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斗牛donew,斗牛经典视频

2023-11-04 20:05 作者:岑岑 围观:

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阪天寒地冻,凛冽的寒风瞬息不停地从地上刮起来。人们内心苦闷、彷徨,极欲寻求出口和新生的心情,从未如此强烈。

《斗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社副主编津上被演出商田代以"赌一场"为诱饵,为组织一场斗牛比赛在寒冬中多方奔走,最初踌躇满志、胜券在握,却以失败告终。

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阴冷、衰败的气息。除了牛和牛之间的搏斗之外,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和拉扯贯穿其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津上发自内心的孤独,放手一搏的赌徒心理以及在其支配下做出的种种戏剧性选择。整部小说就像一出令人屏息的斗牛比赛——津上好似一名斗牛士,倾尽全力与现实搏斗,赌上了自己的事业、前途和爱情。但鹿死谁手,却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斗牛》的作者井上靖,是日本当代久负盛名的诗人、作家, 一生著作颇丰,被日本评论家誉为"置座于文坛顶峰的大师"。他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尤以《敦煌》、《孔子》等中国历史小说被国内读者熟知和喜爱。《斗牛》这部现实主义浓厚的中篇小说,是井上靖的成名作,获1950年芥川奖。翻译到中国时,收录在小说集《猎枪.斗牛》中。

《斗牛》对日本战后社会现象和个人内心挣扎的真实刻画,在井上靖诸多作品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人公津上也被认为是井上靖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这场日本战后阴冷衰败背景下的一场"豪赌",寓意深远。本文将从写作背景、人物塑造、小说主题三个方面,对这场"豪赌"进行解析。

写作背景:战后真实的日本现状和作者本人的经历,催生了这部小说

读《斗牛》的时候,有一个疑问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

《斗牛》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12月,由于当时整个大阪的气氛非常低迷,百废待兴,所以主人公举办了斗牛这一万众参与的赌博活动,试图将麻木的群众心中的热情唤醒。

而在现实中,大阪城也确实亟待复兴。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军的轰炸机就像一位冷艳的绝世佳人,对大阪先后光顾三十余次,大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漫天掉落的燃烧弹将这座历史名城投入火焰构成的牢笼,烈焰狂欢之后仅余残破的废墟,商业中心荡然无存,大阪曾引以为傲的工业能力也陷入瘫痪。

空袭后的大阪

对战争造成的创伤和毁灭性打击,井上靖感同身受。1937年短暂的入伍经历,让他看清了战争的残酷;回国后十余年的记者生涯,又让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眼睛,看清了日本战后的社会乱象:社会各阶层的崩塌、重构,经济衰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当权者、投机商和暴发户却如鱼得水。

严酷的社会现实,民众的麻木、迷茫、苦难,汇成一股不吐不快的强烈欲望,激荡在井上靖的心中,让他萌发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想写一部随心所欲的消遣小说。……意念之切,甚至到了即便写出一部杜撰性的作品也满足的程度。"

于是,《斗牛》、《猎枪》、《冰壁》等一系列现实主义浓厚的小说破空而出,它们注定不是消遣小说,而是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了战后初期真实的日本。

1937(昭和12)年 井上靖(左后)、伊藤、土屋、西川

人物塑造:鲜活的人物群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乱象

可以说,《斗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人物的塑造。人物性格和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情节发展。除主角津上外,津上的情人笑子、演出商田代、暴发户冈部、投机商三浦的形象也都非常鲜活。他们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好似《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幅幅民俗画,拼接出了大阪众生相中极具代表性的一角。

①津上:孤独、好赌,百折不挠的人生斗士

《斗牛》是在八十年代被介绍到国内来的,我查阅了随后相关的书评和文献资料,发现人们对主人公津上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肯定他开拓艰难事业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孤独感,认为这是作者的局限和小说风格的表现。而实际上,小说人物的性格是与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津上的孤独与赌徒式的奋斗,与作者井上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同时很大程度上受战后日本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者的孤独经历给小说人物留下的印记:

井上靖为什么塑造出这么一批以津上为代表的人物呢?他自己说:"这是我在儿童时代到青年时代之间,自己给自己植入了不少失败感和孤独感的原因吧。"

井上靖的父亲是一名军医,居无定所,无法给童年井上靖稳定的生活,因此,六岁的井上靖离开双亲,与祖父的小妾——户籍上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在与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相依为命的八年岁月里,井上靖以他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她发自内心的爱,也体味着她内心深处的孤独。

在井上靖的整个成长期间,远离双亲,倍感孤独。大学期间看不到未来,毕业后开始记者生涯后,又受到了当时报社机器的莫大压抑。在那个日本政府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所谓"非常时期",本应真实表达民众呼声的记者,却只能粉饰太平,为军国主义摇旗呐喊,根本没有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机会。这些经历,让作家充满挫败感,内心的孤独愈深,也自然而然地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留下了痕迹。

母亲怀抱中的井上靖

▲小说中真实的日本现状,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推力和催化剂

前文已经说过,战后日本社会的现状是:各阶层的崩塌、重构,经济衰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当权者、投机商和暴发户却如鱼得水。

在这样的背景下,津上37岁就当上了报社副主编,极具创新才能,"既能主持编辑工作,又能在经营管理上起骨干作用", 看似很成功。然而,在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的地位却非常低微,他渴望奋斗却步步受挫,只能陷入深深的孤独。因此,津上有着"不为人所理解、象是某个地方腐蚀而射出磷光似的孤独灵魂"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小说中,作者从多个角度反应了当时各当红阶层对津上奋斗的阻碍和压制:

当权者权力寻租,给奋斗者带来的"正当"阻碍。

斗牛比赛筹备期间,意想不到的障碍接连出现:原先谈好的阪神球场突然变节,经过各种波折好不容易借到手,棒球队又开始诉苦,于是,“又说动了两三个有头脸的人物,事情好歹解决了,但却破费了意想不到的开销。”

走正常途径无法运送的物资,暴发户冈部给铁道部门打个招呼就可以办到。

由此可见,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权力寻租现象颇为严重,当权者利用自己手里的特权,打着规则的旗号,一方面阻碍普通人的奋斗,另一方面为自己谋取巨额私利。

暴发户对商机和财富的贪婪和攫取,必然挤占普通人成功的空间。

津上希望能靠一己之力办成斗牛比赛,实现自我价值;然而,暴发户冈部也看准了斗牛比赛里的商机,想进场分一杯羹。因此他暗中安排演出商田代给津上设置了各种障碍,将自视甚高,实则不谙世事的津上玩弄于股掌之中。事后好不容易回过味儿来的津上无奈地想:"说不定冈部正眨着小眼睛,在什么地方讥笑自己呢。"

在小说的末尾,一败涂地的津上看到个子矮小的冈部达成心愿,趾高气扬地站在斗牛面前挑肥拣瘦,"津上怀着与其说是愤恨,不如说是自卑的心理,盯着冈部的一举一动。"

此处,津上的自卑让人心疼。奋斗者没有出路,靠投机发家的暴发户却手眼通天,无所不能。津上的愤恨和自卑,又有谁在乎呢?

投机商的精明、贪婪和福星高照,给奋斗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制。

津上面对投机商三浦时,会莫名地激起空前的斗志,最终抛却理智,让赌徒心理获胜。对于个中原因,作者分析道:

津上并没有意识到,三浦使他产生抵触情绪的,是迥然不同的另外一种东西:三浦总是福星高照,像是命中注定的,而津上却总是动辄失意,陷入败局之中。两者截然相反。对无疑要胜过自己的人,津上是恨之入骨的。

综上可知,正是因为当权者的掣肘、暴发户的压榨,以及对投机商的恨之入骨,令津上在处处碰壁中逐渐丧失了理智——他一心想要反抗和奋斗,急于体会一展才华后"令人难以置信的那种痴情般的陶醉"。然而,津上以陶醉为目的,势必导致不计后果的赌徒式的行动。事实也正是这样,在主办斗牛一败涂地、同事们纷纷陷入绝望的时候,津上竟"在他孤独的内心深处盘算起夏天以前在东市举办斗牛赛的新计划","在斗牛这个泥沼中越陷越深"。

这是他长期陷入不被认可的孤独而又渴望通过行动摆脱孤独的一种变态心理,津上赌徒式的奋斗,实际上也就是被孤独和现实扭曲了的奋斗。

我们一方面为津上惋惜和唏嘘,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战后初期日本颠倒混乱的黑暗现状,断送了普通人靠奋斗成功的可能,除了竭尽全力、孤注一掷地赌一场,津上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② 笑子:津上内心的映照者,靠赌注决定自己感情的走向和希望

30岁的笑子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他的丈夫和津上是高中同学,在战争中丧生。津上孤身一人,妻子和一双儿女在战争中被疏散到鸟取县,一直未能团聚。二人在孤独中一拍即合。

然而,笑子在与津上的关系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她明白津上并不真爱自己,却仍陷入迷恋无法自拔,甚至自欺欺人地认为:只有自己了解津上孤独的赌徒心理,津上注定不会离开自己。

笑子这个人物的刻画,一方面作为津上性格的映照,通过与他亲近的笑子的眼睛,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窥看到津上的本性:

"笑子觉得还是喜欢这么一个津上,喜欢这个孤独的灵魂像是腐蚀过后闪射磷光的津上,这个谁也不理解的津上。"

津上被田代投下斗牛的诱饵,随即咬住不放,要说是一个新闻记者的灵机,不如说是津上那种不能陶醉的眼睛自不量力要去陶醉的叛逆。用笑子的话来说,这就是津上藏而不露的"赌徒"性格。

另一方面,通过双方拉拉扯扯,纠缠不清的感情纠葛,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希望能从对方获得慰藉,尽管不道德,尽管并不深爱对方,却依然抱紧怀中人。

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下,其实是战后内心伤痕累累的人们的一种聊胜于无的自我满足和欺骗。他们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在小说的最后,笑子也只能加入了这场万众豪赌,将自己和津上的未来押在了斗牛的输赢上,靠这种无法预知的因素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井上靖与妻子

③田代:狡猾无耻的演出商,也是暴发户冈部的走狗。

在小说中,田代可谓冈部忠诚的走狗和马前卒,他一直奔忙于台前,与津上合作推动斗牛比赛事宜,以至于津上最早的时候,并未看出田代背后的人物。或许是出于知识分子对自己智商的自负,又或许是知识分子的清高,津上对田代颇为轻视,认为自己完全处于掌控位置。

从他们初次见面的那天起,津上就十拿九稳地看穿了田代,看穿了他身上演出商的那种属性。以及狡猾、无耻,未牟取钱财而不择手段的性格。不过,津上同他打交道,很少想到自己呀吃亏上当。津上轻蔑对方,对方身上应与怵惕的一切性格,只要细心观察,很快就会纤毫毕现。

随着情节的发展,尤其是冈部作为幕后主使者,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台后,田代就逐渐掌握了主动,其心思深沉的一面也暴露无遗。津上被迫被田代牵着鼻子走,包括向自己深深厌憎的冈部卑躬屈膝、寻求帮助,甚至对田代借运牛饲料为由帮冈部夹带私货睁只眼闭只眼。津上已陷入冈部和田代共同编织的罗网,无法自拔。

田代作为故事发展的纽带,兼具市侩、狡猾和无耻的小市民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④冈部:看似古道热肠,实则是老奸巨猾的暴发户代表。

小说中冈部在明面上只出场了三次,一次是想借田代的游说,介入斗牛比赛的组织和运营;一次接待有求而来的津上,喝得酩酊大醉;最后一次则是出现在斗牛场上,为买下斗牛趾高气扬地挑肥拣瘦。

而实际上,可以说冈部在暗处操纵着整个斗牛比赛的进程。作为一个恬不知耻、靠30万元生命保险借钱起家,大字不识一个,却拥有好几家公司的暴发户,冈部矮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和铁路局等要害部门关系匪浅,并且对各种商机有惊人的洞察力。

因此,他调动田代,怂恿津上迷上斗牛比赛,同时在暗中打点好一切,只待到时顺理成章地分一杯羹。

冈部这类人的得势,和战后日本原有阶级秩序的崩塌和重构有很大关系。对此,年轻的投机商人三浦看得分外清晰:战争结束以后,时代天翻地覆了。往日那些中产阶级,如今却落魄地坐到三等席去了。而特等席则被新兴劳动阶级占据了。

在小说中,平日吃吃喝喝,看似不理正事的冈部,正是靠战争大发横财,坐上特等席的人。他也是不屑于参加赌局的人,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斗牛比赛是否成功,他都稳赚不赔。靠战争积累起来的巨额资产,足够他在战后呼风唤雨,随心所欲了。

⑤三浦:靠贪婪、利己主义和合理主义发家的投机商代表。

小说只用了寥寥数笔,却将投机商三浦的特点刻画得极为深刻。

津上与三浦第一次见面时,用短暂的几秒钟,将视线从洁白的衣领移到擦得锃亮的鞋尖。这是一身使金钱发挥效用的青年绅士们的一流装束。而后,他在三浦的脸上发现了一双"稍过于阴险的、贪得无厌的眼睛。"

三浦作为新兴的年轻投机商的代表,对商机非常敏感,他铆足了劲大做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将清凉剂的广告大肆张贴,从电车、公共汽车直到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同时,三浦以双赢的姿态来找津上合作,实际上却是想用极少的付出,给观众造成自己才是斗牛比赛主办方的假象,扩大产品的影响。虽然最终合作没有成功,但他的傲慢、贪婪,除做生意以外不露任何感情的利己主义,独特的、当机立断的合理主义都展露无遗。

这样一个精明到近乎冷酷的三浦,被津上当作眼中钉一般的痛恨着,但却注定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因为普通人特有的善良、脆弱、多愁善感根本行不通。

井上靖与晚年的母亲在汤之岛老家庭院合影

小说主题:用一场"豪赌",为战争留下的创伤呼唤疗愈与新生

通过对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权者、暴发户和投机商稳居日本战后初期食物链顶端,普通民众找不到出路,充满迷茫,这是津上和普通大众赌徒心理盛行的深层次原因。

这一场万众参与的豪赌,是战后日本普通民众急需的镇痛剂、麻醉剂。战争,让原本固化的阶级形态分崩离析,导致无数人心理失衡。他们急需靠一场斗牛的赌注来明晰自己未来的走向。虽然明知徒劳,但仍拼命追求这种无意义的慰藉。

真正的进步,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者。然而,津上作为奋力反抗命运的典型代表,却沦为被赌徒心理裹挟的失败者。小说通过这一典型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阴暗面:颠倒混乱的黑暗现实扭曲了人的才能,损害了人的心灵。

《斗牛》为津上的孤独与赌徒心理唏嘘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用一场"豪赌",在为战争留下的创伤呼唤疗愈与新生呢?

——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