧、温暖和感动,这就是获得六项奥斯卡提名的《第六感》。

影片讲述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帮助拥有第六感并能看到鬼魂的小男孩科尔直面鬼魂并走出恐惧的故事。

与普通鬼故事单纯用感官刺激观众不同,第六感只是借用了超自然故事的外壳,其核心在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交流。这部电影还有一种发人深省、经久不衰的魅力。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巧妙的故事设计,深刻的故事内核,精彩的冲突解决。

1.巧妙的故事设计,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1.巧妙的角色设计

电影设定了一个世界,痴迷的人死后会变成鬼,只有少数有第六感的人能看到。况且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没什么不同。不幸的是,9岁男孩科尔是少数能通灵的人。

有通灵能力的人,必然会因为随时随地看到鬼而陷入可怕的境地。然而,比鬼更可怕更可怕的是,他们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个事实,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普通人是不相信有鬼的,所以他们只能保守秘密,独自承受内心的恐惧,以免被当成怪物。

影片将这个通灵人物设定为一个坚强懂事的9岁男孩。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在《故事》中提到,共情是指观众在主人公的内心找到共同的人性,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当观众看到影片中这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男孩,每晚因为恐惧而在房间里搭起的帐篷里瑟瑟发抖,想到这个幼小的灵魂所忍受的恐惧、痛苦和绝望,自然会因为同情、爱等情感而对他产生同理心。共情是故事和观众之间的纽带。观众一旦成功对人物产生移情,情感投入就会加强,更容易对人物产生移情,故事也会更加感人。如果把这个通灵角色设定为成年人,可能不太容易达到共情。

2.故事转折的巧妙

文章开头提到《第六感》乍一看像是一部心理类型片,然后认为是一部神秘悬疑片,到最后才发现是一部温情治愈片,事实也正是如此。

影片第一幕呈现给观众的迈克和科尔的互动,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交流过程。直到第二幕,在一次生日聚会上,电影呈现了科尔第一次听到的鬼魂的呼救声,剧情才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折。迈克找到了科尔与鬼魂和平共处的方法,科尔从此与自己、同学和母亲达成了和解,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第二个重大转折。就在观众以为电影结束的时候,电影抛出了第三个最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原来迈克已经在一年前被枪杀身亡,而他因为执念一直以为自己还活着。

这一波又一波的转折主要是通过信息鸿沟实现的。所谓信息差,就是影片中人物所知道的信息不等于观众所知道的信息。比如科尔知道自己的通灵能力,从一开始就知道迈克是鬼,但这些信息是随着电影的推进才逐渐被观众知道的。

这三个由信息鸿沟制造的悬念和转折,非常巧妙。第一、三个转折点实现了剧情走向的急剧转变,第二个转折点实现了人物心理层面的变化,从而使节奏步步为营,推动剧情不断发展,深刻震撼观众心灵,彻底改变观影心情,有效避免了一般心理片容易陷入平淡的问题,牢牢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最后时刻的震撼和突如其来的转折,更能引人入胜。

2.深层故事核心:沟通的桥梁不是爱,而是信任。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不仅有着精妙的剧情设计,营造了惊心动魄的故事线,更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内核,关注人物的内心成长,从而进一步升华了影片,更上一层楼。

1.爱不足以搭建沟通的桥梁

科尔的父母离异,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深爱着对方,但他们的相处方式却令人深感悲伤。由于科尔的通灵能力,鬼魂经常出没于这个家庭并制造麻烦。母亲认为一切都是科尔做的,科尔不得不默默承受误会。他们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对方的心思,他们的母亲也尽力做到宽容,以免刺伤科尔。科尔被误解了,担心妈妈会生气。他总是不停地问妈妈:妈妈,你在想什么?你在想我的坏话吗?

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但科尔内心的秘密就像一条护城河,切断了他们的沟通渠道。有一次,科尔试图泄露自己的秘密,于是当***妈问科尔是不是他动了大黄蜂吊坠(其实是奶奶的鬼魂),科尔摇头否认,却激起了***妈的极大愤怒。

影片通过科尔和母亲的支线剧情告诉观众:再深的爱,也不足以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母亲可以拥抱科尔颤抖的身体,但她无法触动他的心,抚慰他的恐惧。其实看了各种以爱情为名的亲人之间的绑架,我们早就明白了,沟通的关键不是爱情。

只有它的信任,才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迈克像朋友一样和科尔交谈,教他蹩脚的把戏,最重要的是,他聚精会神地听科尔说的每一句话。科尔感受到了迈克的真诚,逐渐对他产生了信任和依赖。他意识到迈克是唯一能帮助自己的人。

在一次生日聚会上,科尔被恶作剧地关进一个黑暗的阁楼,被迫与鬼魂独处,这让他极度恐惧和绝望,歇斯底里,甚至晕倒。迈克没有提问,只是坐在科尔的床前,笨拙地给科尔讲了一个睡前故事。这一刻,这位像父亲一样存在的心理医生终于得到了科尔的完全信任,脆弱的科尔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迈克起初并不认为这么离奇的事情是真的。他用精神病医生的思维分析:科尔患有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然而,幸运的是,迈克最终仍然信任科尔,并最终确认科尔所说的是真的,并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帮助科尔克克服恐惧,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鬼魂。

正是因为他们的相互信任,科尔内心的秘密才得以倾诉,最终得以解决。由此可见,信任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3.精彩的冲突和解,展现了人物的内在本质。在arc电影的前两幕中,科尔有一双冷漠而敏感的眼睛。冷漠来自于被同龄人拒绝,敏感来自于内心的恐惧。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的通灵能力,这个他不能告诉任何人的秘密。

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用迈克教他的方式去面对鬼魂,倾听他们的需求。当他克服恐惧,这样做的时候,他发现鬼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他们只是想要他的帮助。

随后,影片展示了四个精彩的冲突:

第一次:科尔帮助小女孩的鬼魂实现了遗愿,是他与自己的和解;第二次:科尔参加学校话剧表演,是他与同龄人的和解;第三次:科尔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母亲,是他和家人的和解。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和死去的母亲达成了和解。第四次:全片最意想不到的一幕是迈克与妻子和自己的和解。这些冲突和解场景的精彩设计,让影片一步步升华,也让观众逐渐从超自然场景带来的恐惧中抽离出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影片通过四次冲突的和解,实现了“人物弧线”,即人物内心本质的变化。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最好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真实,还展现了人物在讲述过程中内在本质的弧线或变化。

科尔从最初对鬼魂的极度恐惧,到自如地与鬼魂交流;从与同龄人格格不入到被同学认可;从不能敞开心扉到告诉妈妈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得开朗、自信、积极、坦然,这就是“性格弧”的体现。迈克明白真相后,也明白了和妻子疏远的原因,放下了执念。这两个角色内心世界的转变是影片成为经典的关键。

4.写在最后除了以上精妙之处,影片还有其他优点:比如对人物刻画细致,对细节处理细致。然而,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缺点。明显的缺点是故事逻辑不够严谨。

影片假设迈克在一年前去世,但由于他的执念,他变成了一个鬼魂来完成他的愿望。在这期间,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事实。影片解释说“他们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个人认为这个理由太弱,没有说服力。

作为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迈克一开始就解释说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但他中枪后,就没有了与工作相关的故事。电影是什么原因让迈克这个幽灵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自己不再工作的事实?此外,作为一个幽灵,迈克不需要吃东西和其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活动。为什么他从不怀疑自己?“他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很弱的理由。导致影片的故事逻辑不够严谨,容易被人诟病。一旦观众质疑故事的逻辑,影片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一开始就透露这个设定,观众因为对影片逻辑的怀疑,就不容易产生共情和情感投入。好在这个设定在影片的最后一刻才显露出来,观众最多想一想就觉得被骗了,但这也阻止了影片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