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金粉世家燕西为什么离开冷清秋,金粉世家原著冷清秋和金燕西在香山

2023-11-13 10:46 作者:岑岑 围观:

文/秦沛

冷清秋

在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金粉世家》中,男主金妍熙和女主冷清秋相爱,最终步入婚姻。冷清秋成功嫁入豪门,以为会厮守终生,最终却难逃离婚的悲剧。

这是一场有钱有势的婚姻。金妍熙拥有财富和地位,对爱情充满向往。他忠于自己的感情,从不计较自己的地位,不像他的兄弟们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冷清秋出身并不高贵,但她一心自强,相貌清秀,品行端正,性格如其名般冷酷难接近。

人说好姑娘怕被赖汉缠住,严敬西塘金家少爷英俊潇洒,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面对金妍熙的追求,清秋不知所措,终于他们在一起了。

这种富有的婚姻本身就有着悬殊的地位,但由于颜夕的努力,他们在婚姻初期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他们本可以幸福一辈子,却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了,错过了。

金妍熙冷清秋

相对开明的家庭为他们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奠定了基础。《金粉世家》的故事和名字一样,围绕着金氏家族的一切展开。金氏家族不仅代代相传,而且接受西方先进思想。从男主金权到金夫人,可以看出他们对阶级和财富的不执着。

在关于儿童婚姻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中国,一直当官的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家庭...多少婚姻都是这样造成的,多少美好的婚姻都是这样破碎的,太可惜了!——金明(《金粉世家》第54回)

“只要孩子好,她家穷得吃不上饭也无所谓。我们是嫁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嫁别人家的。——金夫人(《金粉世家》第51回)

基于这样的观念,再加上冷清秋帅气的外表和诗意的精神,金泉夫妇对这个儿媳妇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颜夕在家里排行第七,有三个兄弟和三个姐妹。三嫂的家庭背景虽然相对较好,但和金家相比还是相形见绌。他的三个姐姐也有自己的见解。都是留学过的,不太认同中国古代的门第论。听说颜夕喜欢一个女生,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问家庭状况,而是当面见。这边自然不会让人失望,几个姐妹也答应帮忙给父亲说情。

都说婆媳姑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但对于此时的清秋来说似乎并不存在。清秋能顺利嫁入豪门是分不开的。但这一切并不是清秋本人的功劳,而是民国时期金家风的开放和新思想的开放。

但世事难料,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冷清秋的评论就急转直下了。

在金太太眼里,她“有点虚伪”;大哥金凤抬眼,她“城府极深”;在仆人的眼里,她是个“书呆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得从两位大师的角度来分析。

金妍熙

02颜夕的感情根植于激情,更执着和浪漫。颜夕对感情的热情源于他的初心,高于生命。他的感情可以毫无保留的付出,但他也希望它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永不熄灭。

但是,婚姻终究是要回归生活的。这些颜夕都没有意识到,但清秋总是明白的。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完全不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即使在贾家最危险的时刻,也有点害怕,但宝玉只是安慰她。即使其他人不一样,房子里也不会缺少你和我。

这是宝玉的现实观。在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衰落这个词,就算有,自然也与自己无关。颜夕也是如此。尽管他的父亲被白秀珠的哥哥逼死,家庭岌岌可危,但他仍然挥霍钱财,对家里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追求仇人的妹妹。

颜夕的感情是纯洁的。在他看来,感情是简单美好的,没有任何掺杂。一旦涉及到利益或者家庭纠纷,他就接受不了,也从来不想去适应和改变。他的第一反应总是立刻逃跑。

他爱清秋,却不爱存在于生活中的清秋。他爱雨夜街头巷尾洒满书页的清秋空他爱雨中奔跑手里拿着百合花的清秋...

但清秋不是梦。她是一个单纯的女孩,面容稚嫩,思想深邃。她像百合,但更像向日葵。

颜夕追求清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发现自己爱上了清秋,于是想尽办法接近她,讨好她。从那个雨夜开始,她在清秋的街角洒下漫天的书页空深深吸引了颜夕。从那一刻起,他就发动所有的眼睛去寻找清秋上学的住处。然后他帮清秋雇了个好司机,去了清秋所在的学校,甚至还买了。

清秋爱写诗,爱填词,于是在家里开了个诗社,吸引清秋的注意。为了迎合清秋的爱好,原本桀骜不驯的颜夕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清秋喜欢的样子。

但这不是真正的颜夕。真正的颜夕热爱生活,但更热爱浪漫。他总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中。就算他穿梭在霓虹的世界里,会停留但不会流连,但不代表他不热爱这样的生活。

但是清秋不一样。她所有的呈现都是她原本的生活。她的家庭并不富裕,需要依靠叔叔的帮助,所以她很早就学会了如何生活。如果要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不同,颜夕追求“浪漫”,而清秋相信“真实”。

l冷清秋

婉如像百合一样明媚,像秋日的向日葵一样阳光灿烂,但仍有一些不完美。虽然它像百合一样明媚,像秋日的向日葵一样阳光,但它也有性格缺陷。但是,这种缺陷并不是清秋的错,而是这份丰厚的婚姻赋予她的落差感,所以她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的出身,提醒自己眼前的财富不是自己创造的。

正是这些刻意的提醒,让她和金家的每个人都有了一层隔阂。人不忘自己的根是好的,但如果总是追着自己的过去,就很难得到幸福。这句话用来形容清秋再合适不过了。

有人说,清秋婚后日益艰难的处境,源于三嫂于芬的挑拨和造谣。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清秋的发言中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主要是她对自己内心“可怜”的执着和纠结。

甚至在婚礼上,我的岳父金权在致辞中明确表示“我很赞同颜夕夫妇能看透阶级”。这无疑提高了清秋的地位,降低了他们结婚的门槛,但清秋还是迈不过自己内心的坎,“贫穷与纯真”似乎在那里犯了罪。

因为家里穷,她才嫁到有钱人家。她内心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更害怕被别人嘲笑。即使是无意的对话,她还是想靠文字来修补自己家境贫寒的事实。她怕别人觉得她强,担心别人说她攀高。

大嫂吴佩芳的妹妹吴爱芳是清秋结婚时的伴娘。后来,爱芳去金家找清秋聊天,称赞她的蓝布袍很有特色。清秋连忙解释道:“我是个穷孩子,家里也没什么可嫁的,只有几件衣服。”

艾芳也看到清秋用的茶杯是博古紫泥做的,称赞“古雅”。清秋急忙谦虚“你说我是古雅,反过来看,我也可以说我是乡下人”。

看到这里,很可笑,也很遗憾。一个人应该谦虚到什么程度?无论何时何地,听到别人的赞美,他都不忘说“穷孩子”“乡下人”。

这种谦虚对自己来说是本能的反应,对别人来说却显得做作。本来嫂子佩芳是中立的,结果这些话传到仆人耳朵里,就变味了。她觉得清秋是在讽刺,嘲笑妯娌“绣花枕头”。

此外,三嫂借此机会添油加醋,认为清秋会诋毁大嫂们的势利小人,损害他们的人格。这样一来,姐弟俩的关系难免紧张。原本有知识有文化的清秋,只是盯着贫富看,让她觉得自己在金氏家族眼里不值一提。

清秋和颜夕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结婚后,颜夕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她以前的生活方式。然而,清秋原本就是一个非常宅的人,尤其是嫁给金后,她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而颜夕却经常不在家,甚至没有一个人商量什么事。

另外,清秋一向我行我素,遇事从不喜欢解释。为了给表妹白秀珠讨回公道,小姑在颜夕面前造谣说她看不上几个小姑。颜夕对这句话半信半疑。清秋听后,没有解释,反而难过起来。事实上,她只需要解释几句,颜夕就会相信她,但她没有说,这意味着她被默认为免责。

清秋就是不想计较,想以沉默来了结事情,但这并不能稳定他们的关系。

青秋最大的失败就是连最基本的合理要求都变得鬼鬼祟祟,这是她最大的失败,也让她在金家没有立足之地。

金粉家族

公公金权死后,金家兄弟有意分家,没人敢带头提出。当时潮水汹涌。

不巧的是,此时冷清秋的母亲生病了,她想回家探望,但又担心此时出门会引起婆婆和家人的不满。

这时,颜夕出了个馊主意,让冷清秋溜回去看看,然后再溜回去。急于回家探病的清秋按照计划行事。结果走的路窄,被三嫂看到了。本来冷清秋只是探望母亲的病情,但在嫂子于芬的口中,却变成了“跑回娘家商量分家”。

不久,流言满天飞。大哥金凤菊感叹道,“清秋这孩子,别看她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金太太也很失望。“虽然她并不全信,但清秋回家总是真的。我觉得这孩子有点虚伪。”

清秋,此事百家争鸣,却也是咎由自取。“回家探病”是人之常情,光明正大,与她家的富贵无关。然而,她心中的谦卑感让她失去了慷慨提出合理要求的勇气。

至此,清秋所有的依靠都没了,哥哥嫂子孤立她,婆婆质问她,老公不理她...

然而,清秋的所有委屈,都源于“家里穷”的心理疾病。她本可以轻松地做自己,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但她没有。她对自己内心的坚持,其实是一种失落。

“放下执念”就是不要执着于不必要的东西,号召我们要勇敢,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过幸福的生活。放不下执念其实是被情绪所束缚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想摆脱它,就越难走出来。

清秋的不幸,不在于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也不在于她嫁入了一个与自己并不匹配的富裕家庭。根本问题是她可以容纳诗词歌赋,可以容纳万千世界,却无法容忍自己贫穷的事实。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清秋姓冷,姓好,名好,只是少了一点烟火气,好在她还有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