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爱德华四世和“造王者”为何从同仇敌忾到兄弟参商

2023-11-05 14:59 作者:岑岑 围观:
同仇敌忾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有五个长大成人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克拉伦斯公爵莱奥内尔,兰开斯特公爵约翰,约克公爵埃德蒙,格洛斯特公爵托马斯。

黑太子和克公都比爱三先死。黑太子之子理查二世继承爱三的王位,杀了格公,并在兰公死后没收了他的庄园,于是被兰公世子即后来的亨利四世夺位并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黑太子一支绝嗣。亨四建立的王朝史称兰开斯特王朝,为金雀花王朝的分支。

后来,因为亨利六世无能且有精神病,老约公的孙子第三代约公理查开始崛起。

三约的妻兄第五代索尔斯伯里伯爵理查·内维尔是亨四的外甥,他和与自己同名的长子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最初其实是亨六的支持者,后来因为亨六的宠臣第二代索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在珀西-内维尔之争中支持前者而与全族一起站队与二索为敌的自家姑爷三约,十六沃更在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率先发起进攻,一举铲除了二索和第二代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二诺的外甥第八代克利福德男爵托马斯。

十六沃能在父亲生前得到封爵,是因为他娶了沃里克伯爵领的女继承人。

三约掌权后,就以十六沃为加来总督。即使在三约被打压回爱尔兰的日子,兰朝也无力罢免十六沃,即使有一次王后使坏切断了他的补给,然而法军来犯的时候,卡斯蒂利亚和汉萨同盟的舰队路过的时候,兰朝也不得不自打脸,承认保卫海疆非他不可。十六沃也趁职务之便,与法王夏尔七世(也许细心的朋友们还记得他是亨六的舅舅)、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堂而皇之地与担任爱尔兰总督的三约互通有无。

当兰约两派最终兵戎相见,十六沃更是约党的重要领军人物,在1460年7月的北安普顿一战中,他与叔叔福肯堡勋爵威廉和约公世子爱德华并肩作战,仅仅花了半小时就大获全胜,不仅俘获了亨六,还干掉了兰党的白金汉公爵等。

三约仗着母亲有老克公的血统,重提继承权问题,被《调解法案》确定为亨六的王位继承人,引起了亨六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不满。1460年底,在第一次圣奥尔本斯之战中丧父的第三代索默塞特公爵亨利、第三代诺森伯兰伯爵、第九代克利福德男爵约翰组成复仇者同盟,在韦克菲尔德一战中击杀了三约和三约的妻兄第五代索尔斯伯里伯爵理查·内维尔,还分别杀死了三约的次子拉特兰伯爵埃德蒙和五索伯的一个儿子托马斯。

约世子爱德华和十六沃这对表兄弟同时与兰党结下了杀父杀弟之仇。

并肩创业

爱德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第四代约克公爵,并以朝廷背信弃义杀了他的储君父亲为由讨伐朝廷。由于都城伦敦已经和兰党军队交恶,他和十六沃轻松得到了伦敦的支持,在进入伦敦后,被宣布为爱德华四世国王。

但是之前,十六沃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他把亨六带上了战场,然而战斗失败了,亨六被兰王后救了。所以这时候的局面,是分别以红白玫瑰为号的兰约两党各有一个国王。

所以爱四需要消灭敌人,巩固统治。

在费里布里奇一战中,十六沃与叔叔福肯堡勋爵击杀了仇人九克,却因为大腿受伤,在次日的战斗中没有太多出力。

那是一场暴风雪中的血战,约党完胜:击溃兰军主力,仇人三诺授首。这就是英格兰史上最大规模及伤亡最惨重的战役——陶顿战役。更重要的是,亨六全家即将因此出逃,爱四的王位稳了。

可以说,爱四能坐稳王位,他的母族内维尔家族居功至伟,而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前面说到的兰党成员二诺和白公都是内维尔家的姑爷,三约的连襟,和三约一样都是十六沃的姑父,也都是爱四的姨父,然而刀剑无眼,他们都死在了妻族的手中。相比于莎士比亚的剧作中父子互杀的情节,这其实都不算什么了。

母族劳苦功高,爱四当然要论功行赏,于是把舅舅福肯堡勋爵提拔为肯特伯爵。至于十六沃,因为继承了父母的产业和爵位,在收入上已经是国王以外的全国第一人。但爱四还另外任命他为海军上将兼兰开斯特公爵领地管家,并继续担任加来总督。他的弟弟蒙塔古勋爵约翰,受封为诺森伯兰伯爵——三诺被宣布为叛臣,他的爵位当然要收归国家重新分配了;另一个弟弟乔治已经出家了,就提拔为大法官、约克大主教。

与此同时,兰党王室不甘失败,先后求助于威尔士、苏格兰、法国等,寻求反扑,甚至还夺取了英格兰北境的一些城堡。十六沃把它们都夺了回去。

眼看天下暂时太平了,十六沃就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虽然北境又有叛乱,但在爱四和十六沃的恩威并施下,也翻不起什么大浪。甚至当初兰党复仇者同盟的唯一幸存者三索,竟然也入朝请求原谅,和爱四尽释前嫌,谈笑风生。

虽然,1464年,三索逃了,但如此小事何需十六沃出马,他弟弟约翰就足够了。赫克瑟姆一战,三索伏诛。

1465年,流亡中的亨六被出卖移交伦敦塔。爱四对他仍然以礼相待。

眼看兰党群龙无首了,约党可以安享太平了。

但是,没几年,承平已久的约克王朝就乐极生悲了——爱四和十六沃这对曾经并肩创业的表兄弟,竟然反目成仇。

君臣陌路

其实,早在1464年,危机就已经埋下了。

当时,十六沃认为英格兰应该和法国建立友好关系,建议表弟爱四迎娶法王路易十一的小姨子,和法王做一对连襟。但爱四却说自己已经娶了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阵亡的兰党约翰·格雷爵士的遗孀,还带着两个儿子。

虽然爱四夫妇婚后和谐美满也是国家之福,但是爱四堂堂国王,娶亲竟然不为政治大局着想,还给敌对势力当接盘侠,伤心之下,十六沃竟然不顾国王的颜面,指控王后及其母行巫术。

王后的父亲本是亨五的弟弟贝德福德公爵约翰的下属,母亲本是贝公的遗孀。

虽然从提拔乔治、安排十六沃护送亨六回京来看,爱四并没有因此对表兄有什么芥蒂,1466年,他还派十六沃去和法国、勃艮第开展外交工作。但十六沃操心表弟的后宫也绝不是闲人多事,因为很快事实就会证明,表弟的后宫的确会影响他的政治前途。

他的叔叔肯特伯爵虽然是一员得力干将,但早在1463年就死了。

爱四开始扶持妻族了!

首先,1465年,伊丽莎白王后就让自己的弟弟约翰娶了十六沃守寡的姑妈诺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约翰年方二十,凯瑟琳却已经65岁了,娶富婆夺产业,王后打的一手好算盘,背后没有国王支持,你信么?

年轻人如此,老人更不用说了:王后的父亲理查突然成了国丈,不仅受封为里弗斯伯爵、财政大臣、内务总管、东南海岸五港总督,还插手外交,在十六沃被迫和法国人虚与委蛇的时候,爱四已经听老丈人的话和勃艮第签署盟约了。

不仅如此,爱四还拒绝十六沃把大女儿伊莎贝尔嫁给爱四的三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

十六沃没有儿子,默认大女儿是继承人;爱四的二弟如前所述早已被杀,故乔治是爱四现存最年长的王弟。

此外,爱四还罢免了十六沃的弟弟乔治的大法官一职,给十六沃敲警钟。

觉察到风向不对,十六沃渐渐不再参与国务。即使1467年出现了他同情兰党的流言,他也拒绝亲自入朝自辩。随后,他在加来的副手也被卷入兰党复辟阴谋。

十六沃觉察到了,兰党复辟有市场,就意味着爱四的统治动摇了。

野心勃勃的王弟克公也因为对兄长不满而到加来和十六沃谈心,顺便也就娶了伊莎贝尔,让兄长的圣意见鬼去吧。

于是,十六沃在英格兰北境煽动叛乱,杀掉了国丈理查,更没放过国舅约翰。想做我姑父?下辈子吧。

十六沃还活捉了爱四,交给弟弟乔治主教看管。但是,没有国王,秩序混乱,十六沃只能放了爱四,寻求和解。

一手将爱四推上王位的内维尔家族现在只剩诺森伯兰伯爵约翰·内维尔因为感激爱四把死对头珀西家的爵位封给了自己,满足现状,并没有和兄长一队,仍然陪同爱四回京。

这时候正好三诺一直被囚禁在伦敦塔的遗孤表忠了,爱四觉得内家靠不住,不如拉拢珀家,就复封其为第四代诺森伯兰伯爵,迫使约翰·内维尔腾出爵位,再改封约翰为蒙塔古侯爵,看似高了一级甚至超越了兄长十六沃,却由实封变成了虚封,明升实降。

其实爱四又给约翰补偿了地产和年金,再封约翰的世子乔治为贝德福德公爵(前有弟弟封爵超哥哥,后有儿子封爵超爸爸……),有意招为驸马。但在外人,也包括约翰自己看来,老诺森伯兰伯爵复封,就是爱四和内家撕破脸了。

爱四的亲妈塞西莉仍然试图让儿子们和侄子们团结一致。但是,爱四此举亲手将母族最后的忠臣推到了对立面。

双方妥协数月后又发生了这事,十六沃觉得和解无望,就设计伏击爱四,未果,携女婿克公出逃,因为回加来的道路断了,就投靠法国国王路易十一。

而路易十一这边还有前朝兰朝的王后和太子。他寻找到了机会,让十六沃和兰王后握手言和,结成新的同盟。

十六沃还有个女儿安妮,本来是要嫁给爱四的小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的,既然撕破脸了,婚约也就不作数了。正好兰太子爱德华也是单身,那还说什么,两方联合,还有比联姻更好的保障吗?

而他们的共同目标,当然就是复立前朝国王亨六!

十六沃的策略也很简单,继续在北境煽动生事,等爱四去镇压了,他再和克公回国;等爱四闻讯南下的时候,就由蒙侯从北面夹击。

爱四出逃到勃艮第。十六沃复立了亨六。至此,约、兰两朝国王他都拥立过了,他因此人送外号“造王者”。

最终对决

由于亨六精神不稳,十六沃就是事实上的权臣,他有把握亨六比爱四更听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他也许想起了他也是兰家的甥孙,至于他有没想起是谁杀了他的父亲和弟弟就不知道了。反正人死不能复生,立足当下最要紧,二边、二诺、四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十六沃成功了,路易十一作为他的支持者,当然有立场向他提要求索取回报:协助他对付勃艮第公爵。十六沃觉得这要求并不过分,加上自身也有些飘了,就同意了。

当时的勃艮第公爵是好人腓力的儿子大胆夏尔,娶了爱四的妹妹玛格丽特续弦,但对前来避难的妻兄原本也不感冒。然而眼看英法两国联手要对付自己了,他也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先实现一个力所能及的小目标:全力支持爱四回国复位,先把十六沃打倒再说。

按十六沃的预期,兰王后和太子得知他成功了以后,就会从法国率援军回来与他会合。但是,因为天气原因,兰王后耽搁了。

十六沃的叔叔肯特伯爵没有成活的嫡子,只有一个庶子托马斯,所以肯特伯爵领没有传下去。十六沃造反的时候,就把加来的舰队交给这个堂弟托马斯指挥,也委以阻拦爱四回国的重任。但是,爱四避开了托马斯的阻截。

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来了,不该走的也走了。原本克公登上十六沃的战车,图的是自己当国王,当爱四下台,他们的母亲塞西莉也因为偏心他而在十六沃宣布废爱四为庶人的时候附和。怎么绕了一圈,王位成了兰家的?

虽然因为爱四被废,十六沃承认克公作为约家的继承人成为约克公国的主人,并许诺太子之后就是克公继位,但十六沃让自己的小女儿当太子妃,克公越发觉得表兄兼岳父在开空头支票诱惑自己白打工。

克公背弃了十六沃。他觉得还是重新拥立自己兄长的好,一旦成功了,可以将功折罪,做回国王的弟弟也可以回到原本就靠前的继承顺位。

1471年4月,爱四和十六沃这一对曾经同仇敌忾并肩创业的表兄弟,终于在巴内特迎来了最后的对决。

十六沃知道自己和爱四必有一战,赶紧召回堂弟托马斯,但是,托马斯没能赶上。

即便如此,兰军仍然人数占优。兰党的牛津伯爵首战告捷,打败了约党的黑斯廷斯勋爵,追杀一阵后返回战场。但是,那天有雾,牛伯的军队迷迷糊糊走到了队友蒙侯的后方。

蒙侯不明所以,以为是约党的预备军杀来了,下令放箭。

牛伯见状,只当蒙侯又想做回约党忠臣了,大喊:蒙侯叛变了!

牛蒙两军内讧互杀了事小,得知自己的阵营有叛徒,整个兰党的军心都散了。

等雾散了,爱四看到兰军一片混乱,真是天助我也!

这回,约党的预备军真的来了。就在这当口,又传来了第三代埃克塞特公爵亨利·霍兰阵亡的消息。

三埃其实是三约的大女婿,也就是爱四的大姐夫,但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的祖母是亨四的胞妹(十六沃差一点,他的祖母是亨四的异母妹),他对兰朝死心塌地,因此在约朝被废为庶人,驸马地位也名存实亡。

虽然事实上三埃虽然受了重伤其实没有死,但这一假消息足够让兰军雪上加霜了。

蒙侯死了,没人说得清楚杀死他的是队友牛伯还是他曾经的战友约军。

爱四下令,一定要活捉十六沃。如前所述,只要当事人都活着,再大的仇也不是没有说开的余地,血浓于水,也许他的表兄还可以重新回到他身边。之前不管十六沃闹得再大,加来总督的职位他一直为他保留着。

爱四还需要再打一些仗以摆平兰朝的余党,恢复自己的王位,但是,“造王者”十六沃的故事,已经谢幕了——不知是命令没传达到位,还是有小兵贪功,抑或是爱四的命令本就不是出自真心,最终传来的仍然是他被击落马下不幸丧命的消息。

后来,爱四将十六沃和蒙侯的尸体带回京城,先在圣保罗大教堂展览,告诉天下此二人已经死透,再将他们的尸体交给他们的弟弟乔治主教安葬。时过境迁,后人们已经寻不到二人的葬所。

蒙侯世子的驸马之约当然也就不作数了。如果蒙侯有水晶球,知道十多年以后爱四的大女婿是什么地位,不知他会不会改变当初的决定。

后世史学家对十六沃褒贬不一,肯定他的精神和威望,否定他膨胀的权欲和野心,还有的认为他的军略被自己的学生爱四青出于蓝了。

重用妻族,得罪母族,爱四当然有责任,但事实上,十六沃面临的是古今中外众多功臣们都曾面临过的困境,这也是他与自己一手扶持上位的表弟最终分道扬镳的根源:

没有哪个握有实权的君主,会容许像他这样妨碍王权的角色一直存在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