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原来是它!全国第一个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在东莞,要拍成电影了

2023-11-08 16:39 作者:岑岑 围观:

5月22日,微电影桥在高淳镇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微电影《桥》是2018年高埗镇政府打造的重点文艺项目。它以中国第一座农民修建的地方公路桥——高埗桥为主线。通过讲述东莞老人根与高埗桥之间的一系列故事,连接今昔,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后高埗人集资造桥的精神。

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高埗镇党委委员、中国新闻网广东总编辑钟浩华,中国新闻社东莞分社社长李英敏,集团常务副总裁,凯尔波罗瓷砖总经理谢跃增,东莞长兴茶业有限公司董事张,微电影之桥导演,以及高领导嘉宾、电影创作团队及社会各界人士近百人

微电影桥段讲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

作为中国第一座收取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高淳大桥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还贷”的模式。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创新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微电影《桥》的主题围绕着高埗镇的高埗桥展开。通过历史和现在的时间线,紧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融入了高埗镇的孝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在微电影中,人的情感和桥段深度融合,反映个人家庭和社会情感,关系递进,使电影的情节真实动人,从而呈现出高部。

《桥》主要讲述了高淳老人陈根生的故事,以及高淳桥的前世今生。陈根生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就是捡主干道上的小石子和树枝。儿子不放心他走在路边,劝阻父亲不要走。父亲很生气,不听儿子的劝告。儿子不能天天跟着爸爸。因为年纪大了,老人现在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有时候连儿子孙子都不认识,但是根生对高埗桥的记忆特别强。他经常带着孙子去看高埗大桥,不停地说:路很重要...他回忆,1981年,在熊氏祠堂,村民集资建桥,祠堂旁的榕树欢声笑语。

微电影《桥》的时长为20到30分钟。其制作由高埗镇政府牵头,与中央媒体合作策划。内容才是王道。微电影的拍摄团队将由从导演、演员、摄影到后期制作、宣传的专业人士打造,由专业演员担任主演。

据微电影导演透露,《桥》中的中老年根将由演员郑饰演,他曾参演过《余罪》、《小情人》、《一号前妻》、《岳跃先生》、《爱情同志》、《白夜追凶》、《凡人本色》、《记忆大师》、《两只手的洪拳》、《武林孤星》等电视剧。为了让《桥》的故事真实动人,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组成了包括知名编剧叶世民、欧德鑫在内的三人编剧团队,一起不断打磨故事。“为了更真实地反映那些年高淳人集资建桥的细节,我们走访了很多参与集资建桥的老人,通过他们的故事不断完善影片的细节。我们希望出来的故事不是空 hole的口号,而是通过小人物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来打造一部有情怀有艺术感的微电影。”《桥》将从小处入手,展现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变化的大主题。

微电影《桥》融入了高度的人情和正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将掀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太平手袋厂,中国第一座农民建的桥高埗桥...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了许多在全国都是首创的创新举措。40年后,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东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埗桥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改革开放的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埗镇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以高埗桥为创作主线,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高埗桥本身不仅仅是一座混凝土桥,更体现了东莞人的创新改革精神,是连接高埗过去和现在的精神桥梁。

近年来,高埗镇加快融入城区,不仅加快了城市品质的提升,也凸显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微电影《桥》作为2018年高淳镇政府打造的重点文艺精品项目,除了微电影的拍摄之外,还将举办微电影群演“海选”等一系列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中来,进一步提升高淳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活跃高淳镇的文化氛围。通过微电影,将人的情感和桥梁深度融合,展现高埗镇的情与义,以及个体家庭和社会的人文情怀。

《桥》的拍摄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唤起很多人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火热回忆,也能让很多年轻人了解父辈的火热岁月。

作为微电影《桥》的冠名赞助商,梅玮集团执行副总裁、凯尔波罗瓷砖总经理谢跃增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这部文学巨作的拍摄和制作,希望通过镜头记录高淳桥的“昨天”和“今天”,为新时代东莞未来的城市发展弘扬正能量。

[记者]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