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湮灭》:塔可夫斯基早就拍过了,而且更发人深省,湮灭灯塔bgm

2023-11-15 20:12 作者:岑岑 围观:

电影《湮灭》改编自《迷失的南方》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一个外星种族创造了一个有机体。然而,由于一次彗星碰撞,有机体分裂开来,其中一个碎片落到了地球上。然后在人类的激发下,碎片脱离休眠,开始生长,从而形成了X区域。为了研究X地区,政府机构南京局先后派出了12个检查组。这部电影聚焦于第12次探险。

湮灭海报

小说中出现的生物体,我可以称之为“超智能体”。超智能体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拥有远超人类科技水平的神奇力量,人类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第二,它的行为没有目的,即使有,也超出了人类智慧的理解范围。《迷失的南方》中的生物体符合这两个特征:首先,它可以在分子和膜的层面上运作,复制和改造生物体,甚至可以改变时间和空。其次,它是外星人的创造,制造它的种族已经在彗星的碰撞中灭亡了,所以人类没有办法知道它的行为的意义。

超智能体并不是失落的南方首创。这样的生物在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亚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和《2001: Tai 空漫游》中都有出现。《索拉里斯星》讲述了心理学家凯文被派往索拉里斯星的空 station,探究空 station的工作人员行为异常的原因。在调查中,他逐渐发现,在索拉里斯星球上生长着一种巨大的液体生物,可以窥视人类的内心,复制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人。这些克隆人的出现,让空 station的工作人员陷入了情感折磨。凯文也不例外。他死去的女友复制的。这个故事被搬上过几次大银幕,最出色的版本是1972年苏联导演塔尔夫斯基执导的版本。

2002美国版Solaris Star

在大多数描写人与另一个种族(外星人、人工智能或鬼神)互动的作品中,作者总是赋予另一个种族一些个性化的特征,使他们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动,甚至与人类产生共同的情感。这是自然的,因为人的意识是主观的,所以人很难在对待其他事物的时候不打上自己的印记。但是,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没有理由认为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也会有和人类相似的思想和情感。事实上,整个宇宙几乎是没有人性的。

人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人会预设一些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宇宙中的大多数事件都没有目的。当所有的条件都满足时,它们就发生了,如此而已。超智能体是非人宇宙的象征,它的行为没有目的,不像科幻小说中的其他外星人想要毁灭或拯救人类。超智能体扮演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神的角色,从力量和心理上摧毁了人类的傲慢,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多么渺小。

潜行者:一个作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潜行者进入陨石造成的区域,寻找一个可以实现他们愿望的房间。

1979年,塔尔科夫斯基拍摄了另一部电影《潜行者》。《潜行者》的故事也是由于一颗地外陨石撞击地球,在地球上制造了一个神秘的“地带”。空区域内变幻莫测,危险重重,只有有经验的人才能安全进出。这些人被称为“潜行者”。传说在区的深处藏着一个可以实现愿望的房间。电影的主角是一个跟踪狂。有一次,他接受了一名作家和一名科学家的聘用,并带领他们进入该地区寻找房间。

《潜行者》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电影。其中的房间对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作家来说,它代表了真实丑陋的人性。作家害怕自己人性中最私密、最黑暗的一面在进入房间后暴露,所以最终退缩出房间。对于科学家来说,房间代表着危险。他害怕这个房间被恶人利用,给世界带来灾难,所以他计划摧毁这个房间。对于一个跟踪狂来说,房间是他人生价值的来源。只有把有志向的人引向房间,他才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同时,潜行者也是导演塔尔夫斯基的自我隐喻。对于塔尔夫斯基来说,房间代表着艺术世界,他是带领人们走向艺术世界的潜行者。

《湮灭》中的故事大纲和超智能体的设定与《潜行者》和《索拉里斯之星》中的非常相似。杰夫·范德米尔写这部小说时是否受到了它们的启发,不得而知。然而,湮灭未能达到索拉里斯或潜行者的水平。作者只满足于在小说中罗列科幻、冒险、恐怖、悬疑等各种惊喜元素,却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灵感。这让这部号称“击败三体,获得星云奖”的小说,并不那么当之无愧。

《潜行者》剧照

至于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更不尽如人意了。它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故事不完整。原著三部曲《迷失南方》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第一部《湮灭》只是引出问题,直到后两部才会解决。影片只截取了第一部。尽管导演设法编造了一个结局,但这部电影仍然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其次,影片对原著做了太多改动,除了大框架,整个故事基本都被改写了。在原著中,心理医生的秘密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电影中却有所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一个心理崩溃的队友强行制造冲突。小说中的爬虫也换成了僵尸版的大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主要意义是利用原著的知名度来吸引观众。在原著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改动是可以的,但是再拆只会让原著粉丝有被骗的感觉。

再次,好莱坞倾向于拍商业和娱乐性的电影,哲学作品一直是它的软肋。参与湮灭的超智能体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如果不解释清楚,只会徒增烦恼,显得混乱。这正是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最后,影片和原著一样,缺乏核心思想,只试图通过华丽的特效和惊险的场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个时代的电影观众已经看过了像《《阿凡达》》和《异形》这样的奇观。他们会被这些招数轻易征服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