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决胜法庭是真实事件吗,决胜法庭的演员名单

2023-11-04 21:44 作者:岑岑 围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戏是一种消遣,戏归戏,现实归现实。两者不会混淆。但是不能保证。有时候,有些人会把屏幕上的东西和线下的真实情况搞混。

比如几年前,有一部很红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国内某著名歌手看完这部电影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称,这辈子再也不踏足日本。我们都知道邻国在过去的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遭受的苦难。然而,根据一部虚构电影中的此类言论,歌手显然混淆了剧情与历史。

我在办案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的当事人跟我说,他在侦查阶段的口供都是假的,受不了刑讯逼供,就胡乱编的。我告诉他,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推翻有罪供述,但他本人对在法庭上还原真相充满信心。他告诉我,他看过央视播出的一部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他认为现在的司法非常公正透明,法官也非常认真负责。他相信他一定有一些推理。

很少有人会把穿越、格斗、武侠、无厘头的影视作品和现实混为一谈。但有些影视作品,或因选择了真实的历史背景,或因选择了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因选择了真实的历史事件,或因选择了真实的制度框架,虽然主要内容是虚构的,但一旦播出,就可能产生与现实挂钩甚至取而代之的社会效果。正是因为某些电影或电视剧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所以近年来很多部门热衷于拍摄影视作品。既有特定时期的特定作品,也有特定题材的特定作品。这些作品除了所谓的娱乐性和经济效益,还有更深层次的追求。

戏剧《决定性的法庭》正在上演。这部剧取材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真实框架,当然对社会普法非常有利。比如这部剧,大家优先考虑找律师,而不是找关系。即使是犯了罪的人,也想通过制造证据来脱罪,而不是直接花钱摆平办案人员。剧中的两个律师都有法治理想,办案都不靠掺合,也不靠欺骗。律师工作有尊严,在司法人员面前不必卑躬屈膝。甚至认为从“坏人”身上赚很多钱是正常的。即使律师为有罪的人辩护,也能获得司法人员的谅解。剧中甚至有这样一句精彩的台词:“控辩越精彩,国徽越鲜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对律师这个角色的理解比一些知名法学教授更靠谱。

在这部剧中,破案主要靠侦查技巧,办案主要靠客观证据,证人出庭作证很正常,法官中立公正。公安和检察院配合天衣无缝,警察和检察官正直、听话、无私。在这样的司法环境中,任何邪恶都会被绳之以法,任何无辜都会被还以清白,正义将成为司法过程的唯一目的。所谓当庭果断,就是一切都在法治的轨道上,法律是永恒的主角。

我做检察官七年多,做刑事律师近六年。看这样的剧,我比很多人更有感触。但是,戏终究是戏,现实终究是现实。刑事诉讼的现实是怎样的?毫不夸张地说,立案靠关系,办案主要靠口供,证人基本不出庭,法官大多偏向检察官。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环节可能不在法院,因为很多刑事案件根本不二审。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只相信关系,根本不相信律师。律师队伍也参差不齐,有的律师甚至成了持证的司法黄牛。能够并敢于在法律轨道上认真辩护的律师少之又少。律师的作用不仅难以被普通大众所理解,也难以被体制内的司法人员所认可。

所以这部剧虽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联合出品,中国检察出版社联合出品,虽然这部剧的一些场景和台词非常贴近真实的司法过程,但仍然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总之,这是理想,不是现实。诚然,按照剧里的说法,只要执行现有的法律规定,我们的司法完全可以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执行层面的人的问题。

“立法够好,关键是执行不到位”。这是一个很有市场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正义只依赖于一群聪明、勇敢、正直和尽责的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但问题是,如果一个制度依靠一个完美的人来执行正义,那么这个制度本身也未必完美。制度的真正作用不是别的,恰恰是让那些不够聪明、不够勇敢、不够诚实,甚至有时愚蠢、贪婪、自私的人,能够从中找到并维护正义。制度存在的前提是应对人性中的恶。如果每个人都是天使,制度真的无所谓。

一些正能量可以提振心情,但是把它当药吃是治不了病的。给这样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赋予太深的意义或者问太多的问题,真的有点完美主义了。我只是担心,如果充斥荧屏的影视作品只注重塑造美好的画面,缺乏深刻的现实主义和批判性,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我们教育体制中的固有缺陷。比如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观察一切社会问题的逻辑前提,但如果你连真实和虚构都分不清,又怎么能让他独立思考和判断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