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美女全程陪玩,潮得令人害怕!得亏是他,国剧才这么刚,美女陪玩头像

2023-11-13 05:15 作者:岑岑 围观:

#秋日生活打卡季#

你是骨灰级头号玩家。

在游戏里赚了几十万。

现在,游戏邀请你走进现实,完成线下任务。

任务内容未知。

但条件已知:

全程美女陪同。

入住豪华酒店。

任务失败,不赔钱;

任务成功,奖励十万,立刻转到你卡里。

惊不惊喜?心不心动?

欢迎来到“发家致富新途径”:

特工任务

看到海报,Sir的第一反应:

什么年代了?

国产剧还在拍这种题材,起这种剧名?

再看导演:

赵宝刚?

虽然那些爸妈当年爱的不要不要的,今天你还在二刷三刷的国民电视剧,都出自他的手。

只是这些年。

他似乎在主流市场消失很久了?

但瞄一眼评论,不对劲:

“完全舍不得快进。”

“潮得令人好害怕!”

什么情况?

原来,在《反间谍法》正式实施两个月后。

赵宝刚首次把国安反间题材和当下热门的VR游戏设定结合了起来,弄了部现代城市背景的谍战大剧。

一个词:潮爆了。

老实说,这样的脑洞开起来容易。

想做好却很难。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弄成我们常见的那种劣质网剧,充满着各种夸张的不真实。

不过。

赵宝刚却找了大量的真实案件作为蓝本,避免了这种悬浮。

于是你可以看到。

在丰富素材的支撑下,《特工任务》呈现了它的第一个亮点:

叙事紧凑,美剧质感。

开局。

就是国安人员接到线报,跟踪疑犯,准备在飞机上抓人。

但间谍可不是普通货色。

去卫生间、通知上线、吞药装晕……

一气呵成。

国安没辙,用担架把人抬到医院。

谁知……

人就跑了……

抓特务都不上手铐,这是什么拉胯操作啊?

错了。

不上铐,恰恰就是国安的反间计。

只见此时,突然出现一个黑衣神秘人,把嫌疑人按住。

一通威胁疯狂输出:

-死人最安全

-(货物)怎么处理的

-我扔到J63旅客的包里了

-知道谁派我来的吗

-说对了就放了你

你以为是间谍的上线得知事情败露,准备杀人灭口?

帽子一摘。

呵呵,这是国安人员cosplay啊!

从跟踪抓人,到反串逼供,最后到确定间谍活动的大本营。

到此,剧情也就进行了十分钟。

没有多余台词,没有注水情节,《特工任务》的故事节奏,放到国剧市场里属于上乘。

但如果只做到这一点,还只是表面功夫的潮。

《特工任务》的第二个看点是:

正邪难辨,扑朔迷离。

国安刚抓到的嫌疑人,不过是间谍集团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

他只负责运货。

但接头人是谁,货用来干嘛,他一问三不知。

唯一能知道的,是间谍组织的运行方式。

看到这,Sir已经冒出一身冷汗:

原来今天间谍的渗透活动,已经无孔不入,挤进生活中每个角落。

间谍下线接任务,靠的不是线下联系、线上暗号。

而是游戏。

一款名为“特工任务”的暗网VR游戏。

不仅体验感极佳。

奖励机制简直好得可怕:

你在游戏里赚到的虚拟币,可以1:1兑换成美刀,提现到卡里。

当你玩成高手了,以为要暴富。

游戏就会出第二招:

完成线下任务,直接奖励十万。

你问。

谁会这么傻,十万块就愿意出卖国家、泄漏机密?

这便是特工任务最瘆人的点:

泄漏国家机密,当然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

也不会让你知道。

所以第一次参加任务,你根本不会知道来龙去脉,只当自己在玩户外剧本杀。

玩家的第一次任务,只是模拟故事,本质只是烟雾弹。

但会遇到的任务障碍,又跟现实中的间谍行动没差别。

比如魏大勋演的黄子诚,重度游戏爱好者,第一次接到任务,就是运送研究所的生物样本去泰国。

他不是感觉不到异样:

将凳下的样本拿走时,背后一群人在虎视眈眈;

出了国,又有神秘组织扒你的包,将样本偷走。

但当这一切都结束了。

又会有一个“产品运营”跳出来告诉你:

别认真。

这都是咱们的局。

我可以是泰国警方,可以是国安人员,可以是间谍头目,但都是游戏。

并把偷来的生物样本直接倒掉,“那只是蜂蜜水”。

你疑心起了,他又给你来一句:

恭喜你通过层层考验,成为了咱们的虚拟“王牌特工”!

真真假假。

互相掺杂。

也难怪男主傻傻分不清楚。

没错,特工游戏,吸引的是分不清现实和虚幻,探险精神满分的年轻人。

但真正引人堕落的呢?

仍然是欲望。

就像《孤注一掷》名台词:

“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魏大勋演的角色,还只是间谍组织刚发展起来的跑腿,而他后续也能快速悬崖勒马,被国安人员吸纳成为了“反间计划”中的一员。

但他能快速反应过来,完全是因为他表哥就是韩庚演的高天阳:国安人员。

但更多的普通人,就没这样的运气了。

比如偷取生物样本的女孩。

她申请了国外的名校,得到了一封所谓“澳洲华人教授BC”的回信。

对方答应,只要她愿意运用学校里本该保密的数据完成论文,就能帮她在国外的顶级期刊登载,拿到名校的offer。

就这样。

女孩一步步地坠入深渊。

从一开始的盗用数据,再到被胁迫窃取样本,得知东窗事发后想要办假护照出国,最后不堪重负,自杀身亡。

可谁曾想:

将女孩拉下水的,恰恰就是她身边的男友。

但他是个十足的坏人吗?

也不是。

最初,他是为了凑够钱跟女孩结婚,才进入了能赚快钱的特工任务。

可是后来。

当女友一心要离开他。

他这才他主动提出假扮成教授,精准攻击女友的软肋。

发现了吗?

参加间谍活动的人,往往都不是大奸大恶。

他们当然不值得同情,但也并非有意要出卖国家。

这便是间谍活动的可怖之处。

组织庞大,渗透极强,而你不过是这个棋局上的一环,看似做一点微小的恶行,便能换取巨大利益;但真到了曝光时,又被迅速当成叛徒处理。

但老实说。

如果《特工任务》仅止于此,可能Sir只会觉得赵宝刚宝刀未老而已。

他的导演能力依旧出色。

并能时刻抓住观众的眼球与神经。

但。

在看剧的过程中,Sir意外发现。

作为老一辈的导演。

赵宝刚,居然能够与时俱进地把剧中的女性角色,都能塑造出不错的丰富度。

这可能才是最让人惊喜的地方。

前两天Sir刚写完国产剧的现状:

重复的题材,重复的角色,仿佛要打造一个主题乐园。

不再有人,不再钻研人性,就像戴上了头套的大玩偶。

但在《特工任务》里,每一个女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周放演的吴熙,国安人员。

平日雷厉风行,抓起逃犯来比男人还狠。

但在关键时刻,又能发挥她的女性优势。

一个例子。

黄子诚选择将功补过,深入间谍组织,协助国安人员找出背后的大鱼。

但在毫无训练的情况下……

做线人?

敌人还是国安都必须严阵以待的……特工组织?

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但吴熙却用同理心和信任感,破除了黄子诚的恐惧。

还有最让人摸不透的角色。

李一桐演的“邦女郎”姚瑶。

表面看,她是间谍组织在游戏中选中的是高级玩家。

但越看,就越觉得不对劲:

第一次任务,她轻易就“渣了”黄子诚,一夜情后迅速逃跑。

随后,又神奇地被男主找到了,还跟对方坦白了自己过去被诈骗的感情经历。

而且时机相当不对劲。

姚瑶再次出现的时机,刚好是在间谍组织,用测谎仪得知黄子诚喜欢姚瑶之后。

第二次任务,当黄子诚发现了游戏的异样,严重怀疑自己已经参与间谍活动时。

还是姚瑶,不断用“可能只是游戏而已”为由,反过来洗黄子诚的脑,劝他继续参加游戏。

姚瑶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在黄子诚的逼迫下,姚瑶终于承认自己是间谍组织的人。

但她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到底又是什么?

以及。

这就是最后的真相吗?

赵宝刚导演是会玩的。

可以这么说。

一部讲述国安题材的严肃剧,但你在追的过程中,却有一种玩狼人杀的悬疑刺激感。

学术造假、情感PUA……都是当下互联网最能刺激大众神经的话题。

而根据后面的剧情预告,还会出现权力腐败、凶杀案等大尺度情节。

现在入坑也不亏。

那么问题来了:

就像Sir在前面说的,赵宝刚到底是个成名已久的老导演了,理所应当,他擅长的也该是曾经的美学、曾经的思想,为什么到了今天,他依然会拍出这么“潮”的剧?

其实回过头来再看。

曾经的赵宝刚,一直走在“时代弄潮儿”的道路上。

辛辣讽刺的《编辑部故事》。

前卫大胆、情感浓烈的《过把瘾》。

又甜又虐的偶像剧鼻祖《像雾像雨又像风》。

在每一个时代他都会适时调整自己的创作。

于是进入新世纪。

他依然会创作出颇具人文关怀的《奋斗》《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现实题材作品。

但为什么会如此?

不是说,当一个导演有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一种变奏吗?

或许。

这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

90年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环境下,王朔、王小波等一大批反精英化的代表开始闪闪发光。

在这样的前提下。

很多人意识到,“群众”和“创新”两个字,才应该是一部大众作品的根基。

与其按部就班。

不如冒点险,搞出真正让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出来。

于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等等作品慢慢诞生,他们准确地抓住了时代命脉,抓住了当下。

哪怕到了现在。

像《特工任务》这样,一个大家默认玩不出多少花样的题材。

赵宝刚依然能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让年轻人发出“这剧好潮”的感叹。

这是一种时刻“年轻化”的创作观。

可现在更多的年轻导演呢?

在“大数据”的“指导”下,我们的影视剧创作往往不断跟风,千篇一律。

今天女性题材火了,于是有十来部女性题材的剧问世。

今天仙侠题材火了,于是有无数部仙侠剧立项。

这导致来来去去,我们看到的,总是一个个“换皮游戏”,一个个“套路重复”。

明明是新导演,却“老气横秋”得厉害。

所以啊。

尽管《特工任务》剧情仍有一些瑕疵,特效也不算顶级水平。

但Sir愿意推荐。

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创作观的年轻和纯粹。

而这,恰恰是当下越发依赖吃老本、走捷径的内娱。

最需要的强效救心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老板娘没有假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