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消失的他,消失的女

2023-11-09 03:59 作者:岑岑 围观:

刘淇

最近上映的悬疑电影《消失的她》改编自法国戏剧《孤独者的陷阱》(1960),后来又被多次拍成电影,如美国电影《失踪之谜》(1986)和苏联电影《单身汉的陷阱》(1990)。

之所以不断被改编翻拍,是因为这个故事是悬疑惊悚电影中一个经典模式的一种变形,也就是冒名顶替的惊悚片。这个故事模板自然包含了悬疑电影最吸引人的元素:失踪、冒名顶替、危险的陌生人、侦探、谋杀、复仇等等。《消失的她》的故事发生在东南亚的一个岛国。空的设定,让主创有足够的空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不仅增加了叙事的复杂性和悬念,还增加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情节,比如追车、追车等。这种对刺激和酷炫的加码,是否带来了某种类型的体裁叙事的升级?

有效悬念

《消失的她》的故事核心有足够的诡异和悬疑效果:一个男人声称自己的妻子失踪了,但突然一个陌生的女人声称是他的妻子。奇怪的是,他周围的人也都认为这个女人是他的妻子。失踪的女人去了哪里?陌生女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主人公会一步步陷入一个不可思议的危险境地?这个冒名顶替的故事有一个结构,诱导观众从头到尾都处于紧张的情绪中。

故事中,最亲密的人突然变成了陌生人,透露出一种潜在的焦虑,那就是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所有类型的电影都在应对一些威胁社会秩序的形式——暴力或者人类的心理问题。悬疑电影处理的是人类的精神状态——对人类存在的某种深层恐惧,并通过叙事文本将这些潜在的焦虑外化、形象化。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杀妻案,如中国孕妇在泰国坠崖、杭州杀妻案等,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真实感。《消失的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故事中包含了多重焦虑,比如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对世界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

在改编过程中,《消失的她》有效地再现了这种悬念,同时在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加强了剧情的复杂程度、戏剧强度和戏剧转折的数量。对比美国改编的《失踪之谜》,看看《迷失的她》中加入了哪些情节来增加故事的复杂度。比如加入男主角长期服用安定药的设定,让故事有了新的可能,那就是这一切都是因为男主角的精神分裂。这也是近年来心智游戏电影常用的一种模式,比如《禁闭岛》、《美丽心灵》。陈迈律师讲述的怪诞秀,一个诡异恐怖的东南亚城市传说,为故事增添了几分惊悚。蜜月照片和监控视频中的妻子都变成了陌生女性,这让故事更加可疑。凶手的追捕和目击者的沉默都引入了跨国犯罪集团绑架阴谋的潜在可能性。

在叙事层面,《消失的她》的创作者用叙事技巧、视角转换等复杂的叙事手法取代了原故事相对简单朴素的全知叙事。《失踪之谜》以全知视角展现了一个说谎的主人公,而《消失的她》则通过第一人称的不靠谱叙述,将主人公的谎言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叙事伎俩,让观众顺着他的故事,陷入一个神秘无底洞的谜题。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让观众很容易相信主人公受害者的身份。影片还加入了一些情节反转来营造紧张感,比如发现了被剪辑替换过的监控录像,蜜月照中摄影师失踪的线索,以及发现的谋杀目击者。这些剧情也将观众的心理预期引向犯罪集团绑架置换的阴谋论。

最大的变化就是设置了一个戏中戏。在《失踪之谜》中,男主面临的谜题其实是一个引诱犯罪分子上钩的警察布局,而《消失的她》中的谜题则是女主闺蜜精心布局的一出好戏。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关键人物,如妻子、警察、律师、证人、杀手、医生、小偷、酒吧老板等。,都是安排好的演员或者买来的路人。这些剧情的变化,无疑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曲折性,让剧情更加复杂,更加贴近人心。

多余的酷

可以说,这些改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悬念和张力,也增强了刺激的强度和反转的爽快感。但是,这些看似加码的剧情设置,是在体裁叙事层面提升了故事,还是画蛇添足,伤害了故事本身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深入分析影片中的核心情节设定——一部演员众多、机关重重的复仇剧,会发现这些曲折的剧情看似增加了悬念和酷炫,却很容易成为廉价而浮夸的戏剧伎俩,从而成为类型片叙事的一种陷阱,把原本具有现实质感和社会关注度的类型片故事,变成了表面精彩但内核悬空 hole的复仇酷炫片。

这部剧,由我最好的朋友编剧导演,看起来无懈可击,天衣无缝。比如男主手机里拍的照片,女主的护照,监控录像都被换掉了,甚至连假老婆身上的伤疤都是伪造的。男女主角如何相处的细节被了解得一清二楚,包括后来的杀手,犯罪集团的窝点,杀害证人。可见创作者的意图是要设置一个所有演员都是演员的楚门秀。但是,这些设定其实带来了很多致命的逻辑漏洞和事实谬误。

原著故事是舞台剧,它的成立有赖于剧的高假定。所以1986年的《失踪之谜》故意把故事放在一个封闭孤立的滑雪场。为了完成这个游戏,原著中只有一个真警察,一个假妻子,一个假牧师。成功欺骗男主角的关键在于,警察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让男主角相信。这个游戏虽然看起来不像《消失的她》里的一出好戏那么刺激、精彩,但显然更合理、更真实。

在《消失的她》中,警察、妻子、律师和杀手都扮演了角色。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都很难被隐藏和伪造,这种骗局居然能骗到主人公,这真的显得很神奇,令人耳目一新。但这样的故事显然牺牲了真实性和逻辑性。网络的存在让这部剧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脆弱,包括陈迈的金牌律师身份,假妻子护照,警察身份。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的“好戏”。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因为剧情的假设性而暂时对这些逻辑漏洞视而不见,但故事中杀妻且阴险狡诈的主人公会如此草率,任人摆布,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知道妻子死亡的真相,本来应该更有防备心,但创作者却把他写成了迷宫里任人摆布的工具人。事实上,正是因为原故事的高度离奇和不可思议,才不适合在诱捕凶手的陷阱中加入过多的细节,因为细节越多,越不会显得真实,反而越容易暴露破绽。

事实上,在《消失的她》这个环环相扣的谜题中,只要创作者能够巩固其中一个环节,比如警察是不是真警察,女朋友是不是真律师,就有可能安排一个相对难以被识破的游戏,构造一个更加稳固的故事基础。但是,为了让这部复仇剧更有戏剧性,更让人耳目一新,创作者把整个故事变成了空中的城堡,毫无真实感和逻辑性。

进退两难。

为了与称霸荧屏的视觉大片竞争,悬疑片等传统电影类型似乎不得不在故事层面加码,用多线叙事、倒叙、叙事技巧等复杂而烧脑的情节吸引观众眼球。因此,追求过度的酷炫和无限的反转成为了当下叙事电影的一种趋势。

编织更精致、转折的故事,显然是体裁叙事能力的提升,但这种更复杂、跌宕起伏的故事,不应该以牺牲逻辑和现实为代价。虽然类型电影是一种娱乐形式,但它们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从一开始就解决问题。类型电影总是有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来解决现实的文化冲突,所以真实感是类型电影不应该忽视的坚实基础。如果过分追求酷炫感,创作就很容易迷失在无休止的反转和烧脑的叙事招数中,让故事成为华而不实的肤浅快餐,从而牺牲了真实感和深度感。

作为一部类型片,《消失的她》的文本改编确实在悬念的创造和推广上下了很大功夫。作为院线电影,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成功,但对紧张刺激的过度追求,损害了故事的逻辑性和电影的现实质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影的艺术性。如何把握度,对于院线商业片的创作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作者是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