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妖猫传深度解读,妖猫传垃圾电影,把一个红颜祸水杜撰的那么伟大

2023-11-05 02:33 作者:岑岑 围观:

桓大司马|文

《妖猫传》这个片子,虽然剧情有点无语,但是部分的呈现了大唐气象,那种开放、自信的心态确实是久违了。此片涉及了大量的唐朝历史,虽然最后没怎么讲圆,但深厚的背景感是做出来了。如果对这些背景不了解的话,看片可能会一头雾水,下面大司马对此片的背景稍作介绍。

李白与白乐天

影片中的白乐天就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是诗仙李白的小迷弟。

李白一出道就震惊大唐,深得唐玄宗敬重的贺知章管他叫谪仙人,“燕许大手笔”之一的许国公苏颋则说李白“天才英丽”。李白不久就供职于翰林院,狂放不改,留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佳话,不愧是盛唐风流的代表人物。

《妖猫传》中的李白

不过,李太白虽然在自己的诗里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并不像影片中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写给韩朝宗的与《韩荆州书》,献给玉真公主的《玉真仙人词》,献给唐玄宗的《大猎赋》,都不乏理想对现实的妥协。

到了中唐,李白已经成为许多诗人的偶像,但其中并不包括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与李白的创作实践并不合拍。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信中说: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白居易对李白其实不太以为然,他认为杜甫更关心民间疾苦,对老杜的评价在李白之上。为了民间传播,白居易甚至要求自己的写的诗要老妪也能明白才算完工,但这种过于现实、略显庸俗的诗学观也限制了他的成就。

《妖猫传》中的白居易

白乐天之诗,古体胜于近体,近体中绝句又胜于律诗,律诗中五言又胜于七言,其古体中,一般又以民间疾苦以外的题材为高。跟他更相似的其实是苏轼而非李白。

苏东坡深受白居易影响,连律诗也走的白居易的二三流套数,但苏东坡才雄学博,英雄欺人,好比乔峰打太祖长拳也胜过少林和尚用七十二绝技,其律诗即使走白居易的路数,成就也胜过大多数走杜甫正路的宋人。

不过,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日本流传极广。诗这种文学体裁,别的国家隔着文字的鸿沟,毕竟难以体会到十分精妙之处,所以大诗人之中白居易这种比较浅显的在日本就备受欢迎,影响力远在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之上。

日本平安时期,大江唯时的《千载佳句》收诗千余首,白居易一人就占了五百多首,《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则在小说中引用白居易诗100多首,日本大文豪菅原道真也特别推崇白居易。

以白居易与日本的渊源,出现在影片中是十分合适的。

晁衡与空海

阿部宽饰演的晁衡,与染谷将太饰演的空海,都是日本派去唐朝的遣唐使。

日本对大陆一直是有野心的,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争雄时期,日本也深度介入,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国还有殖民地任那日本府,百济被唐朝消灭后,王室扶余氏也是选择流亡日本。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为接应百济复国运动,日本派出战舰四百艘,水军数万人支援,结果白江口一战,唐将刘仁轨以少胜多,大破日军,日本对唐朝心悦诚服,开始组织大规模的使团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这些遣唐使都是日本国内的精英人物,而晁衡在他们里面又出类拔萃。

《妖猫传》中的晁衡

晁衡出于日本高官世家,本名阿倍仲麻吕,自幼酷爱汉学,入唐后又在国子监深造,最终凭着卓越的文才和出色的见识,竟然考取了科举中最难考的进士科,出仕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最终当到了安南都护的高官。

晁衡在外交上对日本使者悉心指导,使唐玄宗对日本好感大增,将日本从使团座次的第三位调整到第一位,越过强国吐蕃、君子国新罗,对日本有大功焉。

晁衡亦是文采风流之士,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诗人颇有交往,感情深厚。许多诗人对晁衡都有赠诗,最著名的是李白听到晁衡在回国途中遇海难而死的传闻,伤心而作的《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滞留唐朝数十年后,试图回国,因海难漂回中国,未能如愿,最终病逝于唐土。

空海是晁衡的后辈,与晁衡在政治上的显赫不同,空海大师在文化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妖猫传》中的空海

空海大师原名佐伯真鱼,出身于日本四国岛东北部的赞岐国,处于濑户内海沿线的海路贸易覆盖范围内,离日本的京畿也不是很远,是日本比较发达的地区。

空海在入唐之前已经出家为僧,来唐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法。经过一番选择,空海最终拜入密宗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学习无上密法,得到真传之后,回日本开创真言宗,亦称东密,与最澄所传的台密并为日本密宗的两大宗派。

除了在佛法上开宗立派,空海大师还发明了日本字母的平假名,他又是日本的大书法家,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并称三笔。但以上这一切都还不足以说明其文化地位,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遍照金刚。

遍照金刚是惠果赠给空海的法号,空海以遍照金刚为名,撰写了《文镜秘府论》,是中古时代一部杰出的文学评论巨著,后世中国宋元明清的文学评论家说明问题时,都常引用此书内容,可见其影响之大。

空海大师身为日本人,却能写出一部影响古代中国人的巨著,不愧是震古铄今的文化巨擘。

李隆基与安禄山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开创开元盛世,后期制造天宝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评价的君主之一,而开元、天宝两种气象的转变过程,就是胡人安禄山飞黄腾达的过程。

李隆基晚年,乱政的原因不全是年老昏聩,更多的是因为私心。李隆基试图凭借前期执政积攒的绩效,来完成大唐王朝的公权私有,要把煌煌大唐的亿兆子民变成李家的玩物,所以大力推行恩幸政治。

李隆基用李家的远房亲戚李林甫、外戚杨国忠为相,用义子王忠嗣统帅西北军,养子安禄山统帅东北军,以个人关系取代国家政治,保他李家江山万万年。所以无论杨国忠、安禄山怎样胡作非为,李隆基都会保。

《妖猫传》中的唐玄宗李隆基

大家认为安禄山是胡人,所以要造反;安禄山掌握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力,所以要造反,其实还有没看到之处。

胡人本身未必为乱,安史叛军的对头哥舒翰、白孝德、荔非元礼、仆固怀恩也都是胡人,却坚定的站在唐朝政府一边。

予以重权也未必为乱。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四镇节度使,比安禄山还多一镇,依然是大唐王朝的忠臣,他的门生郭子仪、李光弼还是日后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

只有当王忠嗣出于公心,拒绝为李隆基攻打吐蕃石堡城,以免徒伤士卒之命,却得到先罢官后暴毙结局的时候;当安禄山因为擅长表演对皇帝个人的忠心,即使在东北败仗连连也一再加官进爵的时候,安史之乱才成为必然。

李隆基确实造成了安史之乱,却不是因为昏聩,而是因为私心,这倒与影片里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马嵬兵变与杨贵妃

安史之乱虽然动静很大,但如果不是李隆基的瞎指挥,叛军未必攻得下长安。

当叛军趁全国来不及反应,席卷河北之时,唐朝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已经募兵在河南节节抵抗,虽然每战必败,但也在消耗叛军的锐气,结果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认为二人作战不力,将他们斩杀。

接下来,哥舒翰率领西北军入援,据守潼关,叛军一筹莫展。河北州县在经过最初的蒙圈之后纷纷反正,郭子仪、李光弼准备率朔方军直捣叛军的老巢范阳,李隆基又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逼哥舒翰出战,导致西北军崩溃,潼关失守。

李隆基在军事上宁愿听家奴和外戚的话,也不愿听大将的话,最终不得不放弃长安,逃往四川。而杨国忠一早自任剑南节度使,四川依然是杨国忠的地盘,依然是杨国忠与李隆基胡作非为的好地方。

被迫出逃的士兵,把怒火集中在奸相杨国忠身上,在太子李亨若有若无的组织下哗变,砍死了杨国忠,而杨国忠实际上是李隆基的代理人。他们为了避免被反攻倒算,必须逼迫李隆基换一拨代理人或者干脆取消代理人,所以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必须死。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平心而论,对于安史之乱,杨贵妃并没有什么过错,杨国忠不是她要李隆基用的,是李隆基为了推行恩幸政治才重用和纵容杨国忠。可以说李隆基利用了杨国忠,也利用了杨贵妃,但到头来下至兵卒上至皇帝,却把责任推到杨贵妃头上。

毫无责任的杨贵妃用生命给李隆基买了单,故作姿态的李隆基却被视为天子中的情圣。难怪聂绀弩要写诗嘲讽:少女玩过又赐死,居然多情圣天子。

当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时,危机已经过去,并不像影片中说的,如果李隆基亲自下令处死杨贵妃,会失去权威,被乱兵杀死。因为从秦汉以来近千年,皇帝都是一个绝对化的存在,整个社会已经被皇权驯服,大家已经习惯了只反奸臣,不反皇帝。

陈云樵与陈玄礼

在影片中占有很多戏份的陈云樵,是唐玄宗时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儿子,但他其实不太可能担任金吾卫的官员。

《妖猫传》中的陈玄礼之子陈云樵

唐朝禁军分南衙、北衙两块。南衙就是以府兵制为基础形成的十六卫,是政府的部队,拱卫京城;北衙则是唐朝功臣子弟组成的皇家私人部队,守卫皇帝居住的大明宫。

随着府兵制的崩溃和皇权的扩张,南衙禁军日益萎缩,北衙禁军日益壮大。唐玄宗时,北衙禁军包括北门四军,及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以及后来宫廷马政系统组建的内飞龙兵。

而陈玄礼,就是左龙武军的统帅。他从早年就跟随李隆基消灭安乐公主和韦后,深得李隆基信任,得以统帅禁军。

安史之乱时,南衙禁军早已名存实亡,北衙禁军也因为平叛而损失惨重,唐玄宗西逃时,跟从的卫士只有龙武军、内飞龙兵各一两千人。

龙武军由陈玄礼统帅,内飞龙兵则由太子李亨率领断后,侍奉李亨的宦官李辅国出身飞龙厩系统,对飞龙兵也有很大影响。

于是陈玄礼与李辅国串联,在马嵬(wéi)驿鼓动兵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也有说法认为太子李亨、陈玄礼之间并未主动串联,而是兵士偶然哗变,使他们因缘际会,出现在前台。

但是,无论是否有串联,陈玄礼都不是太子的人。马嵬之变后,陈玄礼跟李隆基避难四川,又一起回到长安,已经成为唐肃宗的李亨担心老爹利用这些旧部复辟,把高力士、陈玄礼等人都赶出宫去,自然也不太可能起用陈玄礼的儿子继续担任禁军军官。

贞元与李诵

影片中故事发生在贞元末年,贞元是唐德宗年号。妖猫杀完唐德宗以后,接下来要杀的李诵,就是唐德宗的太子,日后的唐顺宗。

唐德宗生长于开元盛世,从即位伊始就试图恢复开元盛世的荣光,奈何时移世易,国运不彰,几次平定藩镇的战斗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招致了评判军的叛乱,连国都长安都丢了。

唐德宗晚年为了加强皇权,用宦官组建内朝,形成制度,并且大肆聚敛,日益成为孤家寡人,与影片中的凄凉形象有些相似。

唐德宗之子李诵身体一直不好,在德宗死前一年竟然中风,不能言语。李诵即位后,东宫官员王叔文、王伾掌握朝权,试图改革,但因急于求成且根基不稳,被朝臣和宦官联合推翻,李诵也被迫让位给儿子唐宪宗,成为太上皇。

此后不到半年,唐顺宗去世,有人怀疑他是唐宪宗和宦官所杀,也有人认为他是正常死亡。

无论如何,唐朝皇室内斗与残杀无数,都是李世民开的好头。

《妖猫传》的背景就介绍到这里,祝大家观影愉快!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