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戏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剧情

2023-11-08 21:52 作者:岑岑 围观:
导语

《红颜》是李玉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在此之前的一部是处女作《今年夏天》(这部电影获得了“艾尔维拉 纳塔莉”奖,之前唯一获此奖的中国影片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此之后的一部是电影《苹果》。

李玉是做纪录片出身,而不论是纪录片还是电影,她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她说从小和父亲没有机会亲近,对男性的概念十分模糊,所以干脆放弃了对男性角色的塑造。在电影《红颜》中,所有的家庭都没有父亲这个角色,通通缺席。他们一个个变成照片或遗像挂在客厅的墙上,完全只起个象征性作用。

《红颜》海报

《红颜》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附近的一个小镇,女主角小云十六岁就早孕生子,和始作俑者王峰一起被学校开除。王峰立刻往异乡投奔亲戚去了,留下小云独自承受小镇人们的流言蜚语。在她秘密产下孩子之后,她母亲苏老师骗她说孩子死了,实际暗中托王峰的姐姐王正月医生将孩子送给了一对夫妇。十年之后,小云在镇上的草台班子里唱川剧,遇见了十岁的小男孩小勇。小勇对小云产生了朦胧的好感,一口一个“云姐”地叫着,跟前跟后,殷勤小意。小勇的出现给小云惨淡的人生带来了光与暖,温情与慰藉。然而一切都是那么短暂,当小云得知小勇就是自己当年生下的孩子时,她再也难以维持这漏洞百出、满目疮痍的生活,决然离开。

按照主要角色和情节线,我把《红颜》称为“三个女人和一个苹果的故事”。接下来我会分别解析这三个女性角色,看看她们的遭遇所反映出的是什么样的女性精神困境,以及这些困境在当下是否还具备现实性。

小云和小勇

苏老师

苏老师是小云的母亲,丈夫去世,一个人把女儿带大,个中艰辛不言而喻。女儿长到十六岁,正处于学业的关键期,结果因为怀孕被学校开除了,这对于一个以教师为职业的母亲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更兼小镇人言可畏,她顿觉颜面尽失,把女儿拉到她父亲遗像前跪下,狠狠打了一顿。

孩子生下来之后,当然是要送走的,否则小云未婚先孕,以后带着一个孩子还怎么嫁人?苏老师根本不必思考,依靠本能就做出了安排,仅仅因为这个社会上的人遇见了这种事,都是这么做的。

再见小勇,已成了她班上的学生。因为怀疑他就是自己的外孙,苏老师便跑到小勇家里去家访。这时画面里是一辆翻倒在路边的货车,活鱼撒了一地,人们手忙脚乱地捡起乱蹦的鱼扔回车里,鱼又不断地从车里往外掉。没有人想起要先把车扶起来,只是听从本能反应急急忙忙地捡鱼、往车里丢,鱼跳出来,再捡、再丢。

苏老师从旁边经过,对身边混乱的一幕视而不见。她很慌张,方寸大乱,根本无法对外界的视觉刺激作出反应,眼前这一片混乱就是她内心混乱的外化体现。

她做什么事情都顺应社会的约定俗成,被世俗裹挟驯化,世俗世故已经化为她的本能,心中真切的愿望全部忽略掉,渐渐也就不再拥有自己的想法。这么做徒劳无功又如何?反正大多数人都这样,和大家一样就行了,成为大多数中的一员,我才是安全的。至于自由,和自保比起来自由算什么?

十年前她把小勇送走是保全女儿和自己,十年后她想把小勇又要回来还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女儿:“你去把他要回来,你老大不小的了,又不想结婚。”

“你晓不晓得,我有好孤独吗。”

她终于吐露出了心里话,我好孤独啊。

为了逃脱孤独的藩篱,我随波逐流,我什么都按社会的规则来,可是到头来又回到孤独中。现在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了,这不止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你好啊!

当初骗你,瞒着你把孩子送走,同样是为你好。“名声!名声!名声!”

小云忿恨地盯着母亲,拒绝了她的要求:“要是你不想再犯错误的话,这件事你就烂在肚子里。”

小云比苏老师理智,比她开明,也比她无私。她知道怎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为了孩子现时的快乐和未来的前途,她宁愿隐瞒真相忍痛跟他分开。

同样是隐瞒真相,同样是“为你好”,人的认知不同,造成的结果有多么巨大的差异。

站在苏老师的立场看,小云始终有逆反心,但她从来没想过小云的逆反心出自哪里。

也许小云害怕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一个那么孤独的人。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只能把弥补一生缺憾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这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悲哀。为人父母最失败的就是一旦有了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直接让下一代去继承它。

失去丈夫的爱就把自身的缺爱投射在孩子身上,指望孩子弥补自己的心理需求,让她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生活希望,这都是极度自私的表现。这种在感情上向孩子索取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最后小云走了,小勇也没有回到苏老师身边。她终归要独自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人走过的一生就是所做选择的总和,覆水难收。

苏老师从班级合影里剪下小勇的照片,贴在自己的全家福上

小云

《红颜》被很多人誉为2005年最好的中国电影,在豆瓣上评分达到了7.9分,可是自问世以来它一直被禁止上映,就是因为题材涉及了“恋母情结”,也就是本文标题的来源——“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悲剧人物。由于他父亲拉伊俄斯遭受了“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诅咒,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给自己统治的国家带来了灾祸,后来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提示下,他才知道自己铸下大错。俄狄浦斯悲愤交加,刺瞎自己的双眼,甘愿被放逐出国,漂泊流浪,最后死在众女神的圣地。

与俄狄浦斯相同,小勇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小云萌生了好感,给她买兔脑壳,给她叉鱼,从家里拉老长一条电线到河里给她电黄鳝,搞得所有的灯光都熄了;他为了维护她的名声跟同学吵架,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站出来奋力替她抵挡,还说:“下辈子我哪个女人都不要,你就跟我过吧!”

小云嘴上说着“鬼晓得你以后长大了变成什么样”,心中的欣慰与喜悦却无法掩盖地化成微笑绽放在脸上。

在姐妹的起哄下,不知情的小云和小勇喝交杯酒

在小勇出现之前,小云脸上这样的微笑我只见过一次。那次是一群草台戏班的成员坐在大篷车里,突然天空开始下雨,大家七手八脚地张罗着雨篷,唯有小云仰起脸微笑,让雨丝浸润自己的头发和皮肤。这个微笑太动人了,让我瞬间想到了《色戒》里的王佳芝,也是在难得的愉悦时刻,也是坐在车上享受着雨滴的滋润。

上图小云,下图王佳芝

小勇混进小云表演的场子,坐在一群成年男人中间看台上俗艳的歌舞,跟着他们起哄,眼睛凝视着唱歌的小云闪闪发亮;

小云相好的男人有家室,他老婆带人冲上舞台殴打小云,小勇就和她儿子打,朝台上的人扔石子,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护小云;

小勇动作娴熟地剥黄鳝,见小云害怕还说:“你怕什么,它又不会咬你。”

与小勇的纯洁感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成年男人。他们卑琐、懦弱、鲜廉寡耻,一边打小云的主意一边侮辱她的人格,他们是陷入泥沼的失败者,从身到心都被污秽充塞,灵魂永远不会有涤荡干净的一天。

是女性主义的导演刻意在抨击贬低男性吗?我认为不尽然。男孩小勇的纯真善良是因为他还没被世俗污染,长大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变得跟那些男人一样?抨击世俗——这才是导演的用意。

在这里小勇的作用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少年雷纳多一样,借他们纯净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肮脏与卑劣。

上图小勇,下图雷纳多

如果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莲娜的原罪是她的美丽,那么小云的原罪可能就是缺爱吧。从小没有父爱,母亲又如此刻板生硬,她只好从别人身上汲取爱和温暖,不一定得是小勇的父亲王峰,抓住谁是谁。在早孕生子、前途尽毁之后,小云自暴自弃、任其自流,与有妻有子的男人保持关系,也是同样的原因。和母亲苏老师一样,她害怕孤独,渴念温存,宁愿像一根漂萍附着在浮木上,不管明天,不想将来。

上图小云,下图玛莲娜。《红颜》也被称为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电影里多次出现的鱼就是小云的象征,也是众多女性的象征。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权主义者提出过一句著名的口号“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本片导演也将女人譬喻为鱼,离开了水的鱼在岸上拼命蹦跃,垂死挣扎,则是譬喻女人的困境。具体表现在小云身上,就是世俗的压迫、偏见的羞辱、感情的匮乏。电影第一个画面就是小云把自己浸在河水中,这就是一个佐证。

《红颜》中的水

巧合的是,电影《青蛇》的片头和片尾就是用水来连接,首尾呼应。只不过《青蛇》里的水流是情,是欲,《红颜》片头里的水则是时间,是生命。

小勇的“俄狄浦斯情结”原本是一个错误,但对于小云而言,这段朦胧的感情却成了她的世界里唯一的一道光,一道纯洁、救赎的光芒。

得知真相,小云开始躲避小勇

王正月

一个母亲当得成不成功,最直观的就是看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小勇在姑姑王正月的抚养下长成了什么样子呢?

他阳光开朗,调皮捣蛋,早熟,同时又单纯;大胆,偶尔也羞涩。他直来直去,欢快活泼,是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从这可以看出,王正月是三个女人中最适合做母亲的人,作为一位母亲,她是成功的。

王正月遇事冷静,情绪稳定,有着坚固如岩石的个性。她的丈夫误会小勇是她的私生子,不肯听她解释,坚持要离婚,她没有纠缠,没有拖泥带水,平静地办了离婚手续。弟弟王峰出意外,客死异乡,她默默领回他的骨灰,一捧一捧地装进一个瓷瓶,流了会眼泪,接受了。这里导演编排了一个细节,就是小勇一个人坐在餐桌边吃早饭,画外音是王正月催他快点,不要上学迟到,小勇漫不经心地答应了,发现旁边摆着一个没见过的花瓶,于是好奇地拔开瓶塞,用手指在父亲的骨灰里搅动。这个细节是对电影主题的一个补充说明,也就是让小勇的“俄狄浦斯情结”更加明朗化,它的添加可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导演的精彩一笔。

调皮的小勇并不知道苏老师就是自己的外婆

王正月和苏老师都是单亲带孩子,但前者和下一代的相处模式就正常、轻松得多。对王正月的管教,小勇是敢于反对的,他可以在她面前流露自己的负面情绪、发脾气、不听话。王正月允许孩子这么做,并不以家长的权威身份来压制他、束缚他。小勇自作主张帮她剁海椒,被溅出来的海椒末辣了眼睛,她的反应不是责怪,而是趁打水替他清洗眼睛的机会故意用水泼他,逗他开心,缓解他的紧张。

小勇有这样一个姑姑来当他的妈妈,有这样一个家庭来摆脱私生子的名声,是他的幸运。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云才毅然割断和小勇的联系,离家远走。

从王正月身上,我看到一个女人的肩膀对困顿境遇的无限承担,并且保持从容、淡然。

小云知道了小勇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一个苹果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挨打之后的小云坐在床上帐子里,面无表情地啃一个苹果,清脆的啃噬声听上去寂寞得有些瘆人。这个镜头持续了四十多秒,这四十多秒看得我心里又堵又闷,压抑得想大叫一声。

苹果对导演李玉来说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是她电影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在《红颜》之后,她拍的第三部电影名字就叫《苹果》,很多人认识李玉,就是源于这部电影。

那么苹果的寓意是什么呢?它是否隐喻了诱惑与禁忌,如同夏娃亚当吃的那个禁果?

虽然苹果在《圣经》里等同禁果完全是以讹传讹的谬误,但在希腊神话里它的确象征了诱惑、灾祸源头、导火索。

希腊神话中,苹果是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根。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的婚礼邀请了众神参加,却遗漏了争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为了报复,就将一个金苹果抛入筵席,说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结果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罗狄蒂争相夺取这个苹果,最终苹果被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并由此引动了特洛伊战争。

希腊神话中的苹果之争

小云是由于在少女时期偷食禁果才毁了自己一生,而名声受损后自甘堕落,跟有妇之夫纠缠不清,是再度偷食禁果。违反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触犯了禁忌,是会受到惩罚的。跟希腊神话中动不动被神灵惩罚不同,惩罚她的是世俗社会,是“人言可畏”。

巧的是“红颜”后面也常常跟着“祸水”二字。“红颜祸水”是古人对美丽女人的诋毁和污蔑,李玉把《红颜》和《苹果》并列,是否具有反讽意味,我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苹果之于李玉,一定有着特殊的意义。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红颜》里三个女人的精神困境是有共通性的,那就是世俗的成见、舆论的压力、生活中配偶缺位造成的孤独。电影尾声处,王正月问小云,你跟我弟弟,是不是真的爱?小云摇摇头,王正月舒了一口气,说,那就好。

为什么没有爱反而好,她没说,小云也没问。我猜,孤独就是因为心中有爱,而爱的人偏不在,或者渴望爱却得不到吧。不爱一个人,那他在不在身边,都无关痛痒,不足轻重了。

电影里那个年代的陈规陋习对女性的压迫束缚,放在今时今日已经所剩无多了,这让它的现实意义似乎打了折扣。但社会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并没消除,我们仍旧应该保持警惕,不盲目跟从潮流风俗,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同时尊重他人的自由。

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

《红颜》的结局是小云远走他乡,小勇站在月台上目送火车离开,然后转身落寞地往回走。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宁可把电影倒回小勇混在人群中,兴奋地观看小云穿着一身川剧行头站在戏台上唱流行歌曲的时候,让画面停留在他们相见欢喜的那一刻。

潺潺河面倒映人家灯火,水上飘过小云婉转清扬的歌声: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