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收视升至第5名,央视又证明了自己的“眼光”,这次换侯京健火了

2023-11-12 03:57 作者:岑岑 围观:

不管什么剧,央妈都能玩儿出新花样。

这一点,在很多类型剧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譬如,这么多年毫无生气的扶贫剧,央妈愣是靠《大山的女儿》《山海情》打了翻身仗。

大门早被焊死的科幻剧,让央妈在《三体》身上破局。

年代剧这些年反响平平,央妈一部《人世间》一夜火遍全国。

扫黑剧要么赢口碑,要么赢收视,央妈一部《狂飙》偏偏将口碑和收视,全都揽入怀中。

……

除了这些,革命历史剧,或许是最“稳”的,从《长征》到《大决战》,革命历史剧,在央妈手里,从未失手。

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战争场面和依据历史中轴线的叙事风格,这些年革命历史剧,也很少有人能拍出新花样。

不过,一部剧的开播,或许会改变这种状态,它就是最近央视刚刚播出的《大道薪火》。

发现没?

剧名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事件,与《开国大典》等,形成鲜明对比。

但剧名背后,又隐藏着无法掩盖的深层次寓意,“大道”和“薪火”,一个是方式,一个是结果。

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剧?

跟之前的革命历史剧,又有什么区别?

刷完两集,皮哥从《大道薪火》中,看到了革命历史剧的新路子。

三个特点,决定了今年后半程,它才是革命历史剧的领头羊。

01、大事件,小脉络,翔实的细节填补革命“大”剧的历史“小”空白

《大道薪火》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到1936年之间。

这6年,是中国风云际会,风起云涌的6年。

国内各方势力争斗,国民党三次“围剿”失败,蒋介石下野。

中央苏区政权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初具,主席却面临着被批判和怀疑的艰难险境。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柳条湖事件发动“918”事变,开始入侵东三省。

这些历史大事,都是《大道薪火》的时代背景。

恰恰,这些,也就是我们作为普通观众,能从教科书和网络上了解到的。

既然叫《大道薪火》,那这些“大”,不可避免。

因为即便在剧中,这也是历史剧的基本盘,是革命剧只要提及,就不得不说的历史中轴。

可在其他剧中,往往会走按照时间线推进事件的“老路子”,为了展现宏观的“大”,而忽视了具体的“小”。

但《大道薪火》则不同。

它删繁就简,以大入手,以小入局,通过小脉络和翔实丰富的细节,填补着我们不知道的那些“小”空白。

再宏大的史诗,都是靠具体的事情,生动的个体组成的,《大道薪火》就抓住了这一点,并将整部剧拍出了别样的魅力。

前两集的抓手,就是中央临时政府的成立。

当时全国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苏区仅控制5万平方公里,还要面对国民党、日本人和伪政权的围剿,可谓步履维艰。

这样一个新生的政权,所有势力都想将它扼杀在摇篮中。

那它,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大道薪火》就做了解答,而这种细节翔实,堪比科普的生动解答,也第一次将苏区政府的细枝末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根据剧情的描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基本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选举产生政府的各个机关领导及核心班子。

毛主席当选执行主席。

而后,是一连串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教育部长徐特立,

外交部长王稼祥,

工农检察部长何叔衡,

土地部代理部长王观澜,

以及财政部部长,邓子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政权刚刚建立的功勋元老们,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了苏区新政权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第二步,是破除旧社会积习,完善新的法律制度。

虽然新政权建立,但剧却没有将整个氛围,沉浸在一片祥和和喜庆之中,反而是在庆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一个名叫秀秀的当地女孩,跟一位红军战士一起跳舞,没想到被一个妇女和他的儿子阻拦。

两人当即闹了起来,毛主席也刚刚散步到边上。

原来,秀秀小时候被家里贩卖到这个妇人家,成了童养媳。

可妇人的儿子智力有缺陷,秀秀长大后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并拒绝嫁到自己的“婆家”。

妇人不乐意,看到秀秀和别的男人跳舞,她气不打一出来,干脆就开始闹。

表面上,这只是一出关于童养媳的闹剧。

但本质上,却是新秩序建立过程中,与旧秩序的冲突。

苏维埃政权强调女性恋爱和婚姻自由,“童养媳”这一套旧社会的习惯,早就被废除掉了。

但站在妇人的角度,她当时的确花了五块大洋,才将秀秀买过来做童养媳的,她的傻儿子,也不大可能会重新找到媳妇。

新政权刚刚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得还没有那么快。

诸如此类事件,如果不妥善处理,对苏区的人民群众,势必会形成巨大的冲击。

那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皮哥不卖关子,留给大家自己看。

但从这类以小见大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真正看到,党是如何破除旧社会积习,建立新的完善的法律秩序的。

第三步,是钱,钱,钱。

新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最需要的,就是钱。

徐特立叫苦,只有钱才能办学校。

王观澜还没上任,各部门的经费申请报告,就递上来厚厚一摞。

“钱的问题,我是真没办法。”

为了钱,毛主席不得不与项英商量,不仅靠重新开发矿场,运营红色企业积累经济,还任命毛泽民为央行行长,开始发展苏区自己的经济体系。

可另一方面,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可谓极力打压。

夹缝中,苏区经济到底如何发展,钱到底从何而来,《大道薪火》也会一步一步,呈现给观众。

这种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讲故事方法,不仅让整部剧血肉丰满,也让观众看到了,当时苏区政权建立的不易。

我党取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凭空得来,而是靠那时候,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

这也是《大道薪火》真正的魅力所在。

02、对事对人对思想,三个细节,说清了毛主席在政治军事上的大落大起

《大道薪火》中,侯京健饰演的毛主席,是真正的核心人物。

剧的主要内容,除了展现苏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讲述主席的为人处世,以及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大落大起。

从这些事中,一个生动、丰满、形象的主席形象,也由此跃然荧幕。

那《大道薪火》,究竟是通过怎样的事件,反映当时主席的思想为人和处事的呢?

剧中的三个细节,就讲清了主席的智慧。

第一个,是对事。

这件事,就是开头的童养媳之事。

主席敏锐发现,童养媳的事,在苏区十分普遍,于是他特意告诫徐特立,以这一件事作为典型,完善苏区《婚姻条例》。

秀秀童养媳事件的完美解决,也给苏区的婚姻制度,树立了一个典型。

通过童养媳这件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成了当时苏区女性独立的最大特点。

这里,也彰显出毛主席对苏区群众治理的智慧。

他不是意味封堵,也不是完全摒弃旧时候的观念,而是新旧结合,让群众自己慢慢转变。

治水在疏不在堵,这也是苏维埃政权得以存在,发展和壮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是对人。

成立中央保卫局的时候,保卫局局长向毛主席要了一个人,郑宏。

郑宏跟随毛主席多年,一直在主席身边从事警卫工作,与主席情同家人。

所以,党保卫局局长要郑宏的时候,总前委秘书古柏当时就不同意。

但主席想了一下,还是给了他。

这一来,郑宏不愿意了,在主席聚餐的时候,跑过来闹事。

死活都不同意去保卫局,就要待在主席身边。

这时候,就体现了主席用人的智慧。

他先给郑宏一个下马威,说他“有情有义,没有脑子”,接着连发一通火。

一通火发出去,郑宏还是不愿意去。

这时候,主席又把不愿意去银行的毛泽民拉了出来。

并怒斥:我连你们都管不了,还能管谁?

看到这一通火,毛泽民先露了怯,表示自己愿意去银行。

这一下,郑宏也绷不住了。

巴掌打完,该给甜枣。

毛主席让郑宏坐在自己身边,并亲自给他倒酒。

然后语重心长:正是因为我了解你们,才把你们安排在合适的地方。

这句话,威力不小。

一方面,肯定了两人能力,表达了自己的不舍。

另一方面,又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两人的信任,尤其言下之意,是只有他们在这两个关键岗位上,主席自己才能更放心。

这一下,谁还会不愿意去?

短短两句话,将主席的用人思维和对人心的把控,体现得细致入微,鞭辟入里。

这些场景,也帮电视剧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青年毛主席。

第三个,是对思想。

思想理论,本就是比较高深的东西,在电视剧中不好呈现。

可《大道薪火》一场辩论,却让大家深刻理解了,毛主席当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

苏区政权成立,临时中央就决定,趁着苏区兵强马壮,攻打大城市。

周总理从上海赶回瑞金,就是为了说服朱老总和毛主席,攻打大城市。

经过一致表决,大家认为,攻打赣州,是最好的选择。

举手表决的时候,全场只有毛主席和朱老总不同意,其他人全都同意。

也就是说,攻打大城市的路线方针,被确定了。

主席当众表示“保留意见”,并拂袖而去。

这时候,王稼祥追了出来,跟主席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碰撞和辩论。

这场辩论中,将主席的战斗思想和军事思维,说得十分清楚。

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实践。

王稼祥的观点,是革命必须要有强力的理论指导,而马列主义,就是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

他认为,在真理面前,毛主席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战斗思想和军事路线,是“不成熟的”。

面对王稼祥的讨论,毛主席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马列主义从何而来?

主席的结论,是通过实践+独立思想,总结而来。

第二,做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主席的结论,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更好服务于中国革命。

从头到尾,王稼祥一直在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而主席则不然,他更注重实际,更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

这就是毛主席当时受临时中央排斥,被批评“右倾机会主义”的原因。

一通辩论过后,谁对谁错,已有结果。

而这场辩论,也让普通观众认识到,当时中国革命的现状,与主席思想现状的结合。

对于大多数不了解马列主义,认为哲学理论高深,革命思维高深的观众来说,这场戏至关重要。

因为它阐释清楚了,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所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通过对事、对人、对思想三件事,一个青年毛主席的形象,就这样出来了。

我们看革命历史剧,不就是看人物、看事件,了解历史么?

这也与《大道薪火》的内涵,暗暗相合。

03、拍出了革命历史剧的新路子,此剧要火!

相比于之前我们见过的大多数革命题材,《大道薪火》有种特殊的气质。

一方面,它摒弃了之前,将大事件、大背景、大决战等历史教科书中的事件作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叙事手法,从某个细节,或者某些之前从未展现出来的角度出发,讲述中国革命行进过程中的一些波折。

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们细致了解当时历史的契机。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它不循规蹈矩,不默守陈规,而是通过人物本身对人、对事、对思想理论的看法,从人物的言行中,反映革命真理,侧面描写革命实践。

这让毛主席的形象,在之前伟人的基础上,多了几分平易近人,也让毛主席的思想,在教科书理论的衬托下,更易于让观众接受。

革命历史题材,本就是我们特有的题材。

在固定的套路下,能将革命历史题材拍出心意和不同的效果,不得不说,《大道薪火》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作为观众,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更高的革命历史剧出现在小荧幕上。

侯京健也用实力证明,自己饰演毛主席已经成熟。

不久的将来,他或许是接班唐国强饰演伟人的唯一人选,而《大道薪火》,无疑是这条路上的一颗试金石。

目前《大道薪火》播出后,随着好口碑的发酵,收视已升至热播飙升榜第五名,后劲十足。

导演说:“大道是方向,薪火是精神;事件属于历史,精神留给今天。”

革命历史剧的意义,也在于大道向前,薪火相传。

期望我们能理解当时我党的智慧,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