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楼梦》播出35周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经典语句,《红楼梦》播出35周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经典故事

2023-11-01 23:24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张颖

“三十五年前的今天,1987年5月2日晚,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播出。香港亚洲电视也同步播出,这在当时是盛况。”5月2日,演员欧阳奋强发消息纪念《红楼梦》87版35周年。

1987年,一群少男少女作为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与观众见面,命运从此改变。三十五年后,他们主演的《红楼梦》依然是无人能及的经典。

那时候还没有电视选秀节目,但《红楼梦》的播出却成了那个时代最轰动的娱乐事件。记得30多年前,在信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红楼梦》选角的新闻就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城里很多人家里挂着红楼梦人物定妆照的挂历。关于这版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发微博回忆,当时的社会反应是“毁誉参半”,但剧中对文学名著的还原达到了极致。到什么程度?就像用高科技扫描仪还原曹雪芹的文字一样。

看87版的《红楼梦》,好像每个演员都成了小说中人物的替身:王熙凤,邓婕“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垂眉”的霸王美女;林黛玉,陈的病美,“静时照如花美,动时似弱柳。”张莉笔下端庄美丽的宝钗,唇不红唇绿,面如银盘,眼如水杏,都完美地契合了角色。林黛玉不可复制,贾宝玉不可复制,王熙凤不可复制,史湘云不可复制,晴雯不可复制。35年后回头看,这些演员也正应了王福林导演的一句话:一旦做梦,就再也醒不过来,没有红楼梦。他们入戏太深,红楼梦之后再无一人,自己的人生也被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标签。

此后,《红楼梦》影视作品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中以2010年的李版最具活力。当时,李因《大明宫》一诗而走红。这部剧的气质和西方剧很像。是古代宫廷的童话,细腻温柔。之所以推出李翻拍《红楼梦》,是因为能把宫廷故事拍得这么好看的李,一定能拍出一部关于豪门恩怨的美剧。但《大龚铭词》是“仙境”,“红楼梦”是人,是a 空灵,是烟火,气质完全不同。

首先,便道有股怪味,一出来就迎来铺天盖地的骂。在李看来,她想拍完全颠覆87版的红楼梦,追求太多的突破和媚俗。比如因为李纨的那句“你还想让他光着身子来来去去吗?”,他直接拍下了黛玉裸死的桥。没有观众能够忍受用低俗和粗鄙来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同时被主流媒体严厉批评为“用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著的艺术精神,是艺术优越感和讨好收视率的典型体现”。说实话,这样的剧毫无生气。

翻拍名著最忌讳的就是画蛇添足,总想着比谁都强,经常弄巧成拙,小时候特别喜欢看83版的射雕英雄传。看了电视剧,感觉电视剧就是小说的影像版。翁美玲的黄蓉是个怪人,黄日华的郭靖傻傻可爱,曾江的黄老邪孤傲帅气,穆念慈迷恋杨康,小王子深情款款,还有郑华,傻姑,江南七怪,梅超风。每个角色的性格都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渗透在骨子里。后来又翻拍了几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服路更加先进精致,但很难超越83版。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要么把《神雕侠侣》这个大IP放在艺术之上作为赚钱的载体,要么就乱改。名著早已面目全非,观众一点也不喜欢。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做到了极致,被各方面广泛认可。87版红楼梦由一位红学家守护,让它对名著产生敬畏之心,让它成为自己的经典。我最怕也最想和经典绑定,又想脱离经典的魅力,最后变成不伦不类的作品。经典是用来致敬的,不是用来打破的,更不是用来挑战的。(张颖)

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