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分段叙述,电影叙事中的两段式结构

2023-11-01 22:56 作者:岑岑 围观: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传统院线电影有充分的时间,来介绍故事背景、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具有不同的叙事节奏,例如经典三幕式电影,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微电影受时长的限制,所有的叙事手段都以压缩、精简为目的,减去院线电影一切用于背景铺垫、细节描述等可意指和带过的部分,只保留必要的“两段式”情节高潮与结局

细节的压缩对于如何把握所有素材的排列组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长内,通过凝练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叙事节奏,牢牢把握观众的观影心态和需求,是微电影在叙事节奏上需要注意的重要部分

“两段式”节奏

从具象化的角度来看,影片的叙事节奏与情节密度、矛盾冲突密度息息相关,为了更便于理解传统院线电影与微电影的高潮设置对比,笔者绘制了一个简单地折线图。

如果将一部微电影的叙事节奏以折线的形式投射在一个坐标轴上,X轴为影片时长,Y轴为观众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或者说导演设置的情节紧张程度,那么微电影在较短时长内和较为自由的观影情况下,至少在影片中有两个折线顶点,分别在影片开头、影片中间或三分之二处

开头小高潮抓住观众视线

想要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微电影没有院线电影那样长的空间进行故事背景的铺垫,必须紧抓时间在画面或事件直击观众感官神经,要么刺激观众视觉,要么抛出某些“怪相”,制造一些疑虑

在影片开场删去铺垫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直接交代结果,而这一结果正是影片人物行动的诱因,例如寻找真相、复仇行为等

微电影导演常把这部分内容放置在影片名字出来之前,作为一个引子,引导观众探求:人物是谁?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人间极恶》一开头,一个男孩趴在车窗里对着地面喊爸爸,另外两个带着恐怖面具的人在楼顶一副不解的样子讨论“掉下去两个人?”“谁推的呀”,随后转身看向被绑架在座椅上、血已经浸透了衣服往下滴的人

短短十几秒钟,已经从视觉和情节两方面给了观众冲击,他们是谁?他们的人物关系?为什么绑他?坠楼是面具男造成的吗?紧凑的冲突矛盾等信息量在开头立刻给出,定下影片基调,观众有疑问自然有继续观看的猎奇心

《杀猪》开场便是一位身材姣好的女服务员托着酒的背景,随着她的行动,一个烟雾缭绕、破败与金钱碰撞的赌场映入眼帘,突然一个面目凶狠的人抓住另一个人衣领就要怒骂,在这一段“矛盾”中,主人公老柴始终没有露出正面,直到他调停了矛盾

这里便是第一个设置疑问的地方

紧接着刚刚赚的盆满钵满的老柴却拒绝了牌友的邀请,甚至总回想起一些血腥的场面,让老柴痛苦不已,此处设置第二个疑问,老柴为什么放弃赌博?发生什么事情让他内心产生恐惧?血泊里的女人是谁?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惊悚画面与老柴痛苦纠结的神态中爆发,形成了影片开头的“小高潮”

结尾大高潮推向矛盾顶峰

有了前面情节的铺陈,人物关系和目的已经逐渐清晰,此时需要一个“导火索”来彻底引燃矛盾冲突,解决影片的关键性问题

矛盾冲突的产生与解决就是情节上的张与驰,也就构成了影片叙事的节奏,如何通过叙事技巧来激发矛盾体现着导演的创作意图和影片的风格

影片的核心矛盾得到怎样的解决,反映了影片传递的价值观

影片中期大高潮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将矛盾激化,包括影片中人物的矛盾、观看电影中未知与真相的矛盾

微电影剧情脉络相对简单,常直接采用经典的因果式结构,事件的开展以时间线索上的顺序发展为主导,以因果为叙述动力,情节环环相扣,在铺陈完备的情况下,矛盾的激化需要一个直接事件引导

这一事件往往与诱发人物关系恶化的事件相关,是前面“小高潮事件”的升级,同样但更加严峻的问题的爆发,促使主人公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做出选择才是直接引发关键矛盾的“导火索”

在矛盾爆发的时刻再辅佐以声画技巧的处理渲染气氛,最大化影片戏剧效果,放大导演创作意图,将叙事节奏的张力有效提高

例如《异类》里李简单和黄陌两个孩子终于在班主任再次挑唆下闹掰,“导火索”动作就是黄陌需要在黑板上写下李简单罚做值日,这一行为也是当初使二人产生隔阂的初始行为,而这一次两人已经互相积怨已久,在“旧事重提”的当下,越吵越凶,升级到肢体冲突,最后造成李简单坠楼的悲剧

而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两人与众不同的穿校服方式,暗喻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正如一个孩子的两面天性,李简单坠楼也标志着自由的天性被抹杀,影片随即在李简单走远消失的镜头结束,将观众留在坠楼的震惊中,看着李简单的背影揣摩背后的含义,矛盾解决即是影片终止,这种落差感反而能够给观众以震撼的体验

《杀猪》的结尾我们也同样处理在了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刻

老柴有了黑子的帮助,在“宰杀”大哥的牌桌上已经杀红了眼,一声急促的铃声已然给他当头一盆凉水,猎杀的兴奋顷刻换成生死难测的紧张

曾经侥幸逃脱过一次的悲剧再次上演,老柴情急之下故技重施,他的计俩能否成功?这次还能全身而退吗?观众如同老柴一样紧绷着一根弦

小弟们按住老柴开始搜身,以为自己已经得逞的老柴看到小弟搜出的多余藏牌,这才明白自己这次真的栽了

但是,为什么自己身上又多出来两张牌?到底谁在背后捣鬼?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直到黑子在老柴身上拿回房产证,回到家与断臂的女服务员相见,终极问题才被解决,隐藏在老柴“杀猪”谋划的下面,真正的复仇矛盾才有结果,影片戛然而止,至于黑子什么时候认识的老柴,开始谋划复仇,如何布局,不再赘述,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外聚焦悬念

为了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保持注意力,微电影的叙事节奏以紧凑为基准,在叙事过程中通过控制观众的视觉聚焦,设置环环相扣的悬念,牢牢抓住观众视线

安德烈·戈德罗和弗朗索瓦·若斯特认为:“视觉聚焦的认知价值可能取决于所展现的行动和背景”,他们以文学中外聚焦的定义“是从外部描述的,我们不能进入人物的头脑”为基础,结合电影能够通过表演传达信息这一特点,对于外认知聚焦的外在性做了更合适的解释:“外在性为了在叙事信息的安排上保持合情合理性,必须使我们的认知局限于人物的认知,以此产生一些叙事效果”

微电影的叙事节奏相对于传统院线电影更加紧凑,外在性的叙事信息需要跟随剧情的变化、人物关系的发展咬合得非常准确,从片头开始通过线索铺设、悬念设置,制造外认知的未知性与神秘感,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通过全片不断补充的信息,最终在结尾“将外认知聚焦引发的认知不对等变为对等”,即揭秘故事的真相

铺设线索牵动观众注意力

如何掌控观众对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牵动观众注意力,依靠的是在叙事过程中透露给观众的“似是而非”的线索,利用释放的信息线索造成观众认知与人物认知的信息差,产生高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从而制造悬念

《电影艺术词典》这样定义悬念:“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

利用观众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

”在微电影的外聚焦模式里,人物不会主动言说内心想法,只是通过正面镜头的描写,让观众推测人物命运

提供推测的线索可以由道具传达,也可以由对话显现,也可以埋藏在人物习惯性动作中,镜头不加以过多渲染,甚至会加入干扰项,放大事件的阻挠因素

线索的设置并不局限于影片刚开始,同样,悬念也不止影片开头的总悬念,要“贯穿悬念”,在总悬念解决过程中插入小悬念,一方面持续保持注意力,一方面为总悬念的“释疑”创造阻碍

微电影《岐路父子》在一开头便在画面中埋藏了很多不易被发觉的线索:散落在马路上的白发父子相片、小孩穿着老年化、行为怪异,这一系列异常的行为和事物都让观众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但一时间无法得到答案,成为影片的总悬念

在解决过程中,穿插了一系列凶杀案的线索,在次要故事线一个个“释疑”之后,总悬念随着小孩给男主挡刀,也得到解释,主次悬念通过线索的铺排环环相扣,巧妙结合

《杀猪》里我们从影片最初就开始铺设了一些不易被察觉的线索,例如老柴目睹女服务员手臂被砍慌张夺门而出时,撞到一位压低帽檐的白T恤男子,随后片名出现的时候,黑子作为未说过台词的人物,用对于观众来讲仍旧陌生的音色说出“猪要等养肥了再杀”这句关键台词。

虽然此处可能不足够引起观众的警惕,但随即出现的黑子,因为他略显特殊的口音与音色,和一样的白T恤,会一定程度上引发观众“似曾耳闻”的感觉,在心理对于黑子人物的单纯性留有疑问

紧接着黑子向老柴自我介绍,听着老柴的打趣,他虽然在附和笑容但是眼神却有些深意,加上他在赌场高调的名牌背包和房产证,都会引起观众对于黑子人物身份的猜测

后续老柴到黑子家收房子,镜头从黑子橱柜上的酒瓶、单人照上滑过,与结尾黑子回家,橱柜上已经摆放回与女服务员的婚纱照形成对比,让观众领会到黑子的蓄谋已久

这些线索都被埋藏在极易忽视的细节里,营造外聚焦视角下的神秘感,错开观众与黑子的认知信息差,观众才会将注意力放在老柴的行动上,虽然有一些疑虑但同时保持了足够的期待,只有完全的释疑,才能真正看懂全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