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长空之王 开机,长空之王导演

2023-11-15 17:31 作者:岑岑 围观:

相信大家都对电影《长空之王》中,开头和结尾两场精彩的空战戏印象深刻,影片一开始是敌军F-35战机入侵我领空,我军歼-10起飞拦截驱赶,在驱赶过程中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被迫放弃追击。

有朋友会问,敌军真的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入侵我国领空吗?这是不是为了电影效果编的呢?

事实上是有不少类似事件发生的,根据央视军事的公开报道,在2023年的大年初一,就有外国军机闯入南海,我军紧急起飞了两架歼-11战斗机对其进行监视和驱离。

然而,美军执意停留,并没有把中方的警告当回事,见我方携带4枚空空导弹的歼-11战机采取紧急靠近的方式,美军机才迅速离开。

还有,据央视军事3月31日消息,空军航空兵某旅“强军先锋飞行大队”大队长高中强所在部队奉命执行区域警戒时,一架一架美军RC-135侦察机进抵近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高中强和战友紧急升空驾机执行近距离拦截任务。

高中强和战友对这架外机发出警告。

敌机依然不为所动,执意抵近中国领空,高中强和战友决定正面迎敌,坚决不改变飞行高度,有效打击了外国军机的嚣张气焰,最终成功驱离外机。

对此,高中强说:“外机来到中国家门前,如果我们都不敢驱离,那到什么位置才敢驱离?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不能退。”

再看电影中的驱离外机的镜头,都是迅速抬升,是不是有些相似。

而这两个情景无论是解放军军机挂弹驱离,极速逼近敌机的过程都与电影中雷宇驾驶歼-10战机驱离外机的情节很相似了。

这也彰显了中国空军捍卫祖国领空的坚强气魄。

其实,电影是艺术作品,第一场空战戏也是结合了不止一次的真实空战而成,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今天,敌人对我国领空的骚扰几乎就没停止过!

仅1951年至1953年两年期间,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就达7729批,总计3万多架次。(数据来源于党史博采杂志社官方帐号《新中国国土防空中有多少美军飞机被击落》一文,包括以下入侵和击落战绩均参考此文。)

1952年9月20日,一架美国空军B29轰炸机入侵我国上海崇明岛上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师第6团,两架米格-15型歼击机由江湾机场升空拦截。

仅仅两个月之后,1952年11月22日,一架美军PB4Y-2再次出现在上海佘山岛上空,我空军第2师26团领航主任杨木易、飞行员何中道驾驶米格-15升空。很快,这架巡逻机被击伤,飞机尾翼冒着滚滚黑夜逃向了公海。

1953年3月6日,美军一架F4U入侵我国山东半岛,被空军飞行员邸宝善(照片左)、何亚雄(照片右)驾驶的两架米格-15击落。

值得一提的是,我军击落敌机的战果都是在白天取得的,还未有过在夜间击落敌机的记录。直到1956年8月22日夜间,一架美军P4M-1Q电子侦察机侵入我国向上海领空。

空二师六团领航主任、值班飞行员张文逸驾驶米格-17升空。毫不犹豫地直接开火,将其击落坠海,机上16名美军飞行员当场全部遇难身亡。是我军首次在夜间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飞机。

以上仅举出自70多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事实上美军对我国领空的侵犯举不胜数。这么多年来在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无数场空中对抗,全部以电影《长空之王》中的第两场空战剧情给我们敲响警钟:

即便现在是和平盛世,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守护在我们前面,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教训,要保持警钟长鸣,慎终如始。

所以,片中的F-35是一种象征,代表的是一种蛮横无理,恃强凌弱的思维,也是将这种思维发挥到极致的某国。而从现实的角度则是一种反思与警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别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的事实。

而歼10象征的是一种谴责,也是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无论我们能不能胜,我们都要上!电影中的第二场空战是在我军空海演习时,敌军两架F-35和两架无人机闯入演习区进行挑衅,我军歼-20起飞拦截,击落两架无人机,导弹锁定F-35后,把敌机吓跑后不再追击。难道在我们有了航母和歼-20后,敌军还敢悍然闯入我们的演习区域吗?

事实上美国、日本、菲律宾都对我国虎视眈眈,经常派遣侦察机、舰艇等在中国周边海空域活动,甚至擅闯我国海域、领空,尤其是美军。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7年,南海舰队演习正在紧张进行,突然,地面指挥所接到多批次外机抵进我领空侦察的通报,塔台指挥员立即命令正在训练的战机前出拦截。编队战机立即拉升高度,按规定进行有效应对,几个回合较量,我方战机赢得了主动,成功驱离。

正如《长空之王》结尾所演,我们几代机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发动机上的突破和成果,它背后代表的是军队的迭代,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只有我们的空军越来越强大,在制空权上才不用再受人随意欺负了。

虽然我们一向主张和平发展,从不穷兵黩武,但也必须有对等的武器,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电影一开始的空战是无法再追击,到了最后我们是不再追击,首尾呼应,用一个小变化,展现了我们如今的态度与能力。也用实力证明了我们不惹事,但是也绝不怕事。受到威胁的时候,中国会拿起军事武器守护国家的安全。面对任何人的挑衅中国早已亮明态度,要打必将奉陪到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