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年度华语恐怖片《咒》,突破禁忌对观众下咒,民俗内容令人后怕

2023-11-05 15:02 作者:岑岑 围观:

一年一度的中国恐怖片《诅咒》上线后,并没有因为恐怖程度而引起热议。反而是导演“过分”的互动引发争议,有粉丝评论“看完觉得很倒霉”。

电影需要被冒犯。看电影不存在所谓的运气不好,而是说明导演的目的达到了,让你相信他所叙述和安排的神秘事物是存在的。

简单来说,诅咒摧毁了一部分粉丝的安全感,电影画面与现实空的边界被打破,第四堵墙被推翻,完成了类似《盗梦空间空房间》的意识植入。

《诅咒》作为一部Z世代电影,为传统民间恐怖片包装了许多现代噱头,比如反复的心理暗示、让主角与观众对话、示范手语、多次打破第四堵墙、增强互动等。

魔咒最恐怖的是女主角“强迫”观众理解邪恶的咒语,模仿她的手势,欺骗大家分享邪恶的咒语。

这也是一些粉丝觉得倒霉的地方。但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这种方式赋予了影片更强的沉浸感。

从体裁上来说,《魔咒》使用的是“手持”镜头,从《布莱尔女巫计划》到《一个幽灵的记录》,mockumentary都流行了很久。之前的韩国电影《昆池延》赚足了眼球。

《魔咒》最惊心动魄的一段使用了Mockumentary的“手持”镜头,其他部分交替使用传统取景,或者手机、平板电脑的“投影”,多屏切换让影片充满Z世代的感觉。

除了技法,《魔咒》继续深化台湾省本土民间恐怖片。从《双眼》开始,其高分恐怖片的故事来源多来自民间文化,包括之前的票房大片《红衣小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来到东亚的恐怖片都喜欢涉足这一领域。比如马来西亚的泰国和韩国合作的通灵传媒,就是一个指向本土文化混合起源的代表作。此前,还有韩国导演罗泓轸的《哭泣》、日本的《异国魔咒》等。

民间恐怖片更贴近亚洲观众的文化体系,这也是该类型片的恐怖之处。民间恐怖电影会打破保护亚洲观众安心的重要屏障,也就是因果律。

在亚洲文化体系中,人们相信善恶有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可循的,也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但是,民间恐怖片并没有遵循这种为混乱的世界寻找规律的安全法则。在这里,文明社会虽然有现代科技、宗教、国家制度的保护,但人们内心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万物有灵论信仰。

于是,在信任与否的边缘,神或灵开始悄然出现。

《诅咒》讲述了女主角李若男深入禁地拍摄原创视频,惹怒邪灵而被诅咒,导致身边人相继死亡的恐怖经历。

最让她担心的是女儿开花了,诅咒在她身上加深了。关键时刻,李若男下定决心,发布视频让大家为女儿“消灾”,分担诅咒带来的可怕痛苦。

在民间恐怖片中,主角通常会踏上寻找上帝的冒险旅程。主角作为现代文明的代表,会与根植于当地人心中的传统信仰发生碰撞。不信与信,对抗与屈服这两股力量同时存在于电影观众心中。看电影的过程好像是在看内心的战斗。被更高的力量吞噬或者入侵其他人类,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这也是《魔咒》导演凯文·柯耍“小聪明”的地方。影片一开始,他摆弄了几个心理学建议的视频,让观众相信意识的力量。如果你深信不疑,你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当观众开始信任,故事就可以讲得更有逻辑,让神秘的过去开始发力。

在民间恐怖电影中,总有一小群人守护着一个神或灵。接受祭祀和祭祀的神灵往往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而且,这些神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心中也不是刚刚够。他们往往残忍、霸道、强大,与一方土地、一方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索取和惩罚,很少表现出仁慈。

守护神的普通人为了保护血族,满足自己的私欲,也会在某些时候行为怪异,滋生恶意,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恐怖行为。

《魔咒》中,女主角一行人进村,不满当地人的拜神仪式,误入禁地,无意中释放了恶神,受到诅咒,给全村人和自己都带来了灾难。

我一开始信错了神,只能代代守护。当这群守护者的努力因为主角和一群外人的介入而失败后,神灵的力量从当地的角落蔓延出来,进入文明世界,恐怖的感觉开始在皮肤上攀爬。

更可怕的是,通过神灵的眼睛,我们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魔咒女主角推翻了“人心向善”的默认规则,从一开始就害人害己。一开始,有同理心的观众不断与主角共进退,希望这对母女能化险为夷,但最后却遭到了诅咒,恐惧的感觉挥之不去。

女主角李若男最后的告白是剧情最精致的谜题。有了它,这个关于“魅力”和“祝福”的故事才能自洽完整。导演为了请你进瓮,深刻体会人性的复杂,故意推倒了第四堵墙。

这样,诅咒也刺穿了传统恐怖电影中为观众预留的安全区域。观众进入这个区域,在观影过程中经历各种恐惧。当他们离开电影院或者放下手机时,电影世界里的恐惧不会像以前那样消散。女主角说实话的时候,好像是在说,就算你看完电影,诅咒也不会消失。

民俗恐怖电影唤起的是对不可知事物的敬畏,观众会回望自己的文化根源,意识到人的渺小和处境的荒谬。古老信仰的残忍和利己,通过现代文明的别样方式,在互联网和数字屏幕上,留下了复活的悠长气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