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岸边果飘香——山西运城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3-11-08 17:10 作者:岑岑 围观:

新华社太原10月29日电题:飘香黄河边的水果——山西运城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魏彪、王浩、章雷

山西省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地处北纬35度水果生产“黄金带”。从大棚到大田种植,苹果、草莓、油桃、冬枣13大类174个品种。近年来,科技赋能让运城水果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市场,更成为带动果农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科技助力果业现代化

深秋,在临猗县国家级区域良种壮苗繁育基地,一望无际的试验田里,整齐排列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红色的果实,散发着阵阵果香。走进果树脱毒快繁实验室,培养架上贴着标签的果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临猗县国家区域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培育的苹果树苗木。新华社记者章雷摄

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勇说,这里培育的“一抗两落”优质苗木,解决了苹果品种老化、种植模式落后的问题。

“‘一抗双脱’技术主要去除苹果砧木和品种中常见的6种病毒,每年可产出350万株优质健康苗。与组培技术相比,每个砧木的繁育成本可降低80%以上,早熟苹果的成熟期提前15-20天,价格提高30%。”杨勇说,这里平均40天就能出一茬苗,实现了工厂化育苗。

在运城,不仅实现了果树的优质育苗,而且“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三新”果园,使苹果种植实现了优质、高效、稳产。

走进果农王海峰的“三新”示范果园,与传统果园相比,这里科技感十足,果园里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太阳能物联网、杀虫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等一应俱全。王海峰说,传统的果园可以在五年内结果,并在七到八年内高产。现在这个果园两到三年就能高产,种植的新品种苹果价格比传统苹果高出近一倍。

运城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范伯平说,像这样的“三新”示范果园,当地已建成36个,解决了传统果园栽培方式落后、品种老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水果为甜蜜的“致富”铺路

秋天,位于盐湖区金井乡桂家营村的百亩阳光玫瑰葡萄园迎来了第一次挂果。村民们忙着采摘、筛选、包装,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桂家营村阳光玫瑰葡萄园。新华社记者王宇摄

桂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魏说,从去年开始,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山西一家化肥公司合作。该企业负责苗木种植、滴灌设施、大棚建设等工作,联合种植了450亩阳光玫瑰葡萄。该项目带动了村里80多名劳动力就业,每年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约5万元。

位于黄河岸边的平陆县建北村,土壤、气候、水利条件适宜发展猕猴桃种植,生产的猕猴桃果汁味道鲜美,酸甜可口。这几天,这里100多亩红心猕猴桃陆续成熟,村民们正在采摘包装猕猴桃。建北村党支部书记李说,今年第一次挂果的猕猴桃,是某电商以每斤6元的价格收购的。

数据显示,运城水果种植面积300万亩,年产量约600万吨,2022年产值230亿元。运城市还以水果产业为龙头,带动了包装、印刷、运输、餐饮、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走向世界的“运城水果”

走进位于运城市的山西梅昊果蔬有限公司车间,经过果农的精心分拣和海关工作人员的查验,一批150吨的新鲜苹果将被送往山东黄岛口岸,出口东南亚国家。

“不久前,我们与东南亚市场签订了5000吨苹果的出口订单。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有几百吨的报关单。”该公司负责人杜说,该公司成立9年来,已向海外十几个国家出口苹果,年出口量超过2万吨。

“种出好果子。”范伯平说,为保证水果质量,运城积极建设优质水果出口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果研究所、西北A&F大学联合编制的水果生产技术规程与国际接轨,出口标准倒逼水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运城已投资2600万元建设温带果蔬检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358项检测项目实现国际互认,运城水果可销往海外。

目前,正在举办的第七届山西(运城)国际水果交易会吸引了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境外商协会代表和农产品贸易商前来洽谈。据了解,山西(运城)国际水果博览会自2016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运城水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桥梁。

运城海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地处内陆的运城全部出口了13种水果品种,出口到76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