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湮灭剧情深度解析知乎,湮灭讲述的是什么

2023-11-15 20:10 作者:岑岑 围观:

这两天后知后觉的小探看完了《湮灭》 ,坐在电脑前半天没回过神。

说实话,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太复杂了:既有触及灵魂深处的恐惧,也有三观被刷新的震撼,和于绝望处重新找回希望的慰藉。

所以总觉得不写点什么就不痛快。

对于《湮灭》的剧情,我们已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给大家介绍过了。

打败《三体》的科幻奇片,美得像场醒不过来的梦魇

接下来,小探就为大家深度解读一下这部电影。

电影中最让人细思极恐之处在哪 ?

诡异、恐怖、压抑,可能是很多人看完这部片子后的第一感觉。

电影中贯穿全片的是X理论:即笼罩在整个X秘境中绚丽的彩虹色光辉,是一种特殊的“棱镜”:它能折射光和信号、扰乱所有物种的DNA。

同时这种光芒也是触发生命本身的能量:在莉娜的显微镜下,她的细胞开始闪烁同样的光芒,并具有了自我繁殖能力。

正是这种“基因融合”加“自我繁殖”,在成就了X秘境超乎想象的美感的同时,为队员们制造了难以醒来的噩梦。

小探觉得该片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并不是X秘境复制了莉娜的结局。

而是在踏入秘境后,随着队员们手臂上渐渐出现”咬尾蛇“的纹身,他们开始越来越质疑自己的存在。

队员们不只一次发出了自问“我还是我吗?”。

这是领队崔文斯对队员的警告。

这是凯恩自焚前对着镜头的独白。

这些细节不禁让人深思:棱镜扰乱了DNA,激活了细胞,这对人类个体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现实中,一个人所有的DNA和细胞都应为整体服务——为

承载着我们思想和灵魂的身体服务。

细胞不应该有生命,它应该随着肉体的消亡而坍塌瓦解。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惧怕死亡,我们的“存在”才有意义。

但在电影中,人类“存在”的基础被彻底颠覆:细胞开始“自立门户”,整体变的不再重要。

即使人死了,“生命”也能继续。

杀死凯茜和安雅的怪物甚至发出了她们死前的求救声。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体(身体)作为灵魂的容器也不再是不可取代的。

随着身体各个部分渐渐“活过来”,队员们所感受到的是“失控”。

其恐怖程度不亚于死亡。

于是就有了他们关于“自我存在”的怀疑,以及一系列自我毁灭的行动。

所以棱镜扰乱的不仅是DNA,更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东西:个体的人格与自我认知。

这种讨论显然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但它始终没有离开自古以来困扰人类的问题:我们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

这恐怕是观众最大的疑问,很多人会觉得又看了一部神乎其神的外星人入侵电影。

小探想简单谈谈自己的解读。

注意:我的解读用了“导演”,而不是“作者”。

因为第一,我没看过原著;第二,电影是在原著基础上大刀阔斧的改编,所以只从电影的角度说。

个人认为,X秘境的出现不能算一种“入侵”。

如果大家了解地球生命诞生的假说就能理解这一点。

地球生命诞生之谜,曾与宇宙诞生之谜一样困扰着人类。

直到霍金等一众科学家解决了后一谜题。

我们现在才知道大爆炸奇点的存在,是整个宇宙的开始。

但生命的“奇点”在哪,仍无从所知。

很多科学家提出假说:地球生命的起源来自外太空。

没错,可能就像这部电影中演的:40亿年前,一颗带有启动生命密码的陨石砸向了地球……

而在导演看来,地球上的生命并不完美。

首先,细胞会衰老,本身就是一种基因缺陷。

这就好比自带毁灭程序。

其次,生命的开始源于细胞的自我复制。

“复制”本身很像有意识的行为,但矛盾的是,单个细胞却没有生命。

换言之,地球上的生命严重依赖于个体的存在。

而个体为了生存、繁衍,行为往往是自私的;这种自私演变到人类这里更是被放大了无数倍。

从“原始人”开始,我们就是消灭其他物种的小能手;到了现代,我们对向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变本加厉。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正走在无可挽回的终极毁灭道路上。

我想这大概是“湮灭”的另一层意思。

在影片中,X秘境的降临显然修复了目前地球上生命的缺陷。

它并没有创造新的生命形式,而是突破了生命原有的界限。

它让所有物种的DNA重新洗牌,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消失。

生命的存在方式有了更丰富的可能,生命进化的历程也必将大大加快。

它让细胞本身有了生命,不再依附于个体。

这就意味着意识的存在、信息的交流,也不再依赖于个体。

生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那这跟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探认为,这部电影如果做的再绝一点,甚至可以直接绕开人类,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人并非进化的完美产物。

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无法跟随环境进化的结果。

所谓“湮灭”对人类自然是一场悲剧,但接下来,来自X秘境的生命启动能量未必造不出比我们更高级、优秀的物种。

但在这一点上,导演选择让影片回归希望,也就出现了X秘境试图复制人类的情节。

我想这是他在表达个人的愿望:希望人类能接过进步的钥匙,而不是最终走向毁灭。

出来的莉娜到底是真人还是复制人?

出来的莉娜到底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她?

这是很多人看完后很鸡毛、很纠结的问题。

如果你认真看了前面的内容。就不难体会到,论这个问题已经没什么必要了。

我们所纠结的,无非是莉娜的人格是否还是原来的她。

“是她,不是她”的猜想基于一种观点,即X秘境是外星人带有某种邪恶阴谋的入侵。

而小探认为本片对外星“生物”的描述是客观的,是超越了人类道德标准的存在。

正如同生命起源本身,无所谓好坏、正确与否。

而对于莉娜,不管是复制人还是真人,都可以称为“最终的莉娜”——一个既保持了人类独特性和一定自我,又超越了现存生命的存在。

那她老公呢?怎么突然好了。

这不就是DNA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吗?

这大概也是,影片为什么选五个女性进入秘境的理由吧。

X秘境需要女性的基因,这样人类的基因库才能完整。

其实电影中也有其他地方,是对”女性“的隐喻。

这篇文章写到这儿,小探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从剧情上、逻辑上深究下去确实有不少说不通的地方。

因为导演塑造了一个”没被定义,超出了所有人想象“的领域:即宇宙中更高级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同时,不难理解它的口碑为什么会严重的两极分化。

原因在于,它完全没有迎合观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它不仅跳出了观众熟悉的套路,甚至连”人类会是最后赢家“这个亘古不变的结局都打破了。

但这也正是它超越同类科幻作品的理由。

OK,说完啦,小探的解读比较主观,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