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谈谈宫斗剧即评,宫廷剧评价

2023-11-14 06:05 作者:岑岑 围观:

从《米月传》、《如履薄冰》中的宫中皇后,到《颜夕宫的故事》、《如意宫的爱情》的热播,宫廷文化的传播不断升温,确实丰富了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简述如下:

热衷于皇家生活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时尚。宫廷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宫廷剧里的对白,比如我,陛下,我心爱的公主,臣妾,小妾,我的宫女,现在都成了某些人的口头语,好像每个人都成了宫女。“甄嬛体”一度成为白领写总结、留笔记的标准文本。很多人似乎都为自己能够变得有点自大而自豪。

仔细解读《龚都》的情节,恶化当前的社会生态。“龚都”几乎是这些宫斗剧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桥段,也是媒体炒作的重点。我们从《龚都》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无非就是勾心斗角,互相较劲,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别有用心,阿谀奉承,欺软怕硬。这些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大相径庭,危害极大。

不惜美化皇帝大臣,淡化当前英模的光辉。目前在网络和微信圈疯传的赞美封建社会重要官员名字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清朝十大名臣”“清朝十大宰相”“康熙治下十大重臣”等等。有的甚至比新中国开国元勋、英雄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的宣传还要传播。以封建社会的皇帝、将军为偶像,会潜移默化地腐蚀人的灵魂。

弘扬奢侈享乐之风,冲击勤俭节约之德。无论是这些宫廷剧本身,还是媒体对宫廷文化的报道和解读,都不乏对奢靡之风、奢华之食、淫荡之物、狗的展示。比如清宫剧里精致的服饰配件:皇家的衣服,皇后的制服,吉祥的衣服,天鹅绒的花,一只耳朵三个钳子,牡丹头饰带着淡淡的翡翠凤凰,耳环金戒指镶着东方珍珠,都是非常奢华的。这一切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相去甚远。

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最近一些以宫廷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也很受欢迎。但作者注意到,这类节目的重点是商品的推广和商业利益的追求,正面文化并不多。有专家和读者以这类节目为例,以“卖卖”为主,推销综艺节目,开咖啡店,卖彩妆等。,并质疑其指导思想和文化倾向。他们认为商业炒作这种节目是成功的,但是它的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宫廷文化的弊端要有清醒的认识,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和媒体宣传也要把握好数量和度,尤其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趋利避害,适当降温。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资深媒体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