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内蒙古乌海:黄河边的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探索

2023-11-08 17:10 作者:岑岑 围观: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0日电题:内蒙古乌海:沿黄葡萄产业、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探索

新华社记者李志鹏

一大早,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州区乌苏村62岁的村民王来到他的冷库,查看葡萄的储存情况,挑选了三箱葡萄。他已经预约了快递员上门取件,通过快递将葡萄送到呼和浩特的客户手中。“我种新鲜的葡萄。除了在本地卖,还有很多国外的订单。今年,我还把它们卖到北京等大城市。”王对说道。

10月11日,乌海市乌苏村村民王在搬运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位于黄河上游。由于沙质土壤、充足的阳光、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乌海葡萄经历了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发展变化。如今,乌海葡萄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平均年产量超过830万公斤。葡萄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为当地繁荣发展、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我家有180多亩葡萄,种了阳光玫瑰、无籽紫等20多个品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净收入20多万元。”种植葡萄30多年的王满意地说,乌苏村大力培育特色种植,小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很多像他这样的村民都是靠种葡萄增收致富的。

不仅如此,乌海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葡萄产业呈现多元化业态。乌海阳光天宇农业公司作为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的代表企业,依托葡萄园、酿酒车间等设施,打造了葡萄主题旅游景区,将单一葡萄园升级为旅游综合体。“过去,我们来葡萄园看一看。我们最多摘了一些葡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较弱。现在可以选择的旅游项目多了,感觉很好。”来自包头的游客刘荣说。

10月11日,乌海市乌苏村村民王展示他的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市阳光天宇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林涛介绍,公司抓住产业整合机遇,围绕葡萄园开辟户外拓展、果蔬采摘等板块。游客可以欣赏葡萄园的风景,品尝葡萄酒,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经历比以前丰富了。“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接待游客近8000人次,葡萄和葡萄酒的销售、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火起来。”

近年来,乌海葡萄成功“出圈”,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也成为了农产品的区域公共品牌。站在新的起点上,乌海不断夯实葡萄产业基础,推动大数据、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赋能葡萄种植,进一步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乌海市阳光天宇农业公司的葡萄园。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乌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农牧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葡萄田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监测数据,分析葡萄田的肥效、病虫害等情况,及时为葡萄种植企业提供动态指导。“依托大数据平台,葡萄种植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直接带动葡萄产量提升25%,帮助我们从传统经验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乌海云菲农业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魏彤说。

智能科技助力乌海葡萄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乌海葡萄产业再上新台阶。乌海市农牧局副局长刘国志介绍,乌海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葡萄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建立了葡萄产业链项目库,已纳入葡萄种苗繁育、有机肥生产、葡萄品牌建设、休闲农业等18个项目。刘国志说:“这些项目覆盖葡萄产业全链条,可以‘吃葡萄、榨葡萄’,将进一步丰富葡萄产品品种,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黄河岸边,葡萄飘香。乌海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借助葡萄产业擦亮城市又一张新名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