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hr角色扮演,职场角色模拟vcr

2023-11-03 19:30 作者:岑岑 围观:

文|张艳

编辑|赵

随着HR软件厂商推出类似接力赛的大规模模型解决方案,如何与AI合作成为HR人无法回避的话题。

36Kr企业服务评论2023年6月发布的《AI+招聘应用指南》显示,75%的HR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部分取代;只有3%的HR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他们的工作。人机协作,和AI一起工作,将成为未来HR部门的常态。

与GPT玩角色扮演游戏2023年6月16日,GHR全球人力资源智库在京举办“2023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展”。本次展览聚焦未来人力资源领域的新趋势,与企业管理者、HR从业者共同探讨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工作重心会发生哪些变化。

中科杭钢人力资源总监赵东存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场景:公司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转型,需要扩充数据算法团队。由于时间紧迫,R&D团队太忙,无法及时响应,JD被延迟。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赵东存给出了一个向GPT求助的方法,看起来像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1.定义AI身份:向GPT输入一个“指令咒语”,要求其充当一家SaaS软件R&D企业的业务负责人;

2.提供背景资料及目的:说明公司今年计划成立大、中、台团队,整合各种应用账户及底层数据,需要招聘精通Java、Python语言的数据算法工程师;

3.指定输出要求:请GPT帮助生成包括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的JD。

在过去,整合内容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而GPT只需几秒钟就能生成初稿。通过粘贴和处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HR将来可能不如GPT。

王占成演讲《当GPT遇上HR》|来源:GHR京人力资源服务展

《AI+招聘应用指南》报告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HR目前对AI招聘的认知主要停留在降本增效的层面。在调查中,66%的HR受访者希望借助数字化工具提高人力效率。人力资源渴望更多地了解GPT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石林企业管理咨询联合创始人王占成总结了GPT对于HR的六个使用场景:培训、招聘、薪酬、员工关系(er)、培训与组织发展(TOD)、业务伙伴(BP)。

同样,以招聘场景为例,在不清楚岗位职责怎么写的情况下,HR可以输入:“按照阿里P6和P7的标准,写一份AI算法工程师招聘的岗位描述。”针对该职位,GPT可以进一步生成简历筛选评分表,标注详细信息、详细要求和对应分数,以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平性。

进入面试环节,HR不仅可以在GPT的帮助下初步构思问题,还可以为GPT设定一个“角色”,以特定人物的口吻提问。

在HRBP场景中,王占城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描述了团队在沟通中面临的“困惑和焦虑”,并问GPT:“如果你是团队的HRBP,你会如何分析目前的情况?如何组织一个工作坊?”

GPT从HRBP的角度提供了有效的建议,策划了工作坊方案,并指出了活动的意义,即“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领导能力,解决当前的管理问题,促进事业部的成功发展”。

王占成演讲《当GPT遇上HR》|来源:GHR京人力资源服务展

王占成演讲《当GPT遇上HR》|来源:GHR京人力资源服务展

当然,如果GPT真的想帮助HR解决更多的问题,光靠“角色扮演”显得专业是不够的。赵东存将生成式AI比作“手中的一把刀”,但强调“一把刀不是厨房里唯一的工具”,不能单纯依靠这项技术解决所有问题。这需要多种技术的结合。

图形交互界面会被取代吗?“角色扮演”模式意味着人机对话模式的改变。正如陆丹蓝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国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目前使用的大部分SaaS产品都是图形交互(GUI)。虽然自然语言的交互形式不会完全取代GUI,但我们可以看到大模型为更多业务场景提供价值的潜力。

李国星认为,像陆丹蓝这样拥有产品、客户和场景的SaaS供应商应该有一个全方位的模式。

此前,2023年6月28日,陆丹蓝宣布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全新AI原生HR SaaS产品陆丹蓝Eva,号称可提升HR工作效率10倍。针对HR招聘场景,陆丹蓝Eva展示了两大产品功能:“对话式BI”和“员工聊天机器人”。

2023陆丹蓝前瞻夏季会议|来源:陆丹蓝

据李国星介绍,交互式BI以一种全新的数据交互方式呈现,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文本,就可以快速访问数据库,查询关键指标和趋势。而聊天机器人(Chatbot)则帮助员工快速、及时、准确地完成招聘和人事相关任务,并提供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策划方面的能力。例如,陆丹蓝Eva可以根据职位画像和候选人简历自动生成映射,从而精准匹配人才库中的候选人,帮助面试官自动生成面试评估。

比如在产品发布视频中展示的“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岗位,陆丹蓝Eva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内容设置个性化的面试问题,围绕“大语言模型(LLM)”和“提示工程”等话题。

与《陆丹蓝伊娃》类似,北森的《爱一家人》也涵盖了一系列常见场景。在5月25日的春季产品发布会上,北森宣布通过接入AIGC科技,可以覆盖员工生活的所有场景,包括招聘JD的撰写、海报制作以及HR机器人、陪练机器人等员工服务。

来源:北森官方

除了一般场景,北森还发布了全新的AI咨询产品——个人领导力教练Mr.Sen,同样强调“对话式互动”。

森老师通过与管理者沟通,结合用户授权的个人信息数据,在个人绩效反馈、自我洞察与提升、新领导转型、团队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和方案。

北森CEO季卫国认为,北森在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数字化场景时,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其他一般的大模式,森先生专注于HR行业的垂直模式,在专业性上更有优势。

森先生就像一个24/7的“小助手”,可以辅助沟通。但是对于不同企业的员工,森先生有不同的帮助。

季卫国表示,新技术将放大北森的整合能力,从而帮助客户真正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困难的问题。

此外,我人事部门还推出了一个数字虚拟人萧艾,他具有咨询服务和决策的能力。

萧艾是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智能技术创造的数字人,应用于人事专员的行政工作、招聘经理的招聘流程、HRD/HRVP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监督。

数字虚拟人的小爱|来源:I HR充电站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2022年下半年中国人力资本管理(以下简称HCM)SaaS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22年下半年中国HCM SaaS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0%。IDC预测,到2027年,HCM SaaS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亿美元。让HR们畅想未来工作方式的大模式能否给HR SaaS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还需要市场来回答。

岗位边界的消失颠覆性技术不仅带来了工作方式和交互方式的改变,也重塑了组织形态和工作模式。

36Kr企业服务评审专家组专家、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秦琴在上述活动中表示,根据德勤《2023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的最新研究,企业正在失去传统的边界,这意味着他们熟悉的管理秩序将逐渐消失,企业需要通过探索、试验和创新来定义新的管理规则。

对此,德勤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建立“技能导向”的组织,建设“技能中心”,丰富员工的技能标签,使员工突破传统岗位的界限,实现独立工作,业务更加敏捷灵活。

德勤提出了Hi(人类智能)+Ai(人工智能)= Wi(智能劳动)的设计理念来重塑工作。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作为企业级战略措施,对工作进行充分解构,用RPA岗位替代部分传统岗位,优化全职人力成本。为此,公司成立了独立的Wi COE团队(智慧劳动中心),将RPA从生产部门主导发展转变为公司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关键举措。

该企业约有15000名全职员工,实施Wi可以优化1/3的岗位和1/2的任务,从而为企业节省8000多名员工。此举加速了岗位自动化,促使员工和AI发挥优势,实现降本增效。

德勤还在研究如何通过拥抱新技术来管理人才。比如他们使用德勤AI数字化人才管理平台,以数据为输入,通过AI引擎计算和洞察,全方位管理人才从入职到晋升。

具体来说,德勤利用知识图谱、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底层大脑;中间形成应用层,包括人才画像和职位画像;在顶层,我们将创建职位匹配、继任者分析和人才库存等具体产品。

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无国界世界的新法则|来源:德勤中国

在秦琴看来,当组织扩大到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的时候,企业将没有办法用简单的口误来管理人才。要构建多维度的人才标签,完善人才大数据,像洞察用户一样“洞察员工”。通过技术和数据,可以更精准地匹配人和岗位,从而降低用人风险,更好地实现人效输出。

AI遇到HR SaaS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欢迎联系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36Kr企业服务回顾”(ID:qifudianping-36kr)。作者:张亚燕,赵,36Kr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