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读《让子弹飞》:黄四郎与张麻子分别是谁?花姐的隐喻很重要

2023-11-08 09:45 作者:岑岑 围观:

如果我说黄四郎短暂的一生其实比大多数人更真实,更以自我为中心,你信吗?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唐先生最潇洒,张先生最得意,唯独黄石郎最真实,最自活。

原因,我们慢慢说。

在整部《让子弹飞》中,最具隐喻性的细节都在《鸿门宴》中展露无遗,周润发、葛优、姜文三位大佬同台,真的很好看。当然,今天不展示这个。另外还有几个地方透露了重要的信息点,就不一一细说了。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们将在下面直接挑选出有用的信息点。

(1):张麻子和黄四郎20年前相识。

(2):麻子张告诉唐先生,他17岁就跟随了松坡将军(蔡锷饰),是他的手枪队长。

(3):黄世让和张麻子对日本的腹部切开方法很了解,因为两人都去过日本。

(4):电影的时间节点发生在1920年(唐大师说90年后已经领了税,也就是2010年,可以推断是1920年),20年前,1900年,蔡锷刚好又去了日本。当时张麻子已经是蔡锷的侍卫,跟随蔡将军去了日本,之后又与黄石郎私交甚笃。

(5)黄世让对张发科麻子说:只有两个地雷,其中一个在辛亥革命时响过。

(6):鹅城是黄四郎家的所在地。片尾他说:五代家业,也就是黄四郎全家已经扎根鹅城。

(7):1916年前后,黄四郎退居鹅市,与刘都统合伙创业。与此同时,张麻子退守深山,做了强盗。

《让子弹飞》中有很多隐喻点,但这些是我们今天分析黄四郎和张麻子两个人物唯一有用的点。通过以上七点,基本可以概括黄四郎的一生和张麻子的半生。

黄四郎出生于一个士绅家庭,在优越的家境基础上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文明的洗礼,对腐朽的清王朝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当年大多数优秀少年一样,他想推翻帝制,改变中国。

年轻时参加过几次起义,最后都被无情镇压。被朝廷通缉,无奈之下逃到了日本。

当时的蔡锷一般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蔡锷在日本期间,成为当时日本的风云人物,并成立了许多同盟组织,号召一切有出息的年轻人学习军事,以便将来有用。

于是那些年,坐在台下默默看着蔡锷的人中,就有了黄世若,而张作为蔡锷的侍卫和兄长,自然是被黄世若远远地看到了,只是一个观众和一个舞台,所以张并不认识黄世若。

后来这批人回国,组织了各种起义。由于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黄世让逐渐成为整个革命队伍的领导者之一。当辛亥革命开始时,他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黄世让有权获得另一个没有使用的矿。

几年后时机一到,袁世凯妄图复辟被套,整个中国陷入混乱的军阀时代。另一边,蔡锷病重而死,留下麻子张,举目无亲。

此时,两个不满20岁的少年已经三十多岁了。其中一个不满现状,见多了凶残的军阀,回到鹅市老家,自己也成了劣绅。另一个,在蔡锷死后,隐居深山,做了一个和恶人对着干的强盗。

于是,同时退了,一个是恶,一个是恶,都在同一个地方,所以黄世让的货十有八九被张麻子抢了。

但此时,我们不禁要问?留学日本的少年黄四郎发誓要推翻帝制。年轻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为人民工作。他们究竟为什么会在中年变得如此邪恶?

原因其实只有四个字:“无力”!

他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推翻了清朝皇帝,就是他改了天。后来袁世凯上台。他以为北伐可以解决一切。后来军阀混战,百姓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他一个人能改变什么?

同样,这种经历在张麻子身上也有体现。蔡锷走后,很无助,不知道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就像他对他的兄弟们说的,“我知道,他们才是想帮忙赢的人。”在当时的中国人心中,没有非黑即白,只有输赢和生存,所以民众的思想麻木了,只能下意识地选择保护自己。

当整个国家都是这样的时候,黄四郎选择了腐败,张麻子选择了落草,这也是当年大多数有志青年的两种结局,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才是未来。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张的兄弟离开去追求新的生活。如果那一年是1920年,如果他们去上海,我们都知道同年8月,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

他走的时候,小花穿着衣服,上面是藏青色,下面是灰布。如果上面代表国民政府,下面可能代表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不同于前者的高高在上和光鲜亮丽了。目前上海的这一批人才刚刚起步,从脚下开始,一步步铺开。

在姜文的民国三部曲中,周云饰演的女人两次象征共产主义,一次是在《让子弹飞》,一次是在《邪不压正》。

(文/达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