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古代高门贵女小说,高门贵女是什么意思

2023-11-03 22:06 作者:岑岑 围观:

皇帝、皇后的奶妈干政,最晚东汉,就已有之。两晋南北朝,出现的频率也不算低,我们之后,还会介绍几位。这些人有的是平民,比如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奶妈徐义;有的是平民出身的奴隶,比如北魏文成帝的奶妈常氏。但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出身是贵族。

贵族混到要给人做奶妈为生,一定是因为倒了霉。且听我从头慢慢说起。

北魏时期,当国的拓跋鲜卑,麾下有所谓“勋臣八姓”,地位仅次于拓跋宗室(元氏)与拓跋氏远亲“十姓”。他们当中,为首的是丘穆陵氏和步六孤(bó lù gū)氏,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史称“太和改制”),所有鲜卑贵族换用汉姓,两个家族便分别换用汉姓“穆”和“陆”。后者为与成名在东汉、三国的吴郡陆氏相区别,也称“北陆”。这个北陆从老祖宗步六孤俟(史书上也写作“陆俟”)开始,就跟着拓跋皇帝打天下,起步于北魏建国,一路打到太和改制,曾经帮拓跋皇帝扫平北方各色胡汉武装,抗御他们眼中的“北方异族”柔然,也曾经一手联络朝中元老、扶助十几岁的年少皇孙平定内乱、成功登基,最终为王朝稳固献出生命,既忠且勇,功勋显赫,被皇帝赐封过不止一个异姓王爵。相当部分家族成员,文能治民,武能征战,单单他们家里头挑些名头大的男丁,在《魏书》中就占了整整一卷。等到了北齐末期,已经有“穆、陆国姓”的说法,差不多就是王谢在南朝的地位。王谢有没有人落到做奶妈为生,我们并不清楚,但北陆是有的。——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猜到了,就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奶妈陆令萱。

陆令萱,是老祖宗步六孤俟的玄孙女。

她的太爷爷步六孤丽,就是那位临危不乱、联络朝中元老共同扶立皇孙的,赐封平原王,官居抚军大将军、司徒,同时还给自己的爸爸挣了个王爵;被扶立的皇孙,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文成帝本人英明聪慧,但三十岁不到就去世了;今人大多更熟悉他的妻子文明皇后冯氏,又称北魏冯太后。

(云冈石窟第16窟造像,原型为文成帝拓跋濬;小领带似的造型引人注目,实际上是佛像的袈裟系带结)

文成帝去世之后,步六孤丽被谋叛的权臣乙弗浑杀害,冯氏主持平定乙弗浑之乱,感激步六孤丽维护孤儿寡母不惜性命的忠诚,又赐封步六孤丽长子为东郡王,次子步六孤睿袭爵。这个步六孤睿,就是陆令萱的爷爷,太和改制之后一般称为陆睿,很快北魏不再允许异姓王存在,遂改封钜鹿郡公。陆睿的妻子出自汉族名门博陵崔氏。陆睿本身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但他的鲜卑本位意识非常重,最终和孝文帝迁都、改革的一系列政见发生剧烈冲突,意图拥立新主谋叛未遂而被赐死,家属因陆丽、陆睿先有大功,减罪一等,流放辽西,后来遇赦方还。这是这家人所受的又一次挫折。然而正如陆丽被杀没有打垮他们一样,陆睿的被杀也没有打垮他们。陆令萱的大伯父陆希道同样能征惯战,堂兄陆士懋更恢复了爵位。陆令萱的爸爸陆希质,则是陆睿五个儿子里最小的一个。他娶了尔朱荣妻兄的孙女儿,也是北魏远支宗室、文成帝拓跋濬的侄曾孙女,即陆令萱的母亲元氏。两人生了四个儿子,不知道几个女儿。因为有这层关系,后来尔朱氏大闹北魏的时候,陆睿其他四个儿子的支系,三个受过冲击,都有人被杀,但陆希质家什么事也没有。不过陆希质论起为人,在自家算是非常另类,专门喜欢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口碑很差。他两个大些的儿子,甚至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兼职土匪,并最终死于非命。即便如此,他的官还是当得很大,也很稳,乃至女儿陆令萱受丈夫以叛国罪被杀的牵累没入宫廷为奴婢,他仍然毫发无损地当着他的京尹、卫大将军和尚书,死后追赠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青州刺史,还拿了“文”这样的美谥。两个小儿子也仕途畅通。

元氏另外有一个姐妹,嫁给了清河崔家,生下来的女儿崔氏,成年后跟赵郡李希宗的长子李祖勋结婚。李祖勋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大舅哥,文宣皇后李祖娥的大哥。从陆睿的妻子崔氏开始,拓跋元氏、北陆步六孤氏,尔朱氏、赵郡李氏、崔家们,乃至高家,关系一步一步变得错综。我们需要留意这家人的婚姻和亲戚,原因会在后面揭晓。

若干年前有个特别粗制滥造的古装娱乐剧,宣发时营造过谣言,说女主角原型是陆令萱,其实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谈其他事实错误,单单那个“出身皇商”的低微设定,固然企图营造励志氛围,但未免把陆令萱的背景看得太轻。一个皇商,和一个历经累世荣华,历经权臣、战乱洗礼,甚至皇帝动手了都没舍得打垮的家族,论能折腾的程度,那是完全不能比的。

(《陆贞传奇》剧情截图,女主角与其父)

陆令萱的丈夫骆超,则是一个被招安的起义军将领,有过多次跳槽经历。他最初的主公叫莫折念生,是北魏末期关陇人民大起义的领导者。这位莫折念生后来被部下杜粲刺杀,而骆超又刺杀了这个杜粲,随即向北魏政府投降,于是被就地委任当了秦州刺史,时间在公元527年。后来尔朱氏专权,北魏大乱,军阀纷起,他先投奔了尔朱天光,后投奔了宇文泰,最后在东魏军攻打西魏广州的公元538年,又举城投降了东魏的高欢。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与比他小很多的陆令萱结婚,后来又因企图背叛东魏被杀,妻小没入掖庭为奴婢。但我们前面提到过,陆令萱的母亲,是尔朱荣妻子的侄孙女。这层关系甚至曾经保护过她娘家在尔朱氏当权的时候平安无恙。此时尔朱氏虽然倒台,但孝庄帝的皇后、尔朱荣的女儿(一般称为大尔朱,有个流行的说法给她编了个名字,叫尔朱英娥)作为高欢的姬妾,在高欢面前还是能说几句话的,在位的孝静帝皇后又是高欢的女儿。所以陆令萱虽然倒了霉,但比起其他七折八绕也找不到谁来照应的人来说,处境总算还是不那么差的。

没过多久,北齐代魏。

于是陆令萱的转机来了。前面提到,她跟李祖娥的大嫂是姨表姊妹,于是在北齐建国不久,她就被成为皇后的李祖娥分拨到了高湛的长广王府,摆脱了身为宫廷奴婢的压抑。到王府之后,她凭借自己成长于上流社会,有着察言观色、奉承人的本事,和高湛的王妃胡氏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关系。又凭借这种关系,她成为高湛与胡氏长子高纬的奶妈。大尔朱虽然因为不从高洋狂醉之后的无礼而被杀,但陆令萱并不缺少新的靠山。

北齐天保末年,高洋大诛元氏,当时的常山王高演,为自己的元妃苦苦哀求,而高洋给不杀元妃找的理由,是赐她全家姓步六孤。很快北齐皇权连番更迭,高洋病亡,李祖娥的儿子先登基而后迅速被废杀,高演取而代之然而在位时间极短就病故,传位高湛。高湛是历史上典型的昏君和暴君,对李祖娥先霸占而后殴辱,前朝皇后活得极其没有尊严,几乎丧命,最后不得不出家为尼,然而陆令萱已经找到了新的靠山。北陆高门给了这个家族广泛联姻的资本;缠绕极深的北朝门阀关系网,给了她最初的庇护,而在不能对她起作用的时候,就被她远远地抛开。

借助胡皇后的庇护,她在此时获封郡君,并且成为随侍皇后的女侍中(只限公主、封君等高级外命妇担任的女官,正三品,级别同外廷侍中;一般被视为朝廷对女性贵族中身份特重者的尊崇;主要职务为陪皇后、太后唠嗑,附带职务为保护皇后、太后安全,北齐时可御前带刀,在后宫女主人出席或主持的重要礼仪场合,如册封、亲蚕等,也可以作为串场嘉宾或背景板出席;此职首创为后赵石虎,存在于北魏太和改制之后与北齐)重新回到上流贵族的行列里。

就像她的丈夫骆超,在变动的时局中,不断更换新的阵营,去谋求利益最大化,直到不能再换。在高纬成长起来之后,她又抛弃了胡氏,转投了高纬。

说到这个人在高湛、高纬执政时期做了什么,网上有很多人整理过,本文不作更多重复介绍。概而论之,一是千方百计利用奶妈身份和高纬建立起来的感情,左右高纬的决策,从中扩大影响,获取私利;二是与高湛夫妇宠信的佞臣和士开等相勾结,后来又令其子提婆侍从高纬,迅速成为朝廷大员,并收拢一批有才无德的大臣,由此直接在朝廷中不间断地扩大地盘,把持朝政和司法,牟取私利。她除掉了忠勇的大臣,也除掉了反对自己的、有声望的宗室,因此势力急剧膨胀。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几个细节:

陆令萱为了斗败胡太后,控制后宫,向高纬推荐自己的养女、宫婢舍利,请高纬赐舍利姓穆,最终令她成为高纬的第三任皇后,自己也获得北齐皇后之母的头衔“太姬”。穆舍利原字黄花,所以通称穆黄花。我们需要注意,黄花的穆姓,是陆令萱收养她后“奏请”得来的,理由则是《北史·后妃传》所言,“陆以国姓之重,穆、陆相对,又奏赐姓穆氏。”我们前面提到过,北魏鲜卑“勋臣八姓”之首,就是丘穆陵氏和步六孤氏。出身《魏书》、《北史》里戏都最多的一支步六孤氏,母亲还是文成帝的侄曾孙女,陆令萱内心深处耿耿于怀的,是如果北魏天下不出意外,“本来”只有丘穆陵氏才能跟她真正匹配,骆超这样的都算排不上号,所以“陆息骆提婆,诏改姓为穆;陆,太姬。皆以皇后故也”。虽然对高纬自称“老婢”,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她出身顶级的鲜卑贵族。这种偏执非常要命。一旦发作起来,随时可能爆发为报复社会。

陆令萱伙同祖珽,诬告名将、相王、国丈斛律光谋反,族诛其家,使得北齐自毁长城,对头北周甚至为此专门搞了一次大赦,是陆令萱在其乱政道路上干得最大的一票。细看斛律光引起陆令萱不安的行为,一是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许;二是高纬赐提婆晋阳之田,斛律光当众反对;三是高纬又以皇家菜园赐提婆租赁获利,造成御厨亏空,斛律光深不以为然:以上已导致双方交恶。随后祖珽造谣传谣,让陆令萱、穆提婆更加觉得斛律光会不利于自己,遂决意协谋。我们需要注意,前三件事,如果就事论事的话,可能会判定为“观点不同”,但陆令萱是一个非常介意自己曾经跌落到奴婢身份、念念不忘自己出身顶级高门、对自己结婚对象极其不满意、一有机会就要全数翻盘回到她魂牵梦绕的上流社会——的人,她对自己眼中其他权贵们所有的拒绝,都会理解成“看不起我”,甚至“阻碍我回归最高地位的梦想”,随即激发愤怒和怨恨。这怨恨甚至让她不顾北齐王朝的存亡,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贵族,真正应遵守的,不是一味放飞自我,而是可持续剥削、可持续作死的原则,在一怒之下除掉了斛律光。

(落雕都督斛律光雕像)

在利用完祖珽之后,陆令萱与祖珽又反目成仇,原因是祖珽以为自己掌握稳了朝廷大权,可以洗洗钱然后做点相对靠谱的事了。此时陆令萱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阻碍,于是向高纬进谗言,驱逐了祖珽。

“妨碍我的人都得死,因为我如此高贵,我需要权力,只有权力才能衬托我的高贵,才能保持我的高贵;我又受过命运如此的羞辱,我要向全世界讨还欠我的债”,如此扭曲的逻辑,指导了陆令萱全部的行动。有人批评说,起于底层的暴发户,没见过世面,容易心态失衡,其实从高空跌落又没摔死的人,他日死灰复燃,如果不成大仁大义,多半要成大奸大恶,有时候比纯粹起于底层的暴发户还更加残暴,因为后者只是在权力的诱惑面前迷茫,他们经历过得而复失的心里,则对命运,甚至对世人,有深深的仇恨。

到祖珽被驱逐为止,陆令萱的行为,已经像是“谁对北齐想做点有利的事,她就反对谁”。她放纵着自己的权力欲和贪婪,李祖勋夫妇等人反过来要依附于她,她享受这样的翻身做主。不过,北齐朝廷和百姓,没过多久也不用再忍受她的报复,因为北周武帝的军队打过来了。此时的北齐已无能力组织起足够坚实有力的防御,遑论反击,穆提婆投降,陆令萱伏刃自杀。她的其他子孙,都被法办,满门抄斩。但此时要挽救北齐,也来不及了。很快,北齐随之灭亡。当年北魏进入北齐的那些一等一的鲜卑贵族,绝大多数也淡出了政治核心,远离了暴风圈。隋唐在后面等着,舞台中央已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人。

在北魏末期的风雨飘摇中,陆令萱以顶级鲜卑贵族“勋臣八姓”中数一数二的门第,却被父母安排出嫁被北魏政府招安的地方起事武装高级将领,一生先见证了父母两边各种亲族的交战,见证了母亲姑父尔朱荣一族的骤贵和暴亡,而后又见证了新的、出身更低的权臣高欢兴起,见证了北魏分裂、丈夫的抉择和死亡,自己与儿子也没入宫廷,为奴作婢,跌到了当时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在此之后,她还见证了母族失去最高权力,北齐代魏,拓跋元氏大受屠戮,乃至北齐朝廷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让人一言难尽的统治。她几乎失去曾习以为常的一切,又在其他亲族的帮助下,重新回到熟悉的世界。——当然,绝大部分有类似遭遇的人,都会挣扎着,想要重新抬起头来,动机十分常见。在过程中,有些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会心存感恩,有些人会选择不伤害他人、甚至互惠共赢的手段,而有些人选择的却是不择手段。当陆令萱在文献中看起来还是前两种人之一,并没有留下什么事迹;而当她终于成为最后这一种人,反而能在北齐朝廷大行其肆,带着王朝走向末路。她的一生,正形成了十六国北朝世道人心至此的缩影和更深层次的象征。

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和阶级结构,错综复杂。到了北魏,北方统一之后,这一现象变得更为突出,汉族士族一面与少数民族政权合作,一面千方百计寻找和制造机会,摆脱鲜卑贵族的军功压制,重新建立起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门阀体系。而鲜卑贵族也急于塑造自己的合法性,以加强统治。这些我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谈到。太和改制之后,北魏多以门第取人,孝文帝又英年早逝,继任者远不如其雄才大略,给了前述这两种人——尤其他们当中的小人——以利用的机会。汉族门阀迅速形成和膨胀,鲜卑门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并且他们抱成一团,唯出身、唯门户的倾向,几乎比南朝还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边镇起义不断,政权迅速腐败而至分裂、灭亡。北齐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北魏文化、制度方面的成果,但非常不幸,也把这些糟糕的副产品,一股脑地全接受了下来。

陆令萱的暴发,得力于她和她的娘家,在遭遇到的每个关键转折点,几乎都有亲友正巧就在能帮她的位置上,让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像真正庶民的女子一般,掉进万劫不复的惨苦境地(虽然她的心理落差,甚至因为之前烈火烹油似的富贵,而比民女严重许多,以至本来就不健康的心态更加扭曲)。北魏、北齐的墓志里,有好些女子和她一样,本来出身仕宦人家,因事没入宫廷,却找不到可以依赖的关系户,最终不过以高级宫婢的身份,无声无息,了此一生。陆令萱的暴发,看似一个女性跌落到奴隶阶层之后的逆袭,实际却是地主还乡团的逆袭,标示了关系盘根错节的各色门阀——尤其鲜卑贵族们——在北齐朝廷上的存在感;而陆令萱的覆灭,则提示我们,北魏末期产生、北齐发扬光大的某些恶劣倾向,终将灭亡。

(《北朝人民欢乐多》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