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局外人》解读,局外人说了什么

2023-11-06 11:46 作者:岑岑 围观:

44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缪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作家之一。这个头衔也让加缪进入了更多读者的视线。很多人知道加缪,无疑是从《局外人》这本书。

《局外人》本身篇幅很短,只有100多页。但加缪的荒诞哲学在这本书里体现的很深,所以要理解这个故事并不容易。

除了《局外人》,这本书还包括加缪的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无论是《局外人》还是《流放与王国》,故事本身都不容易理解。但两者放在一起,会让人顿悟。

加缪对生存的思考和对荒谬的反抗在这本书里表露无疑。

01.

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妈妈今天去世了,也许是昨天,我真的不知道。”

这是《局外人》的开头,被认为是历史上最经典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角默索是一个“局外人”,这一点在这个开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默索的母亲去世了,但他的表现却特别平静。去养老院办丧事的时候,默索不想看到母亲的遗体,从来没有哭过一次,下葬后马上就走,也没有在坟前默哀。

默索第二天就开始和女朋友混在一起了。

默索的这些表现,都暴露出他在面对母亲的死亡时,并没有表现出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情,而这也将是他最终受审的关键依据。

其他人都在谈论默索的冷漠,但默索并不在意。在小说中,默索多次表示“对我来说无所谓”。冷漠似乎是默索的人生信条。

母亲的去世并没有给默索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或者说任何改变都改变不了默索的生活。

默索是这样解释的:“人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总之,生活几乎和任何事情一样糟糕。这一切都没有实际意义。”

默索对生活的虚无主义态度使小说看起来既真实又虚幻。就像检察官后来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什么是真的!”

失去母亲的默索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女友一起闲逛,和朋友们一起玩乐。在一次事故中,默索杀死了一名阿拉伯人,并因此被捕。

检察官接受了他人对默索的证词,认为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的默索是一个“无耻到极点的人”,判处默索死刑。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默索没有参与其中。作为一个局外人,他看着别人决定他的命运。

行刑前,默索有一种相当奇怪的感觉。他理解母亲去世前的感受。“她一定觉得自己即将获得自由,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为她哭泣。”

这与其说是默索妈妈的感受,不如说是默索自己的感受。去世前,他觉得很幸福。在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真的活了。

02.

真的活下去。

毫无疑问,《局外人》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故事,这一点在几篇《流放与王国》的短篇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出轨的女人讲述了詹妮娜的故事。虽然小说名为《出轨的女人》,但实际上小说中并没有肉体上的出轨。加缪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一个欺骗自己的女人。

詹妮娜和丈夫结婚25年,但在这段漫长的婚姻中,没有一丝爱情甚至生命的痕迹。詹妮娜成了一个流亡的女人。

在一次寻找中,詹妮娜找到了自己的“王国”。在黑暗中,詹妮娜“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生活的负担,放下了对野外或固定生活、生与死的无尽忧虑。”

正如评论所说,“贾妮娜背叛的不是爱情,而是她的婚姻关系。”她从沉重的生活压力中走了出来,找到了真正的生活。

但就在默索最终死去的时候,贾妮娜终于回到了麻木的婚姻,对丈夫说:“没事的,亲爱的。”

在另一部短篇小说《来访者》中,加缪将生活的矛盾和荒谬表现得更加直白。

这位游客讲述了一个叫达路的老师和一个阿拉伯人的故事。老警察把杀死他堂兄的阿拉伯囚犯带到大路。但是大路不想把阿拉伯人交给警察,而是决定放了他。但没想到最后阿拉伯人主动选择了监禁之路...

在《来访者》中,加缪再次表明了人生无意义的态度。在小说中,他写道,“当一个城镇建成后,它繁荣了一段时间,然后消失了。人在这里都是路人,在这里相爱,或者互相残杀,最后都是死。在这片沙漠中,他和来访者都不重要。但是,大路也明白,出了这个沙漠,不管是哪一个,都不可能真正活下去。”

这种“真实的生活”大概就是《局外人》结局的意义,也是加缪在《局外人》和《流放与王国》中一直试图告诉我们的。

02.

加缪与存在主义

加缪一直被批评家们视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但加缪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存在主义者。

所谓存在主义,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类没有道德和灵魂,都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这种思维在《局外人》中确实表露无遗。默索承认,“我没有灵魂,完全没有人性,任何维系人心的道德原则都不能被我接受。”

不仅是默索,连《来客》中的大路都没有社会认同的共同道德和价值观。所以,他认为把杀死自己表弟的阿拉伯人交给警察会让自己良心不安,但他认为放走罪犯是对的。

这种无视道德底线的情节容易引起争议。对此,我们需要明白,《局外人》和《来访者》都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换句话说,加缪对道德的回避是实现其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03.

失败是伟大的。

流放和王国似乎比局外人更难理解。首先,名字容易让人混淆。

批评家认为,“流放是一种现实状态,而王国是一种理想状态。流放比喻人陷入被动孤立的境地;王国象征着人们流亡在外,专注于探索生命的意义。”

流亡与王国之间,是人们对荒诞世界的反抗,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17岁的加缪因为肺结核住院。面对医院里的死亡和孤独,加缪发现了生命的荒谬,但同时激发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他说:“不,不,生活是另一回事。”

所谓的“别的东西”不就是《来访者》里的“真实生活”吗?

无论是默索、贾妮娜还是达路,他们都在通过反抗寻找“别的东西”和“真正的生活”。

从表面上看,三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默索最终被判死刑;詹妮娜回到了麻木的婚姻;大路亲眼目睹了阿拉伯人的囚禁。

实际上,这是失败的。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他们失败了。在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真的活过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