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漫长的告别百度百科,漫长的告别原版小说

2023-11-09 16:45 作者:岑岑 围观:

1

终于等到了一部剧,是我完全无法抗拒的“小城迷案”题材:马志宇编剧导演,周峻纬、何晟铭、蒲巴甲主演的22集悬疑剧《漫长的告别》(又名《请不要为所欲为》)。

故事开始的时候,是2006年。女大学生尹露被害,尸体被装在一口黑色的箱子里,丢在了山林深处的溪流里,一群在雨中行进的驴友,发现了箱子,凶案就此暴露,许多人的生活也就此被改变。

她被害已是七八天前的事,许多痕迹已经淹灭,加上大雨的冲刷,现场并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线索,只是,在盘问她的男友连舟的时候,警察知道了她最后的行踪,在她生日那天,她没有赴连舟的约会,而是去了附近的古城。

警察在破案,但线索稀少,进度缓慢,连舟也在“破案”,他凭着一腔悲愤和孤勇,开始搜集线索,最终,他索性中断学业,搬到古城,租了一间老房子住下,找了一份送煤气罐的工作,只为找到真相。

还好,他不是一个人,负责办案的付翔,因为这个案子,和他相遇,两个人慢慢成了莫逆之交。两个追寻真相的人,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一个和受害女子无关,却对所有被害者有着难解的关怀,另一个本来只想找到这一个案子的真相,却逐渐看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真相。

这个故事从一场凶案开始,但最后必然流向凶残却也温暖,狭小却也宽广的整个世界。

目前,我只看到六集,但从第二集开始,我就渐渐陷入那个温暖又凶残的小城,看到网友说,这部剧的外景地,是他的家乡,浙江台州的临海,就决定将来去临海住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小城迷案”故事必备的素养。

2

“小城迷案”是我给某一类故事贴的标签,这类故事有相近的元素:安静封闭的小城,女孩失踪/被谋杀,质朴的警探前来破案,逐渐扯出小城幽深一面,小城的历史浮出水面,人和人织成的网络慢慢显现出来。

最经典的,也是开创“小城迷案”故事类型的,是大卫·林奇于1989年拍摄的《双峰镇》。这部剧是美剧的里程碑,改变了美剧的气质,让观众知道,电视剧也可以拍得深沉。

从此,美剧越来越像电影,并且涌现出许多“小城迷案”故事,例如《真探》、《谜湖之巅》、《谋杀》(丹麦和美国版)、《冰血暴》、《棕榈湖警探》、《妄想》、《昭雪》、《黑松镇》、《小镇疑云》、《荒郊疑云》、《设得兰谜案》、《幸福谷》、《河谷镇》、《边境城镇》、《迷离小镇》。

但“小城迷案”故事,很难讲得好,因为我们对它有要求。它首先是悬疑故事,得满足悬疑故事的所有条件,逻辑得清晰,线索的出现得自然,最后的结局得意外,但又是通过所有线索,推理出的必然结果。它其次是人物故事,不论警察,还是因为凶案带出的男女,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主线息息相关,却又能各自成篇。

但最重要的是,它得是一种心理感受故事,不但要给出圆满的故事,还要满足心理感受,要有神秘感,要适度阴郁,却又温暖治愈。最后这点最难。

《漫长的告别》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被杀,线索湮灭,侦破陷入僵局,她的男友连舟的行动,就非常必然,他自责,因为尹露为了赚钱供他上研究生,不得不打两份工,并且和同学冯敏过从甚密,被冯敏带去赴富商饭局,他怀疑,尹露的被害和这种秘密生活有关。何况,尹露失踪那天,是她的生日,他已经约了她一起吃饭,却对她的行踪没有更多的关注。

当然,对于恋人来说,不能感受对方的感受,不能分享对方的痛苦,这本身就让人遗憾。连舟真正要追索的,其实是尹露最后的感受,她最后遇到了什么,她在最后关头有什么感受。只有知道这一切,这件事才算是真正了结,他也才能走出迷局,开始新的生活。法国导演乔治·斯鲁依泽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神秘失踪》,讲的就是这种感受,女友神秘失踪,男友到处追寻,甚至主动陷入杀人狂的陷阱,就是为了搞清楚,她到底遇到了什么,她最后的痛苦有多强烈。

就像《漫长的告别》的主题歌里唱的:“生死相随,独活才可悲。”

连舟的故事,生成了一条既有悬疑感,又有感情浓度的线索。但如果整个故事,都只有连舟在破案,那这个故事,就缺乏立足点和正当性。所以,这个故事还设置了另一条线,那就是警察付翔的故事,他对刑侦工作的痴迷,他对尹露被害案倾注的情感,他和连舟的惺惺相惜。两条线互相矫正、互相补充,让这个故事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角度。

付翔出身于生意人家庭,父亲是个风度翩翩的富豪,但这个家庭,也曾经遭遇过悲剧,付翔的母亲,在1994年,在独自夜行的时候,被尾随抢劫的敲头党杀死。付翔正是为了替母亲报仇,找到真凶,才进入警界。他甚至把现场找到的唯一一枚指纹,印在铁牌上,当做饰品挂在胸前。

多年后,凶手终于落网,他已经可以顺从父亲的意愿,进入商界,接替父亲,让父亲退休。但他发现,自己深爱这份工作,他必须承认、正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爱。他会因为父亲的话产生挣扎:“你当警察,本来就是个意外……你也该回到他原本的生活轨道,接手我的生意,再成个家”,甚至也打算辞职,最后却还是选择留在警局。

连舟和付翔,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伤痛,他们因为尹露被害而相遇,最终成了同盟军。他们代表了两条线,一条是民间的力量,一条是官方的、警察机关的力量,他们也代表了两种视角,一种是普通人的视角,看到的是街巷里的世俗人情,一种是官方的视角,看到的是失序和秩序重整。

这两条线都设得非常好,如果连舟是个成年人,拥有各种资源,那么,这个故事就缺少一种少年心气,如果付翔是个强大但却刻板的警察,那么,两条线就缺少勾连的可能。而在我们看到的故事里,他们两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故事因此有了充足的动力。

连舟执着却冲动,充满热血却缺乏考虑,一腔侠气却孤军奋战,于是,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打乱警方的布局,又经常歪打正着促成了破案,我们既关注案情进展,又要替连舟的安危担心,故事因此有了戏剧性,可以紧张地推进。

付翔执着却颓废,满怀悲悯却易于冲动,一腔正气却又格格不入,他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富人性、更多悲悯的警察,他和连舟才能形成共振,两条线索才能有更多交集。但他又能时时矫正连舟的偏离,让连舟回到正轨,连舟才能够不断成长,故事也才能不断回到正轨。

故事的动力有了,逻辑有了,人物有了,对于一个普通的悬疑故事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漫长的告别》不一样,对于这样一个“小城迷案”故事来说,这还不够,还得有气氛,神秘的、伤感的、怀旧的气氛。

所以,《漫长的告别》的拍摄地,选择了浙江台州和临海古城。这两个古城,有几千年历史,有特色民居,也有文物古迹,有山水河流,也有海湾和岛屿,既有新建筑,也保留了古代民居,既有曲折深巷的一面,也有明媚规整的一面。这天然就是酝酿故事的地方。

《漫长的告别》就借助古城的风物,和2006年这样一个年代,给出了那种神秘、伤感、怀旧的气氛。

连舟、尹露和付翔,就活动在古城里,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古老的街巷、斑驳的街边摊、古旧的出租屋、废弃的大学里,他们的青春,和古城的斑驳,形成鲜明对照。

当连舟拿出诺基亚手机,当付翔在老办公楼里办公,那种“小城迷案”该有的气氛奔涌而出。

3

不过,为什么是“漫长的告别”呢?雷蒙德·钱德勒的书名,借用在这里,有什么用意呢?

才看了六集,还不能完整地看出创作者的用意,但我愿意猜,我猜,所谓漫长的告别,是和青春的告别。

中断学业,住进古城,送煤气罐,到警察局堵付翔的车,去危险的场所,和危险的人联系,生死不顾地追寻真相(煤气站的站长说连舟“经常有一些新的伤疤”),差点连命都送掉……所有这些,都是年轻人才能做得出来的事。成年人不会这样,但年轻人会,有利益考量的你我不会这样,但年轻人会。就像电影《少年的你》里,尹昉扮演的那个警察说的:“你我都不会这样,但他们是少年。”

“生死相随,独活才可悲”,是少年的主题歌。

但当连舟进入古城之后,他看到了更广阔的生活。为了让女儿得更好,不惜放弃治疗的肝癌患者;被强迫卖淫的山村女孩;惨淡经营油漆厂,和妻子为弱智儿子焦虑,天天和妻子吵架打架的邻居老顾;陈雪和她生病的妈妈,为了送***妈去医院, “整条街都给你们的三轮车让路。”

他离真相越近,他就离青春更远。他最终会发现,自己找到真相的愿望,也是一种执念,会干扰警察破案,也会干扰许多人的生活。很有可能,他是借助尹露被杀,借助寻找真相,脱离正常生活,进入一段越轨的、冒险的、浪漫的侦探生活,这段生活,是他的间隔年。

但世界这么大,普通人的生活扑面而来,每种生活,都比他的生活惨烈,也比他的生活真实。都让他必须找到真相,但也必须放下执念,尽快走出青春迷局,走出古城,回到轨道,开始新的、真实的生活。

就像他对那个被救的女孩说的:“回去吧,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你还有明天”

所谓漫长的告别,就是这样一场向青春的告别。不知道这场告别,在这个故事里持续了多久,连舟最终用了多长时间找到了真相,走出了古城。但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青春需要用一生来告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