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多刷《重案六组》?现在的刑侦剧不好吗?

2023-11-08 18:20 作者:岑岑 围观:

2001年,电视剧《六组重罪》播出,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当时以一集一个故事的小说形式,用镜头展现了接近真实杀人现场的画面,还原了抓捕罪犯的全过程。与现在的犯罪题材电视剧不同,《六组重罪》并没有用大量的剧情去解读罪犯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过程,而是以破案为核心。警察如何出警,如何在案发现场发现重要线索,如何筛选关系,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使案件进展或最终被破获。

一开始我以为《六组重罪》只属于80后、90后的回忆,但没想到在剧集的弹幕和评论里看到很多00后的留言,说他们从小学就一直在看大学,觉得这是最真实的犯罪电视剧。“我们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至今记忆犹新的经典台词。

刷了两遍三遍无数遍的,换个频道看到就停不下来了。别人不沉迷,一定要给身边的朋友安利,让他们都看六组重罪。都是和他一起被六组重罪毒害,然后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而且《六组重罪》中的很多案件都有现实原型,比如全剧最恐怖的案件,第一部第二集8个女孩被男邻居残忍杀害的案件,改编自2000年发生在北京的真实案件。可怕的不是案件本身。近年来,罪犯被当作“心理罪”、“白夜追凶”、“他来了请闭眼”。但在这一集《六组重罪》中,恐怖的是人性,是围观的邻居的人性。很明显,他们听到了声音,看到了罪犯杀人的过程,但没有人报警。这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也是人性最真实最可怕的一面。毕竟电视剧里还是有美术处理的,但是如果你不抗拒搜索真实案例的话,真的会觉得毛骨悚然。

《六组重罪》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会让你看到人性的阴暗面,同时把人性光辉的一面展现在你面前。不偏不倚,固执己见,否认死亡,是多年来人们把它奉为经典的根本原因。在第二部第19集,一名女出租车司机深夜在郊区被杀,但她的尸体在远离出租车的5㎞被发现。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她凭着对生存的执着,才爬出了远方的5㎞,这让人既难过又震惊。为了尽快找到凶手,嫌疑人的画像被贴在了整辆出租车的车窗上。最后,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全市所有的出租车都参与进来,帮助警车拦截和牵制罪犯。场面极其震撼。罪犯落网,出租车司机集体鸣笛安慰死者,宣誓正义的力量!

《六大要案组》中最让人心疼的是情有可原、寻仇的犯罪嫌疑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吉杰的师傅、一位退休老警察孟春林为了给女儿报仇,冒着生命危险杀死犯罪嫌疑人的案件。20年前,强奸犯陈利用刑侦技术的漏洞逃脱法律制裁。时间流逝之后,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老警察是警察,但同时也是父亲。他的女儿在《花样年华》中无辜死去。被DNA确认后,他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于是亲手将强奸女儿流产并导致她自杀的畜生送进了地狱。在这一切之后,他向吉杰自首,而现场看到了多少人哭了。

第四部还有一集讲的是一个工地看守人在抓贼的时候突发心脏病死了。他的妻子带着四个孩子来到这个城市处理他的葬礼。起初,该女子找到吉杰,多次要求工地给个说法。我看的时候觉得她一定是想要更多的赔偿,包括剧中的吉杰和法医。然而,当吉杰把执勤证交给那个女人时,她说了一段话。说明我们以后可以站直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是烈士家属。当时看剧的人和剧里的人都有同感。我们被生活压迫久了,已经忘记了什么是感动。每次刷这集我还是会流泪...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多次观看六组重罪,是因为该剧有人情味,有真实的案例,有一个破案的过程,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犯罪过程和心理上,让人感觉更真实,或者说罪犯被绳之以法时更日本!现在的刑侦剧还不错,但是总感觉不接地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