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互动游戏”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全结局解读与剧情分析!

2023-11-08 04:41 作者:岑岑 围观:

首先,真不知道该把《黑镜:潘达斯奈基》(Bandersnatch)归类为电视抑或电影好(Netflix 也有电影嘛),或者可以说是电视电影?

无论如何,我们常常说有些电影该在大银幕看,但《黑镜:潘达斯奈基》真不能进电影院,因为你要拿着你的遥控、鼠标,去决定剧情的走向。

某种程度上,这更能善用网络串流的优势,电影院是难以复制出来的,至于加入了互动元素还算不算一个艺术创作?抑或只能称为游戏?暂且先不讨论了。

之所以说有电视抑或电影的争议,纯粹是从片长的角度出发。因为《黑镜:潘达斯奈基》可长可短,由于你可以决定剧情走向,最快你可以40 分钟便看完,慢则可能两三个钟,因人而异。

这个构思让人想起了数十年前的「矮脚鸡丛书系列」(不肯定名字是否准确,35 岁以上的朋友该听过吧?),你可以和故事中的主角一同历险,在某些关键时刻,选择你要跳到哪一个章节,十分过瘾。

我们都常幻想「平衡宇宙」如果真的存在会怎么样,这类作品可以说是满足了大家的欲望。很科幻啊!而《黑镜》就是那么科幻的一部剧集。(接着会有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剧透了)

有趣的是,这个形式和故事内容是一致的。原作本身就有决定「时间轴」的设计在内,就像「抉择丛书系列」。

剧情大致上是说他太过投入之故,渐渐质疑现实,认为有人在背后操控他,开始对所认知的世界有所动摇。

《黑镜:潘达斯奈基》最后有10 个以上的结局,想必看完影片的朋友都想知道究竟自己错过哪些不同的结局。不过就我个人浅见,我认为其实观众并没有选择。

《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故事设定在1984 年家用游戏软件刚萌芽的时代,主人公史蒂夫是一位醉心于游戏设计的19 岁游戏设计师。

故事核心围绕在一本小说《潘达斯奈基》的设定身上,是一位砍下妻子头部的疯狂小说家杰洛姆戴维斯所著,它本身是一本「自行选择历程」的冒险小说(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style adventure novel),换句话说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跳页,也让小说故事有着不同的历程与结局。

作为观众,我们的视点就是建立在史蒂夫身上,假装我们是史蒂夫,但这却是一般影视或游戏作品很容易陷入的心理陷阱。代入感。

如同《底特律:变人》或是《行尸走肉》这类游戏,某些选择必定令你进入特定的回圈,不是进入其中之一的结局,就是让你重新再选一次。

《黑镜:潘达斯奈基》不外如是。

主人公史蒂夫是一位需要固定看心理医师的患者,他本身的设定也注定让他的故事成为悲剧。影片许多桥段也一直在暗示着「多重选择下被操控的命运」,甚至玩起来实境秀梗。就这层面而言,《黑镜:潘达斯奈基》确实有游戏的成份存在。

我想说的是,看《黑镜:潘达斯奈基》就宛如温水煮青蛙般,当水温逐渐升高,你才发现一切都上当了。是的,没人想当那只青蛙(史蒂夫)。

1、0 星结局(Try Again)。

这是最快的结局之一,当你选择接受塔克的邀请,让史蒂夫进入塔克公司开发《潘达斯奈基》,就会进入这个结局。没关系,你很快就能重新再来,并且选择不要进入塔克公司。这会是观众第一次的「重来」(Try again),之后衍生的剧情更会因此有所变动。

这时候的科林会说出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有些东西可以团队合作,例如动作类型游戏,但如果是呈现概念的作品,你只需要一点点疯狂,一个人动脑是最有效的方式。”

没错,就是许多独立游戏创作者的起点,在家独自开发游戏,是需要一点点疯狂。

2、摧毁电脑结局(Game Over)。

史蒂夫在家里不分昼夜开发游戏,遇到瓶颈无法突破,当父亲前来关心会有两个选择,要么向父亲大吼,要用茶水泼电脑。如果选择泼电脑,便进入此结局。

严格来说这不算是正统结局,因为当电脑毁了之后,影片会要你再次回到某个时间点重新选择,表示《黑镜:潘达斯奈基》还没结束,你只是选到了死胡同。

3、听话结局(Try Again)。

当史蒂夫吼完老爸后,就会强制带去看医生。如果当初你选择直接进海因斯医生办公室,而不跟着科林,到时看完医生就会拿药。

拿药之后,你可以选择把药冲掉或吃下,如果按时服药,就会进入结局。游戏如期完成,只不过这个结局让游戏变成了「自动导航」的半成品。

是的,这不算美好的结局,你还是得重新回到某个时间点。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看,《黑镜:潘达斯奈基》的剧情分歧存在几项关键的重要变数,其一是「跟随科林」与否,影响了史蒂夫后续有无存在科林的宇宙,这部份细微的差异决定了后面剧情的选项。

4、阳台结局(Game Over)。

史蒂夫第一次拜访塔克软件公司,在向塔克展示《潘达斯奈基》Demo 遇见恶魔PAX 时,知名游戏设计师科林里特曼选择:「崇拜他。」

但史蒂夫却说不要,因为PAX 是命运之贼。说来讽刺,因为命运之贼似乎就是科林自己。因为当你第二次遇到相同选择时,科林会说:「别崇拜他。」

在你避开摧毁电脑结局后,史蒂夫被父亲带到心理医生那里,如果你选择「跟着科林」,便会被带进科林家中作客,随后会面临宛如《黑客帝国》第一集墨菲斯的选择邀请。

这一段的剧情其实很有意思,也似乎是《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故事核心。科林向史蒂夫解释所谓的「时间真相」,他像是局外人般的态度告诉史蒂夫,人们只能顺应天命,政府在监视人民等荒谬言论。其中一段关于《吃豆人》游戏的解释格外有意思。

每个游戏都有许多讯息,像《吃豆人》(PACMAN),你知道「PAC」是什么意思的缩写吗?PAC 就是「规划与控制」(Program And Control)。

吃豆人就是规划与控制的人,整个游戏是一种隐喻。他以为他有自由意志,但其实他是陷在迷宫中。在游戏系统中,他只能一直吃豆,许多怪物在追他,那可能只是他脑子里的想像。

即使他能够从迷宫的一侧逃离,结果呢?他又从另一侧回到迷宫,人们以为这是快乐的游戏,并不是,那个世界是该死的恶梦。

最糟的是那个世界是真实的,我们就生活在其中。

最后,当你选择史蒂夫跳楼,就会进入阳台结局,而《潘达斯奈基》游戏则会被接手。倘若你选择了科林跳楼,虽然回避了阳台结局,但你只不过是从一个回圈进入了下一个回圈。

当你回到海因斯办公室前,你无法选择只能进去看医生,拿完药。接着吃药时候,你只有「把药冲掉」与「把药丢掉」,等于没有选择。

5、摧毁电脑结局2(Game Over)。

不论你前面有没有跟着科林,史蒂夫都会拿到杰洛姆的纪录片,就像命运希望他看一样。

史蒂夫因游戏延后交付,开发游戏再次遇到瓶颈,你若选择「摧毁电脑」,即会进入结局再度重选。

6、Netflix 结局。

这个结局最异想天开。当史蒂夫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看家人照片,就会来到Netflix 路线。当你选下「Netflix」而非「PAX 符号」时,就会来到此结局。

这里的结局会直接跳脱整出《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框架,甚至是直接打破了。

最夸张的是,有个选项竟然比Netflix 更直接跳脱电影本身的框架,也令人想起科林那句台词。

“镜子让你穿越时间,有人在监视你,他们付钱请人假装是你的家属,他们在你的食物下药,他们拍摄你。”

7、血腥结局。

当史蒂夫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看家人照片,电脑选择「PAX 符号」,便会来到此结局。

史蒂夫濒临崩溃边缘,会出现「杀掉老爸」与「后退」的选项。选择后退,不论你电话拨打几号,你最终还是会进入此结局,史蒂夫完成游戏,但拿到不上不下的评分,且入监服刑。

8、游戏未上市结局(其中之一)。

当史蒂夫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看家人照片,电脑选择「PAX 符号」,史蒂夫濒临崩溃边缘,会出现「杀掉老爸」与「后退」的选项。选择杀掉老爸,进而选择「掩埋尸体」。

塔克会致电催促交付游戏,你可以进一步选择要不要答应塔克今晚交件的请求。若选择否,塔克则会被杀,并进入此结局。

顺带一提,此系列结局必须建立在科林没有跳楼的选项。

9、“完美”(伪)结局。

这是对《潘达斯奈基》游戏评价最好的结局,却也是最残忍的结局。

当史蒂夫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看家人照片,电脑选择「PAX 符号」,史蒂夫濒临崩溃边缘,会出现「杀掉老爸」与「后退」的选项。

选择杀掉老爸,再选择「分尸」便会进入此结局。

10、PAC 结局。

时间回到游戏延期交件,当史蒂夫因录影带而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不看家人照片,反而拿起书本《看门,取钥匙》,便会循线进入此关键支线「跟爸爸要兔子」。

夜晚,史蒂夫偷拿父亲的钥匙进入书房,在保险柜密码输入「PAC」,科林所说的「规划控制局」成为现实,紧接着史蒂夫即会回到出现电脑选项,选择「PACS」后,再拨打电话50241,即会进入此结局。游戏拿到2.5 星。

值得一提的是,当体验过PAC 路线结局后,再次重回「跟爸爸要兔子」的路线。

在保险柜的密码选择「PAX」即会重回Netflix 结局与血腥结局的分歧点,这时能体会先前相似却不一样的结局。这个结局也关系塔克与科林的生死。

11、火车结局。

时间回到游戏延期交件,当史蒂夫因录影带而精神混乱失控时,选择不看家人照片,反而拿起书本《开门,取钥匙》,便会循线进入此关键支线「向老爸要兔子」。

夜晚,史蒂夫偷拿父亲的钥匙进入书房,在保险柜密码输入「TOY」,便会进入此路线。史蒂夫穿越了时间,与母亲一同坐在那班注定会出事故的火车上。

我认为这是最不可思议的结局,却也最温暖的结局。

看完这些结局,大家明白了吧?

一旦选择观看这部电影时,不论选择有多少结局有几种,我们当下就没有选择了。宛如毒品一样,就像是科林拿出迷幻药,不论你怎么选择,你都会陷进那个回圈。我并不是说这部作品不好看,而是不管是哪一种结局,它带来的都是沉重的。

充其量,作为观众的我们一开始只有两种选择,要嘛看,要嘛不看。或许正如剧中海因斯医生所言,过去的都过去了,不管有多么痛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没有先见之明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都必须学着接受。

不论史蒂夫有无完成游戏,他还是成为一名弑父的罪犯,就算他没有弑父,结局也变成超现实的走向。或许完美的结局,本身就不现实。

《黑镜:潘达斯奈基》藉由向宛如游戏的选项,用一则故事透露着身陷其中的主角及观众,最终都没有选择。

当然,你是可以选择不看立即离开的。

然而,设计者早就知道,我们都会想看看另一个平衡宇宙是怎样,看《黑镜》的,谁不是「想太多」的一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