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公交车盲人,公交车的盲区

2023-11-06 18:48 作者:岑岑 围观:

电影《盲区》是一部低成本的电影,寓意深刻。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刘春生和一名“富二代”马骁在驾驶“斗车”时无视“盲区”,导致双方遭受损失的交通事故。后来在亲朋好友和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自己的“盲区”。

细想之下,不难发现,盲区这个标题似乎是一个隐喻:除了驾驶员视线所及不到的区域和每个人的认知局限之外,它还有更深层的文化意义。影片中无意识的大男子主义,以及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及其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电影创作者从未注意到的“盲区”。下面将从影片所反映的主题内涵、性别关系、社会现实等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谈谈作者对这部影片的一些看法。

身心的毁灭与救赎

《盲区》这部电影和大多数电影一样,绝对开门见山。整个故事从一场车祸开始:公交车司机刘春生在通过一个闪着黄灯的路口时,挡住了马骁驾驶跑车的视线,以至于被一辆冲过来的渣土车撞了,失去了一条腿。得知马骁截肢的消息后,春生陷入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中,内心一直躁动不安,不仅要跳槽,还要跳槽。就这样,马骁身体受伤,生活难以自理,进一步导致他自暴自弃,甚至想死;而春生却受到了心灵的创伤。她在恍惚状态下工作时连身体都不听使唤,以至于好几次差点又出事。

显然,在这部电影里,他们都需要救赎。不同的是,马需要用自己残疾的身体,通过修行平复内心,实现自我救赎;另一方面,春生需要帮助马骁拯救他的灵魂,恢复正常的生活。两者都需要一种救赎,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于是,身心的救赎贯穿了整部电影。两个人在篮球场上,救赎就开始了。当春生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马骁时,他决心帮助马骁康复,以减轻他的内疚。此后,他甚至大胆提出要教马骁重新学习开车,因为灾难是从开车开始的,所以他不得不以开车结束。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呼应的,相当严谨,给人一种回到原点的感觉。

曲折的救赎之旅

和大多数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关注的是救赎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在接下来的剧情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几次似曾相识的噩梦情境:过路口时抢黄灯,突然转向三轮车,没注意来往车辆。过去的习惯就像难以摆脱的恶魔,这使得马骁几次试图放弃拯救自己的努力。每当他想放弃的时候,春生就坚持着。其实春生也是在鼓励自己,让两个人都不要轻易放弃。直到他们顺利通过路考,彼此敞开心扉,共同实现自我救赎。更确切地说,是通过与对方共患难,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救赎和自己的精神救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了。

合格驾驶员的必修课——尊重生命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春生问马骁:对于一个车手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马骁回答说,他技术熟练,头脑稳定。春生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司机首先应该尊重生命。这也是影片的主题。显然,生命是身心的完整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虽然春生和马骁在亲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身心的创伤,但如果他们不懂得尊重生命,很可能会再次遭遇意想不到的灾难,下一次的灾难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从批判的角度看妇女的角色

电影《盲区》的主角虽然是两个男人,但是他们身边的女人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他们的闺蜜和母亲,她们不在电影的剧情线中,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究其原因,她们属于女性角色,而影片想要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女性角色思想,这也是值得推敲的,尤其是如果我们从性别研究的批判性视角来看待影片中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考察她们的性格和作用。

首先,看看马骁。他的第一辆燃气车是因为女友蓝蓝提出分手,这似乎是“红颜祸水”的另一种解读。虽然马骁在澳洲读书时等了四年,带她去大堡礁度假,但她还是坚持要离开他。这些故事情节足以使蓝蓝给观众留下初步印象,而这种模糊的印象后来得到了加强。当她去医院看望马骁却被后者赶出病房时,她并没有像传统道德所期望的那样,毫无怨言地留下来照顾马骁,而是流着泪跑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马骁恍然大悟后拨通了她的号码,她成了电话那头马骁表白的对象。显然,此时的这个设定只会让观众更加同情和敬佩马骁,难免会认为蓝蓝只是一个从反面刺激马骁走向成熟的催化剂。

与蓝蓝相比,马骁的母亲是另一种略带负面意味的女人:她对儿子百依百顺,事事为马骁辩护。显然,她太溺爱了。在某种程度上,她甚至要为马骁的悲伤承担一些责任。春生身边的女性角色是另一种类型,是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不言而喻,他的母亲虽然戏份不多,却把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塑造得非常传神。在父亲不在的情况下,她不仅操持家务,还时不时催促春生和燕子结婚生子,为剧情发展增添了动力。而他的女朋友燕子,扮演的是一个死心塌地,逆来顺受的女性角色,这也成为了目前社会上一个很常见的女性角色的缩影。无论春生遭受什么样的挫折,工作上有多失意,做出什么不合理的举动和决算,直到整整一年无人理睬,燕子依然义无反顾地理解和支持春生。正是因为她的“无底线的包容”,春生的整个计划才得以实施,但难免会让观众觉得这种角色设定把女性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庸”,没有任何的独立自主,还有它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如果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盲区》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是导致男主角悲剧的“坏女人”,要么是完全从属于男性、毫无个性可言的“好女人”,这充分反映了电影创作者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不知这是否也是性别文化意识的盲区?这种盲区思想不就是中国传统性别思想的一个缩影吗?

分裂的社会阶层被极度弥合——太理想化了。

影片虽然围绕两个男主角展开,但他们的社会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尤其是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裂和对立,以及这种分裂和对立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值得深思。虽然影片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甚至做了一些弥合矛盾的努力,但与它所反映的现实社会问题的严重性相比,这种努力显得徒劳无功,甚至是欲盖弥彰。

其中,马小刚在片头出场时,开着一辆环境优雅的宝马,猛踩油门,很容易让观众猜测他是“富二代”的家庭背景。下面的电影剧情也反复印证了这一点:比如马骁父母的穿衣和行事风格;再比如,马骁邀请春生到他家过生日时,观众看到的是装修豪华、带花园庭院的独栋别墅;后来,马骁的父母为残疾人买了一辆改装的宝马,以庆祝他获得驾驶执照。这些剧情设定都在提醒观众,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上层的富裕家庭。

而春生,生活在典型的普通工人家庭。他住在陈日平在一条胡同里的套间里。房间没有任何装修,水泥地面白底白字,卧室只能放一张床。影片中,反映贫富对立的场景不多,但都很耐人寻味。一个是马骁开着豪车在路上故意把大拇指朝下挑,羞辱春生。这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一些富二代对下层民众的傲慢心态;还有一次,在马骁发生事故后,春生听到同事们谈论春生可能会伤害他人。结果另一个人立马说:“富二代活该。”我相信这句话代表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观点,这个细节也生动地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导致的阶级对立和仇富心态。

为了弥合这种社会阶层差距,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尖锐,影片的做法是用超越阶层的友情来做普通人和富二代之间的粘合剂:马骁出事后,他再也没有表现出富二代的傲慢,而是在春生的帮助下,一个个找回了自己;而马骁的父母,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看不起春生的意思,而是平等友好地与他们相处。于是,社会现实中的贫富分化在影片中几乎消失了。这种待遇虽然有教人向善的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贫富分化可能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似乎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因为很明显这部电影所诠释的两个人的感情不太可能发生在现实社会中,也不会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也让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显得有些脱离现实。

从传播功能和观看效果来看,这部电影可以将积极的主流价值观融入流畅的叙事中,因此也具有多重教育意义,比如普及交通法规和文明驾驶常识,倡导关爱残疾人,夸大亲情友情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自强不息等等。但与此同时,这部电影所反映出的男权意识形态和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更值得我们反思和深思。这种小成本大道理的片子不多见,《盲区》显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