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董卿与俞敏洪朗读,俞敏洪和董卿谈话的视频

2023-11-16 14:44 作者:岑岑 围观:

选在4.23国际读书日这天采访莫言,一定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多读书。这真的很有新东方情怀啊!

从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董宇辉作为曾经的一名老师,真的是心系学生啊。

董宇辉:“到现在是什么还在支撑您继续写作?”

莫言“最初的写作如果说是不带功利的目的那是不诚实的,可如果说这个人一生都在坚持干一件事,那一定是热爱。我到现在依然热爱文学。”

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关于写作的初衷,当初莫言先生说是为了一天三顿饺子,余华还曾调侃说,你不是为了买双皮鞋嘛。

董宇辉“您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有哪些特质?”

莫言老师:“好的小说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语言优美,有张力,有独特的风格。

莫言老师说他买书第一个就会看这本书的语言是否优美,独特,好的话就会买下来。

2.小说塑造了令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

3.一部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要具有独具匠心的结构。

比如《蛙》采用的是小书信体+话剧的结构,前五部分是书信,最后一部分采用了相对独立的话剧形式,那么小说里不方便说的话就可以在话剧里呈现出来,相互补充,印证。”

莫言老师非常重视写作的结构,正如史铁生也曾说,我们从前是写什么,现在是怎么写,用什么样的结构去写。可见好的作品结构是起关键作用的。

莫言老师又说作家肯定都是做梦都想写出来经典形象,比如阿Q,比如林黛玉,比如很多的世界名著,经典的人物形象甚至变成了某一种性格,比如葛朗台就是个吝啬鬼。

董宇辉:“解读成功的人性,应该要达到什么程度?”

莫言:“我觉得小说家不应该对作品的人物饶舌,不应该由他跳出来对人物进行解释,比如鲁迅绝不会跳出来说祥林嫂多么可怜,地主多么虚伪啊,作家是不应该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的,而是通过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让读者自己体会。”

一部好的小说是会不断成长的,它是活着的。比如《红楼梦》,道教读到了道学,佛教读到了轮回,我们的领袖读到了阶级斗争,年轻人读到了卿卿我我。正如那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董宇辉:“在您的文学之旅上,谁的作品或者是哪些作品对您的影响最大?”

莫言老师说“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书,没什么书可读,当时读的红色经典多,第一部就是《吕梁英雄传》,都是读的老师有的书,还有一些古典文学,比如《三国演义》之类名著。再后来读鲁迅的短篇集,但是真正让我受益匪浅的,能让我反复阅读的是我大哥留下的那一箱中学语文教材,那一批教材是我们家的财产,一到下雨天不能上工,我就会反复的阅读,尽管里面都是短的文章,有些还是节选的,但是一下子打开了我很多的窗口。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中外作家,尽管我小学就辍学在家了,但我的语文通过自学绝对是补上了初高中的课程。”

董宇辉:“在您那个时代语文教材帮您打开了文学之路,但现在的孩子对语文教材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弃之如敝履,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莫言“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的课外读物太多,太丰富了,以前读书都得借呢,而现在课外读物都是一堆一堆的,稍大点的孩子再接触了手机,网络,有趣的东西就更多了,相比之下,课本上那点东西就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

东方小孙:“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的大背景下,谁去记录呢?”

莫言:“我想某种意义上,每一位作家都是记录员,书记员,但这个记录不是如实地记录,而是一种艺术化地记录,通过形象化地创作,塑造出典型人物来,让这个典型人物置身于那样典型的环境里,通过这个作品来让读者,后来的人了解到,想象到当时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正如我在写《蛙》时对自己的要求是,绝对不应该成为计划生育的编年史,我是把这个特殊政策当作主人公赖以生存工作的一个背景,这个主人公是个妇科大夫,后来担任了计划生育领导,她的职业道德与她的工作职责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恰好形成了一个塑造典型人物的内在力量。矛盾越深刻,冲突越尖锐,人物内心的斗争也越激烈,越痛苦,所以在晚年时通过她丈夫泥塑娃娃来排解她内心的隐痛,通过失眠来刻画她对自己过往行为的检讨和忏悔。这种悖乱产生了张力,所以说长篇小说追求的是冲击力。《蛙》的话剧也搬上了俄罗斯话剧舞台,有人这样评价说这不仅仅是写了中国的现实,它也是涉及到了普遍的人性。”

莫言老师展示写给董宇辉的对联

董宇辉:“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王蒙老师还曾奉劝各位有志青年不要拥挤在文学这条羊肠小道,而现在很少有人提笔了,是因为您处在一个更加激荡的年代吗?”

莫言:“过去那个时代背景,很多人没有条件在数理化上自学成才,相比较而言在文学上是容易的,拿起笔,有沓纸就可以创作了。但是说这个话并没有用,真正起作用的是不断投稿不断失败,所以没有河北保定莲池文学出版社,就没有作家莫言。

董宇辉“在您的作品中大量写了共性话题,比如母亲,母性,土地,故乡情结,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什么?”

莫言“作家思索的也是希望读者去思索的,作家感动的肯定也希望能感动读者,我写了灾难,战争,土地等等最根本的还是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塑造出人类顽强的生命力,情感的复杂性。”

讲到这里莫言老师还讲了关于刘连仁的故事,他透露一定还会再专门写一个剧,关于这个在日本深山密林中独自呆了13年的老人,与大自然斗争,长期不说话害怕不会说,意识到语言就是祖国,于是跟鸟雀说话,跟树木对话,与兽为伍,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

莫言老师说自己创作的三‬条准则:

把好人当坏人写,好人身上也有阴暗的一霎那;把坏人当好人写,即便是大坏蛋也有人性光芒的闪现;把自己当罪人写,不要总觉得自己全是对的,比如鲁迅晚年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审视和剖析。

董宇辉:“我们读文学作品时,发现人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充满缺点,但我们又没有办法把自己修炼成圣人,那您说我们看这个书最终对个体的作用在哪里?”

莫言“教会我们遵循公德,过去讲澡堂里没有英雄,没有元帅。社会是需要礼仪的,中国社会一直都是重视公序良俗的,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应该克制,不应该在不能表现的时候表现出来,要克制,这就是教养,人类社会才会文明。个体的发展才会更加自信,更加自尊。”

东方小孙“您设想过会受到20多岁年轻人的喜爱吗?您希望他们看您的作品时看到什么?”

莫言“我始终觉得我没有那么老,尽管我68岁了,过去在农村这就很老了,但我的精神还是年轻的,感觉跟年轻人之间没有代沟,许多事情都是可以沟通的,我想这可能跟我的职业有关系,作家一天到晚琢磨人嘛,我要写出准确的小孩,年轻人,老人,我都要更加地了解这些群体,因此让我有了跟各个人群沟通的能力。”

董宇辉30岁,莫言68岁,但莫言老师坦言并没有感觉差太多,很多对文学作品的观点是一致的。莫言老师认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视角,苍老的人有苍老的视角,没有对错。

董宇辉:“《百年孤独》让人们记住了小镇马孔多,那您希望人们记住您的故乡什么?”

莫言:“我一直有个狂言,我希望我的故乡高密东北乡能变成中国的一个缩影,像鲁迅一辈子也是通过描写巴掌大的地方的人和故事,揭示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性,因此,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却也具有人类社会的共性,这也是辩证的一种关系。我希望人们看了这些小说,可以受到感染,可以批评这个人物,可以歌颂这个人物,喜欢这个人物或是愤恨这个人物,但是通过阅读,让人们认识到人性的丰富和多彩,人的多侧面,人性的光芒和人性的阴暗,从而让人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故乡就是矛盾的存在,有很多悖论,当你在这里生活时想逃离,当年坐上军车时希望越远越好,最好开到新疆去,一旦离开之后,发现就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次莫言老师出差路过时,一听到那个猫腔时,热泪盈眶。所以故乡是有颜色的,有声音的,有气味的,猫腔就是故乡的声音。人对故乡的情感是复杂的,尤其对文学写作的人会把这种情感有意放大。这也是写作的必要性。

东方小孙“生活中艰辛导致了不阅读,还是不阅读导致了生活的艰辛?”

莫言“我不愿意说不阅读导致了生活的艰辛,但生活的艰辛确实影响了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如果我在农村下地干活,也不可能读书写作了。当年母亲凑钱买书让我深刻的感知书的宝贵。”

“现在书这么贵,又这么多,阅读方式其实也可以选择手机阅读。想一些变通的办法也是可以扩大阅读量的。”

董宇辉:“我们的文学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描述主体或是写作风格上的差异是什么?”

莫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传家宝就是白描,写外部动作,语言,表情等来把人物的性格刻画的丰满;而西方则是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我们中国的更含蓄,让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所以我们应该要发扬下去。

东方小孙:“您的《蛙》还有余华老师的《兄弟》为什么前面都正常,越到后来就越荒诞呢?”

莫言:“这个我完全同意,确实是越到后面越光怪陆离,但不是作家主观的塑造,而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后,有的人持有计划经济思想,有的人受西方化思想影响,因此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光怪陆离,不可思议的现象。当然,作家也有责任,这也是我现在反思的问题,为什么我老写荒诞呢。”

董宇辉:“互联网对文学的冲击很大,人们很少进行深度阅读了,您认为深度阅读和一般性的阅读差异在哪?”

莫言“经典作品要反复读,尽管情节已经很熟悉了,但那个语言的美还能继续带给人们愉悦,就像抽烟喝酒对我来说很愉悦,当然我这个是个低俗的比喻。快速阅读有时也很必要,比如我去做评委前,我需要快读一些作品,进行筛选,选出五本,再精读。现在网络文学大都用的是吸引人的桥段例如且听下回分解之类话术,它没有时间精雕细琢,所以也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读。”

东方小孙:“大家开玩笑说,您的灵感以前是抽烟,现在是喝酒,那您的哪些作品是抽烟抽出来的?哪些是喝酒喝出来的?”

莫言:“2015年我的鼻腔长了囊肿,医生让我戒烟,但是我养成习惯了,写几行字就想抽,怎么办呢,倒一杯酒,想抽的时候喝口酒,这种方式把想抽烟的欲望克服了。我戒烟前的每一部作品都伴随着很多烟雾,戒烟后很多小说都伴随着很多酒气。要么是烟雾缭绕,要么就是酒气熏天。所以就这样跟小说建立了某种联系。

直播间展示《黄河游》书法作品

这篇《黄河游》是莫言老师左手写成的,真正的原创足有30米长。当时为了纠正右手写钢笔字的习气,先用左手练就的毛笔字,最后左右手都可以写书法了。

接下来是俞敏洪老师的八卦时间!

俞敏洪“您小时候尿床尿到几岁?我是12岁。”

莫言“我是十五六岁吧,后来自己学中医给治好了,当时大人还安慰说尿床的孩子聪明。”

俞敏洪“第一次爱上女孩子是什么时候?”

莫言“记不得了,有些事是不能说的。”

俞敏洪“第一次作文被表扬是什么时候?”

莫言“这个可以说。三年级写运动会的作文,别的孩子都是流水账,我注重细节,重点突出,被老师表扬了。老师的一个好脸,一句好话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俞敏洪“您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莫言“确实有很多,我举个例子,在军艺上学时,有个同学可能晚饭还没吃,我看见他中午打的馒头和半碗菜,就吃了起来,他也很尴尬不好拒绝我,我剩下一半,他把剩下的倒厕所去了,我马上意识到我干了一件很蠢的事,本来人家是当晚饭的,就因为我馋,所以后来一见到他就想道歉。”

董宇辉:“您来之前听说过我们直播间吗?”

莫言:“当然啦,你们盛名在外,有一次冯骥才跟我说董宇辉对推荐迟子建小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董宇辉:“我的最后一个问题,直播间里有很多家长,您谈一下如何教孩子阅读,或是培养阅读习惯,或是关于读书的建议”

莫言:“不要贪多,要精读,尤其是经典作品,其次对作品进行讲评,孩子不仅要读故事,还要复述,讲述故事。重复也是一种创造,创造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添油加醋,历史上很多经典作品都是一代代人对以往作品的添油加醋,改造出来的作品。”

最后依然是董宇辉对采访做总结。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也认识到了不一样的莫言,很生动有趣,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一个老顽童。希望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经典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