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老炮儿》:街头巨炮的不灭传奇——坚韧的岁月与深情的血泪岁月

2023-11-12 15:15 作者:岑岑 围观:

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洲洲互娱

编辑|洲洲互娱

一、引言

北京主题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独特标识。

导演的视角不断丰富,唯一不变的是浓烈的北京情怀。

《老炮儿》是管虎导演借此情怀在时代变革中对北京和北京人的思考的一部作品。

二、影片结构

电影《老炮儿》的时长为137分钟,其故事结构巧妙地游走在传统与非传统之间。

除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外,还融入了生活流式结构的元素,使影片在保持传统张力的同时更贴近生活,展现了生活的魅力。

通过胡同、鸟笼以及地道的北京方言,观众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发生在北京的故事,讲述的是老北京人的故事。

教训小偷、引导路人、批评城管,甚至为闷三儿保释借钱,展示了老北京人仗义、注重规矩、以理服人的特点。

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散碎但相对完整的情节构建了以六爷为核心的人物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六爷与晓波之间的父子关系,六爷与话匣子的情人关系,以及六爷与闷三儿等人的兄弟情谊。

通过这些初步构建的线索,故事中的基本情感矛盾已经初步确立,即六爷与晓波之间的情感较量。

同时,影片的叙事引入了一个关键情节,即“晓波被绑”,这一情节的出现不仅结束了影片开始部分的故事铺垫,还将叙事发展引入“六爷救子”的剧情之中。

影片的发展部分实际上由两个线索构成,分别是六爷与晓波的情感线以及六爷与小飞的动作线。

这两个线索在影片中相互呼应,形成了影片的外在框架,即两个世界、两种江湖、两种秩序的对决。

另外,这也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戏剧性的情感线索,描述了传统父子关系的对抗。

这两个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在一个主题下形成了有机的统一,共同构筑了影片的发展进程。

父子关系从对抗到缓和再到“杯酒释前嫌”,两种江湖的对决从针尖对麦芒到互相理解再到道义的传承。

在这两个线索的交汇中,六爷的形象得到了丰富的展现。

北京老炮儿身上所展现的特征,如好面子、对身边人脉了如指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晓波对父亲的感情也经历了从初时的略带恨意到一起逃离医院、共同戴耳机听歌再到最后共同葬送鹦鹉的转变。

而新时期的混混们,以小飞为首,从一开始目中无人到真心佩服六爷。

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从父子之间的情感角力逐渐扩展到时代变迁中新旧秩序的对抗。

当动作线和情感线交汇融合时,影片的发展部分达到了一个关键情节,即“晓波被打晕、小飞被禁足”,也是这一部分的叙事结束点。

这也意味着六爷与晓波之间的感情线得到了完美的解决,父子之间的矛盾也得以化解。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叙事的第三个情节节点与前两个不同,它是通过"完全依赖电影的视听语言才能够实现的""电影化"来呈现的。

在电影的最后,有一个长镜头,六爷拿着军大刀,穿着军大衣,走向湖的对面。

这个长镜头展现了六爷内心深处老炮儿所独有的尊严,这里已不再有新旧江湖的对抗,而是一种对逝去时代的悲壮感。

正是这个长镜头,完成了对六爷形象的塑造以及影片主题的提升。

通过这种电影语言的呈现,影片的情节得以存在,从而创造出强烈而悲壮的艺术效果。

三、电影叙事学

电影的叙事时间比文学的叙事时间更为复杂,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电影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的时间叙事变得更加复杂。

一般而言,电影的时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物理时间、主观时间和文本时间。

物理时间是指观看一部电影所需的实际时间,主观时间是指观众在心理上感受到的时间流逝,而文本时间是指电影所叙述的故事所承载的时间。

随着电影剪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蒙太奇理念的深入,电影技术与叙事的融合不断推进,这导致出现了《公民凯恩》、《美国往事》、《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物理时间与文本时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例如,《美国往事》几乎达到4小时的时长,导演赛尔乔·莱翁内通过展示主人公从少年到老年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时间的流逝。

这体现了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压缩了自然时间,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物理时间。

此外,通过运用电影剪辑技术和"格式塔"手法,电影的叙事时间呈现出一种重新组织的状态和趋势。

这种重新组织是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序列而言的。

以《美国往事》为例,影片中展现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段和老年岁月在故事中相互交错,并且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流逝方式截然不同。

对于电影《老炮儿》中的电影叙事时间的重组,这里不再详述。

《老炮儿》的文本时间模糊不清,我们无法从影片中得知具体发生在何时的故事,也无法确定故事结束的具体时间,我们只能通过影片画面推测这是一个发生在新世纪的故事。

导演在处理影片中的时间时,基于影片的节奏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呈现。

这种节奏外化为影片的物理时间。

在137分钟的时间内,为了将与两条线索相关的情节连接起来,必须进行适度的取舍。

影片将叙事的重点放在六爷与小飞的动作线上,通过"六爷救子"的情节引出这一动作线,同时六爷与晓波的感情线为六爷与小飞的动作线提供了服务。

换句话说,导演在影片中着重展现的是新旧时代下两种秩序、两种江湖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最后一个长镜头可以视为影片的精髓之一。

在这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延长时间的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使观众的心理时间与六爷的行动高度契合,从而实现了情感从屏幕内延伸到屏幕外,并引发了观众对六爷所生活时代的情感共鸣。

从某种程度上说,导演在影片中对时间的处理中融入了他对北京情怀的理解,对老北京人的尊重和对老北京道义的推崇,以一种直观而粗暴的方式展现了影片特有的北京味道。

在叙事学的研究中,空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正如"大部分叙事形式都需要一个提供行动发生的空间环境",这同样适用于电影叙事的研究。

这是因为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电影画面作为基本单位本身就具有空间指向。

然而,对于电影叙事空间的定义以及其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学术界尚没有统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共识。

随着学者们将心理学、现象美学、接受美学等领域的思想纳入电影叙事空间的研究中,空间在电影叙事中逐渐超越了物理空间的界定,不再仅仅与环境相等,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可忽视。

就空间的物理意义而言,电影的空间是故事在电影中发生的社会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影的空间是影片中主人公和观众的心理空间。

而从接受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影的时空是观众根据影片所想象出的空间。

这些时空相互关联构成了导演、演员和观众之间更为复杂的空间存在。

不同于《茶馆》中的世纪之交,也不同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特殊年代,《老炮儿》更加着重于揭示时代变迁中新时期所带来的焦虑和浮躁。

在影片中,空间不仅仅是电影人物的活动场所,更多地赋予了塑造人物和叙事的意义。

在这个充满焦虑和浮躁的北京空间中,人物的行为和动作都具有了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01、苏牧:《荣誉》(普及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页,第312页。02、麦茨著,崔君衍译,克里斯蒂安:《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03、温彩云:《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04、刘云舟译,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著:《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4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