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乔家的儿女兄妹结局,乔家的儿女各自的归宿

2023-11-04 04:17 作者:岑岑 围观:

中青报王忠清记者蒋晓彬

一成、二壮、三美、四美、七七,这五个乔家的孩子,光听名字似乎有点邋遢,这都怪他们有个不负责任的父亲。30多年来,孩子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泥潭,但总有一线光芒让他们努力过着不乱涂乱画的生活。

豆瓣评分8.6,改编自同名小说电视剧《乔家儿女》,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家庭的热闹生活。编剧、原作者未夕在接受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就想给这部剧起个英文名。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词——束缚,一种纽带,联系,羁绊。这就是家庭的意义,这就是兄弟姐妹的意义。”

中青报王忠清:电视剧和原著小说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未夕:最大的变化是对时间的处理。在原著中,我按照时间顺序的风格,一年一年地写孩子的成长和生活,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但如果拍成电视剧,日常生活琐碎,这样的年代风格可能不好看。于是我和导演商量,把时间线分成了四个部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把每个时间段的故事融合起来。

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原著里的前两位,一直都是辞职,老实,抑郁,但电视剧里,如果一个人总是很无聊,很难表达自己,就给了他一个“戏”。他丢了餐馆的工作,和别人做生意,被封了。和哥哥爆发了矛盾,说他没文化没能力,但努力总是失败。兄弟,如果你有文化,请告诉我该怎么办。

当然,总的来说,人物的走向不会变,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不会变。

中青报王忠清:由原作者担任编剧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未夕:优势当然是对情节的熟悉和对人物的理解。我会知道哪里需要用到哪个情节,是调到前面还是放到后面,可以“得心应手”。我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样的人,比如石城。我知道他不是魏大哥的父亲,更不是一个“处女”,而是一个一心要离开原籍而又不能离开的“拉扯”人。他为他的兄弟姐妹们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但最后他发现他们离不开自己,反而更是如此。

缺点是会有一些“自珍”,舍不得丢,也舍不得删。对我来说,就是保持故事的主题不变——它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30年的悲欢离合,最终有了一个向上、光明的结局。

中青报:乔神父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很讨厌,但在某些时候它似乎有点温暖。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

未夕: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这个角色已经达到了极致。乔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自私。他没有责任感,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高于老婆孩子和身边的所有人。有网友在微博上给我发私信,说这个人跟我爷爷/外公/舅舅很像,或者跟我爸爸一模一样,说明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立体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中,偶尔会表现出一点父亲的光芒。比如,他觉得放心,又舍不得把小女儿思美送人收养。一次考上大学,他给儿子做了一碗面,下了两个荷包蛋...以后角色会更立体。

乔()

中青报王忠清:可以说这部戏里没有“坏人”吗?

未夕: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李三是一个受害妇女的形象,在童年的阴影下挣扎。当她最终走出来的时候,她变成了一个温柔可爱,绝不容忍欺凌的女人。四妹鲁莽,不爱学习,对爱情很盲目。她在爱情中受到的所有伤害,不能怪别人,只能怪她自己,甚至那个男人。但同时,她又是那么勇敢和纯洁。我哥骂她一天到晚说“喜欢”“爱”。她说当喜欢和爱是丑陋的字眼。她是一个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如果她对工作不满意,她会抓住机会辞职,她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

乔思美(拉雷纳)

中青报王忠清:近年来,许多电视剧引发了关于出身家庭的讨论。在《乔家的孩子》中,我们似乎看到孩子突破了出身家庭的负面影响,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未夕:这部剧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出身家庭虽然可怕,但是有主心骨,就是大哥。试想一下,如果我的兄弟姐妹没有一成,只有我父亲,或者一成没有兄弟姐妹,只和我父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被困在出身家庭的阴霾中,变得愤怒和抑郁。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相爱相杀”。乔毅城对弟弟妹妹的态度是,只有我能骂,别人不能欺负;相反,弟弟妹妹对哥哥也是这样。他们就是这样互相扶持走出泥潭走向光明的。

乔毅城(白)

中青报王忠清: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真正体验过这么多兄弟姐妹的生活。你觉得这部剧对他们的吸引力在哪里?

未夕: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也许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这样的生活状态,但是人的情感是相似的,比如和父母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另外,好奇心也是一种动力。以前没经历过,来看看吧。

剧中大部分情节都是生活琐事,但我一直认为平民百姓的生活才是最值得记录的,因为那是我们一天一天的生活,是我们一天一天的心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视角去比较——啊,我经历过这个;哦,我对此没有感觉。视角不同,就会引发讨论,这是对观众最大的吸引力。

中青报王忠清:你是南京人,剧中很多情节都发生在南京城墙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未夕:对于南京人来说,有三样东西刻进了DNA:南京城墙、梧桐树、盐水鸭。我很喜欢地域写作。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故事会想到一个地方,就像迟子建和她的白山黑水。剧中人说的是南京话夹杂普通话,剧中场景也是南京电影制片厂一位老南京美术老师设定的。

中青报王忠清:剧中哪些场景是那一代南京人的共同记忆?

未夕:我去上课的时候,看到了乔家的院子。这种感觉如此熟悉。你可以在小街小巷闻到邻居做的菜。小时候有个邻居,和我家一墙之隔,孩子很多。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喜欢鱼。他们买了那种“小毛鱼”,糖醋油炸。那味道真的很香很刺鼻,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打了个喷嚏。

乔思美的《ChristianRandPhillips兄弟》和《黎明兄弟》不仅仅是南京,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共同记忆。那时候谁不爱他们?我自己攒钱买了第一张明星专辑,是黎明,40块钱,很贵。

其实《乔家子弟》的故事也可以搬到其他城市,只是会缺少一点城市特色。南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南不北,包容度很大。在这个南北交融的城市,人物和故事都会有一点特殊性。

未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