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你知道你家的锅有毒吗?这部《黑水》告诉你,欧美国家已禁止使用

2023-11-01 17:29 作者:岑岑 围观:

今天推荐的电影叫黑水。

为什么说你的锅有毒?因为里面有一种叫特氟隆的材料。

一、什么是特氟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片子的老大特氟隆是什么?

特氟隆是美国杜邦公司注册的商标,英文叫Teflon。它的化学名叫做PTFE,英文缩写为PTFE,俗称“塑料大王,哈拉”。

用它制成的材料只能在300℃分解,400℃水解。耐酸、耐碱、耐各种溶剂,即使王水也不能溶解。此外,它还具有耐高温和低摩擦系数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国防、航空航天、电子、电力、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等领域。

民用领域也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不粘锅,雨衣,雨具,衣服。

第二,特氟隆和杜邦

杜邦公司是一家化工产品和销售公司,1802年诞生于美国。其业务涵盖食品、医疗保健、家具、交通、服装等领域。2018年总营收279.4亿美元,员工5.2万人,世界500强排名171位。

我在网上查了资料,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不对的部分以影片为准。接下来我就以杜邦为主角,和特氟隆的前世做个对比。

1938年,化学家罗伊·j·普伦基特博士在杜邦公司的一个实验室里偶然发现了四氟乙烯。1941年,杜邦获得了四氟乙烯的专利。1942年,四氟乙烯被用于曼哈顿计划(制造坦克外部材料),杜邦是主要参与者。1944年,杜邦公司收购了& # 34;特氟隆& # 34;注册商标的名称。1954年,法国工程师马克·格雷瓜尔(Marc Gregoire)的妻子科莱特(Colette)认为,既然聚四氟乙烯可以防止鱼线打结,那么在煎锅上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同年,杜邦开始生产聚四氟乙烯,并迅速成为该公司最赚钱的装配线(三天7000万美元)。1954年,供应商3M公司向杜邦公司提交了一份聚四氟乙烯的毒性报告,报告显示在小鼠实验中对胚胎畸形(主要是眼睛)有害。1954-1975年,杜邦公司进行人体实验,将材料注入烟丝中,并向工人分发香烟。聚四氟乙烯生产线上的许多工人生病并过早死亡,年龄从30岁到50岁不等。许多妇女生下了畸形婴儿,其中一个名叫叶鬼·贝利。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真人,只有一只眼睛和一个鼻孔,而且长的位置不对。仔细看。1975年,西弗吉尼亚州杜邦公司牲畜场旁边的一个农场里,200多头牛离奇死亡(没错,就是我在《乡间小路带我回家》里唱得很深的地方),没死的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攻击性。农场主人Erl Tenant对死亡的牛进行了解剖,保存了感染的器官作为证据,并对解剖过程进行了录像。20世纪80年代,杜邦公司测试了特氟隆的毒性。作为对比,它需要找到没有C-8(构成四氟乙烯的碳分子链)的血液样本,包括动物。结果全世界都找到了,最后在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士兵的血液样本里找到了。也就是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四氟乙烯。1998年,滕南特找到了一位律师,罗伯特·布洛特,他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一名辩护律师。影片一开始,他只是成为了自己律所的合伙人,而杜邦是这家律所最大的客户。布洛特接受了此案,并于同年与杜邦公司总裁菲尔第一次谈及此事,对方表示愿意合作。1999年,布洛特和菲尔再次见面谈论此事,菲尔当众发怒。由于法律程序的原因,杜邦公司将1941年以后的所有材料都送到了布洛特,这些材料填满了整个档案。布洛特驳回了所有的案子,花了一年时间阅读了所有的资料,并一一编号,发现了一种叫PFOA的化学物质。他请教杜邦公司失败,求助专家学者,发现其中一个叫做C-8的碳分子链破坏了人类健康。2000年,坦纳特一家遭到了同乡的排斥,不久这对夫妇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杜邦派直升机全天候监视农场,坦纳斯手持猎枪,睡在皮卡车上守护。同年,在布洛特的坚持下,杜邦同意民事调解,并对坦纳特进行了赔偿(具体数字未说明)。特尼特起初不接受,但在布洛特的劝说下同意了。这家人离开了经营了几代的农场,搬到了镇上。2001年,布洛特遭到同事排斥,老板挤过人群,继续支持他。2002年,当地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杜邦案,对C-8含量的标准,即多少含量才能判定有害,存在分歧。美国环境保护署1976年才开始检测化学物质。当时没有建立标准,完全靠企业自查。同年,标准制定小组诞生了。2003年,为布洛特提供证据的其他受害者家属遭到攻击和排斥,其中包括为杜邦公司工作的当地居民。2004年,布洛特对当年收到3M公司毒性报告的杜邦公司化学工程师进行了质询,证实杜邦公司从一开始就知道C-8的危害却无所作为。杜邦公司同意向环境保护署支付1650万美元的罚款,并向包括伯洛特律师事务所在内的诉讼团体支付7000万美元。布洛特敦促更多当地居民索赔,但需要医疗监管,即建立杜邦公司特氟隆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与居民健康问题的医学概念等价关系。一旦这种关系成立,杜邦公司将支付2.35亿美元的赔偿。成立了由没有利益关系的科学家组成的监测组,其运行费用由律师事务所支付。布洛特压力很大。2005年,截至平安夜,69,000名居民接受了血液样本,每人获得了400美元的奖励,由杜邦公司支付。已婚有儿,一位居民,前来抽血,表示对杜邦公司的感谢。2006年,美国环保署起诉了杜邦公司。杜邦表示,要等到检测结果出来,理由是之前没有标准。没有得到赔偿的居民对布洛特和目击者感到愤怒。伯洛特的工资被减了三次,他的右手在发抖。2010年,布洛特因为把太多精力放在案子上而忽略了家庭,夫妻矛盾爆发。2011年,布洛特的工资第四次被降低,降至原工资的三分之一。晕倒住院,诊断为间歇性脑供血不足,类似中风,压力过大所致。2012年,巡视组调查结果公布,对等关系确立。杜邦公司反悔了,拒绝支付赔偿金。布洛特沮丧地求助于集团诉讼策略。2015年,集体诉讼案件被提交到法院,对杜邦公司共提起3535起诉讼,杜邦公司支付了6.707亿美元的赔偿金。同年,美国环保署禁止在民用产品中使用聚四氟乙烯。2017年,聚四氟乙烯中的主要成分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被列为2B类致癌物。布洛特律师还在为受到侵害的美国家庭打官司。

第三,我对电影的看法

首先,毫无疑问,电影的话题意义超过了艺术价值。韩国的《大熔炉》是电影对社会和法制推动的杰出代表。直接推动政府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美国电影人也喜欢把一个事件搬上银幕,让观众了解整个故事,这无疑会加强公众对政府和公司的警惕和监控。而且美国是判例法国家,作用更大。

由黑水公司同一剧组制作的另一部相同主题的电影《聚焦》获得了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我推荐。另一方面,这里现实题材的电影比较少。非常期待有人把华为251事件搬上荧幕。

《求生欲》开了个好头,但至今没有后续作品接上。值得一提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是对现实题材的改编,改了很多。真正好的现实主义电影,需要制片方从骨子里坚持现实主义。我们这里可能有现实题材,但目前还是缺乏现实主义。

其次,如上所述,电影的表达方式比较普通,一般观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即使是喜欢这类题材的人,最后半个小时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没有情感的连贯性。如果前一个半小时通过一系列细节把人的情绪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和《焦点》比起来,真的是平的),那么最后半个小时就会滑下来,直到最后也没有高潮。

导演和编剧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安排了布洛特和妻子吵架晕倒被送进医院的场景。但在故事的这个阶段,观众已经无法被主线之外的情节所吸引。

第三,有些情节没有说服力。比如一开始布洛特律师接手农场的案子,电影的动机是怀旧,用《乡村小路带我回家》渲染情绪,感人至深,但理智上无法令人信服。

比如后半段,所有的人物都在等待,等待的结果是杜邦反悔了。作为一个资深律师,你一开始没有想到这一点吗?在影片中,布洛特把责任推到政府和杜邦身上,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如果影片在前面做一些技术上的解释,比如杜邦公司的律师找出法律漏洞以备后用,那么杜邦公司的突然反悔就有说服力多了。

当然,影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关注社会新闻的朋友。对于我来说,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一种叫做特氟隆的合成材料有了更多的了解,它就在我们身边(特氟隆在欧美已经被禁止使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19年开始论证特氟隆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只需厂家自觉)。

今后,当你购买锅碗瓢盆、塑料制品和检查成分材料时,你会特别注意聚四氟乙烯、PFOA、全氟辛烷磺酸和C-8这几个词。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粉丝互动:

看看你的锅。有毒吗?

在下面的留言区告诉这本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