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海边的曼彻斯特预告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完整版

2023-11-17 17:36 作者:岑岑 围观:

昨天,电影《海边的曼切斯特》终于在中国大陆上映。对于早已习惯电影银幕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因为它揭示了生活的另一个真相。

文|矮木

编辑|金石

(注:本文有剧透,但本片不怕剧透。)

今年有三个奥斯卡奖,爱乐之城,月光和海边的曼彻斯特。

相比其他两部电影——《爱乐之城》是生命之梦vs .婉约之爱,《月光》的主题包括为奥斯卡定制的肤色和性取向——《海边的曼切斯特》的拍摄方式悲凉,典型的文艺片套路和镜头叙事,抛开了欧美电影人更习惯的大话,转而采用是枝裕和东方智慧中的隐忍和克制。最悲剧的部分在镜头之外,影片呈现的只是一个无解的男人。

世界上有很多种悲剧,有些会被时间带走,有些永远不会。《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后者,它告诉你,不是所有的悲剧都有答案,有时候生活苦到你无能为力。

一个

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最常见的安慰就是一切都会过去,会慢慢好起来。人们习惯于用时间作为解药,除了让时间去掩盖旧伤,我们能做的很少。

《海边的曼彻斯特》关注的是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的人。主角李原本生活幸福,有可爱的孩子,体贴的妻子,照顾弟弟,粘着侄子,还有可以一起喝酒吹牛的朋友。但因为他有一次喝醉了,意外引发火灾,孩子葬身火海,妻子和他离婚。在影片中,这些能引起观众同情心的情节被最大限度地弱化,悲剧只是作为记忆的片段穿插在李的生活中。

李从曼彻斯特逃到波士顿,远离家乡的一切,在漫长的自我放逐中自我惩罚。

这部电影只记录了李的日常生活。冬天的波士顿,白雪皑皑,清洁工李孤独而冷漠。他冷冷地对向他示爱的女人说谢谢。他对刁难他的房客丢出一句粗鲁的“去***的”,老板要求他道歉。他漫不经心地说,为什么?

这个人已经完全与世隔绝了。他不需要关心。他厌倦了在酒吧里被女人搭讪。男人那停留片刻的眼神吸引了他的拳头。没有人***的打扰我。请不要打扰我。

在这么大的城市,没人有兴趣了解这个怪胎的过去。对于李来说,处理厚得无法铲的积雪、堵在厕所里的粪便、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的下水管道要容易得多。李几乎刻意切断了与世界的所有距离。他拒绝感知任何有温度的东西。冰冷麻木的感觉很好,所以不会那么痛。

他哥哥去世的消息在这种停滞不前的生活中引起了轻微的骚动。他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一个比波士顿更美丽更友好的城市,带着他前半生的一切。

在停尸房里,李看着被冻成疙瘩的哥哥,象征性地拥抱了他一下。他没有哭,冷冷的处理着和哥哥有关的一切,一步一步,讨价还价,寻求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就像处理下雪或者厕所堵了一样,毫无感情。这是最安全的解决方案。在长时间的封闭之后,李开复变成了一个卖冰淇淋的人。这种逃避能让他舒服一点。

2

哥哥的遗嘱打破了他的计划,他让他做侄子的监护人,回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影片中大量使用了空镜头,并不是冬天那种毫无生气的样子,而是碧海蓝天错落有致,夜景中还有温柔的灯光,让曼彻斯特变得独特而美丽。

在快乐的场景里写悲伤的感情,美好和刺激是属于别人的,李是感知不到的。但因为这份遗嘱,李必须对刚刚失去父亲的未成年侄子做出应有的承诺。

这部让痛苦变得异常平静的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停尸房里被冻成疙瘩的哥哥。当然,也许其他人会比李做得更好。李当时没有照顾他人的能力,但他的哥哥在临死前,借助纸面上的法律条文,把世界上最牵挂的两个人强行绑在了一起。其中一个需要陪伴,另一个需要救赎,他无法帮助别人。他所能做的就是拖着他逃跑的兄弟。

李小心翼翼地探查着,试图像回到人类社会一样关心他的侄子。他的变化很慢。他的侄子崩溃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李一脚把门踢开,直到对方又安然入睡。我侄子要去接一个女孩。他试图帮助他拖延女孩的母亲,尽管他很笨拙,几乎不知道如何在陌生人面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他放弃了卖掉承载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哥哥和侄子美好回忆的机械船,按照侄子的意愿换上了新的马达。我在街角遇到了我的前妻。面对前妻的释然和眼泪,李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管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仿佛坚冰已经融化,李慢慢学会了焦虑,迁就,难过,这些几乎已经被丢弃。改变的过程并不顺利,值得庆幸的是,影片没有像迷魂药一样费心煮一锅鸡汤来欺骗观众。在电影的最后,李安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终于给了自己怀中侄子说出“我打不过,我打不过”时积累在心里的痛苦一个小小的出口。

冬天过去了,草融化了,在停尸房冻成一个结的哥哥终于可以在春天下葬了。电影的最后,一个叔叔和一个侄子坐船在水面上摇晃,听着缓慢轻柔的音乐,电影是这样结束的——痛苦不可能完全消失,但也许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相处。

对于痴迷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或者眼花缭乱的视觉技术的观众来说,《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定是那种和味道大相径庭的。

在李的《死亡纪念品》中,他曾抢过一个警察的枪,想要寻死。后来,电影没有解释为什么李放弃了他的死亡。但看着大银幕上的李,很容易想到杭州那个还在等着跟老婆孩子解释的惨爸爸。是现实世界中未解的痛。

看着新闻里那么憔悴的林先生,为什么要维权,为什么要寻死?除了为死去的妻儿讨要解释,更重要的是,生活把厄运推给了他,或许内心有这样一种不可磨灭的仇恨,也能让活着不那么不堪。

林先生还有人可以恨,电影里的李只能恨自己。李放弃了寻死。我想是因为他明白了死亡太容易,太容易了。他不配拥有死亡能带来的安宁——孩子是因为他而死的。在派出所,他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反复询问。就这样?我现在可以走了。法律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他,他自己却做不到。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何带着巨大的罪恶感和对自己不可磨灭的仇恨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悲剧,完全没有答案。

有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孩子去世后很久,骨灰一直放在家里。它们被放在橱柜里,怕有客人来。没有客人的时候,夫妻俩会打开柜门,让阳光照在他们眼中还活着的盒子上。

未被下葬的原因是,这位多次染发、无法掩饰自己灰白发色的母亲流着泪说,她无法想象把儿子扔进墓地的情景。“如果刮风了怎么办?下雨了吗?我的孩子怎么办?”

另一个是失去孩子的父亲。十几年来,为了找到孩子,他跑遍了全中国,50万公里,十几辆摩托车。他风餐露宿,尝尽人间疾苦。我问,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惨?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中年父亲回答,只有这样,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像个父亲。

凉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东西。恶业被厄运选中的人,只能被动承受命运安排的一切。人活在世上,总要依靠一些东西。家人和朋友是,和平美好的生活是,但当这一切崩溃和毁灭,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死亡。

《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试图呈现这样的生活。活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一切都会变好”的鸡汤。痛苦总是伴随着我们。我们摆脱不了,忘不了,就忍了。

这一周,我们似乎一直在讨论“失去”这个话题。

本周二,某名校历史系副教授春梅讲述了她失去丈夫后在美国一家名为“赫特河”的精神病院实习的故事。当一个破碎的生命遇到一群破碎的生命,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度过——精神病院700小时的实习

《星期五》是一个老人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感人至深的情感——一个90多岁的老人舒枫如何在严峻的阿尔茨海默病面前竭尽全力保护失去记忆、智力和生活能力的爱人魏芳——《暮色之战》

今天又是一个失去的故事,而且是自己的错造成的失去。

所以,我们想把今天的“大家互动”变成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收集来自你的故事——你这辈子经历过、听到过、看到过的最难忘的失落是什么?而且,这个损失真的抹平了吗?

再次期待你的分享。谢谢你。

这篇文章是《每日人物》的原创。

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到每日人物微信账号(ID: meirirenw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