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江西孤儿村,江西孤儿靠乞讨长大,23岁中央来人找他:你亲妈是个大首长

2023-11-01 03:57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3岁的江西孤儿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母亲的身份竟是个大首长,而这并不是小说情节,它真正地发生在井冈山。

1951年,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接到了这样一个委托——“请帮我到井冈山寻一个名叫石礼保的人,还有他23岁的儿子。”

在经过多方的打听下,慰问团确实收到了关于石礼保的消息,但不幸的是,石礼保夫妻都葬身在了敌人的炮火下。

“我们这里确实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姓石,但他从小就是孤儿。”村里的人给慰问团的人解释说。

曾志(摄于1994年)

“小伙是不叫石来发?”慰问团再次跟村民确认信息,看到村民点头后,他们立刻说这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在村民的带领下,慰问团来到了石来发的住处,他正在院子里卖力地干着农活,当他抬头看到门口站了一群人时,脸上写满了困惑。

这时候慰问团的人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说:“您的母亲派我们来找你。”

石来发听了之后,立马摆了摆手称慰问团认错了人,他的母亲早就被敌人杀害了性命,怎么可能还会派人来找自己。

毛主席、 曾志、 陶铸

“你的生母还活着,她是个大首长!特地让我们来把你接到广州去。”慰问团的人耐心地解释道。

此话一出,顿时让周边围观的人都愣在了原地,他们想不明白首长的儿子为何会流落乡间变成一个乞丐?这位神秘的首长究竟是谁?

短暂的第一次婚姻

石来发的母亲正是中央女首长曾志,她在1911年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落寞的地主家庭。

虽然家道不兴,但曾志的家人依旧给她创造了接受好教育的条件,让她成为了较早的一批觉醒青年。

曾志

1924年正值大革命的高潮,不少的男同志都奔向黄埔军校,而曾志从小就有一个成为巾帼英雄的梦想,于是她果断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可惜黄埔军校不收女生。

但这点小挫折并没有挫伤曾志的革命热情,她转而开始寻找新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共合作如火如荼的态势下,曾志加入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成为了其中年纪最小的学员。

讲习所安排的课程不仅有理论还有体能训练,很多学生受不住天天高强度的训练,纷纷中途打了退堂鼓,而看着体格最柔弱的曾志坚持到了毕业的那天。

在讲习所学习的日子里,曾志表现出了她这个年龄段不常有的成熟,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也超过了班里的其他同学。

卓越的天赋吸引了总队长赵伯诚的关注,曾志被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员。

毕业后的曾志被分配到农民协会工作,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组织秘密开会的地方,因为一次开会时的意外,曾志短暂的第一次婚姻就此破裂。

年轻时的曾志

农民运动愈演愈烈,无疑是动了不少地主阶层的“蛋糕”,为了防止自己的好日子到了头,地主阶级们纷纷招兵买马,准备将农会、工会的人杀个干净。

为保险起见,衡阳的工农会制定了宵禁规则,各位成员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宵禁开始前回到自己的住所。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一天湘南特委组织部长夏明震,由于会议结束得较晚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自己的住所,只能暂住在会议室。

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大家纷纷议论曾志和夏明震的关系。

舆论闹得越来越大,曾志在组织内也整日受着别人的白眼,夏明震不忍心曾志一直遭受这样的偏见,便向曾志求婚结为夫妻。

结婚之后的他们在朝夕相处的工作下逐渐产生了感情,可还没等他们甜蜜几天,湘南起义就爆发了。

两人瞬间就从夫妻关系变成了战友,曾志全身心全扑到了战事上,积极地带领农民自卫军去打土豪分田地。

不巧的是,湘南起义的阵仗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关注,他们的眼里容不下中共的势力以燎原之势增长,短短的几天内就召集了九个师的兵力,将整个湘南紧紧地包围了起来。

曾志

被逼上绝路的地主阶级们,纷纷散布反动言论来诋毁我党的所作所为。

身为当地工农组织领导的夏明震自然是敌人心心念念想要除掉的人。

一天,夏明震等人正在开会,突然枪声四起,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敌人就汹涌地破门而入,对着场内的人就是一阵屠杀。

曾志经历了九死一生,却没有抛弃革命的想法,她立刻跟组织汇报了情况,请求支援部队帮忙。

当大伙来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晚了,在场的人无一生还,他们的遗体上还有数不清的弹孔和刀伤。

在东北工作时的陶铸、曾志夫妇

但曾志找了一圈都没有发现夏明震的遗体,她顿时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往上涌,着急地向人询问有没有看到夏明震。

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曾志在河边发现了夏明震的遗体。

场面的残忍度让不少的同志们纷纷捂上了眼睛哭泣,曾志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干得发痛,却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局势多变,我们早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只是没有想过会这么早......”

革命的紧迫性让曾志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缅怀夏明震,她很快地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跟上大部队转移……

陶铸、曾志、陶斯亮

被送走的孩子和被换经费的孩子

夏明震牺牲后蔡协民接任了第七师政委的职务,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搞垮蔡协民的内心,故意刊登假消息称,他的家人们已经遇害。

知道消息后的蔡协民悲痛万分,曾志心有不忍便以自己的经历作引子来安慰他。

谁知在两人都失去挚爱的同理心下,逐渐暗生情愫,重新组建了家庭,希望能变成彼此的救赎。

不久后曾志就怀了身孕,同行的队员们知道后纷纷表示她可以少做点活。

蔡协民

可是曾志不想做特殊的那个人,愣是挺着大肚子去给前线的战士们送饭疗伤,甚至还上山伐木给大家造红军医院。

1928年,曾志的第一个孩子顺利地降临到世界,可是曾志并不会喂养孩子,革命事业也正是吃紧的时候。

“把孩子给我吧,我一定把他当亲生的来喂养。”正当曾志一筹莫展时,副连长石礼保的妻子出现了。

孩子是曾志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送给别人怎么会不心疼?

曾志与儿女(后排从左到右:大儿媳、大儿子、小儿子、女儿)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下,曾志还是决定将孩子寄养在石家,这个孩子就是石来发,然而战火摧毁了石来发的童年。

在大部队转移时,石礼保奉命留在原地打游击掩护大伙撤退,但敌人是铁了心要我军命丧于此。

敌人集中火力对着井冈山根据地就是一通猛烈的进攻,石礼保他们深知无法反抗滔天的火力,却还是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纷纷冲上前去,最后英勇就义。

曾志与儿孙

年幼的石来发不得不跟外婆一起生活,可还没等他长大,外婆就因整日悲痛流泪,而哭瞎了双眼失去了劳动力,两人不得不靠乞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后来曾志又怀上了一个孩子,可这个孩子出生的实在不是时候,正巧遇上了组织最为困难的时期。

为了组织的发展和孩子的生活,曾志咬了咬牙将孩子交给一名家境不错的同志,而这个孩子被送走,也注定了曾志的第二段婚姻即将结束。

毛主席和曾志

在失去孩子和地下工作失利的双重打击下,蔡协民软弱的一面被彻底激发出来,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最终在遭遇不公正处理的背景下,他们分道扬镳结束了夫妻关系。

喜得良缘与不容易的孩子们

与蔡协民分手后的曾志前往福州,并同陶铸、陈之枢等人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

慢慢地,曾志发现自己对陶铸的感情越来越深,到后来直接变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陶铸也在工作中被曾志的能力所吸引,两人在互表心意后便结为了真夫妻。

陶铸 曾志

1932年,曾志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在爱可以包容一切的情况下,陶铸全心全力地照顾曾志和这个不属于他的孩子。

然而当时的革命局势尚不明朗,曾志的身体也因长期得不到营养,而虚弱到没有足够的奶水,去喂养这个孩子,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将孩子送走。

1933年陶铸不幸被捕入狱,曾志心中虽心如刀绞,却还是将悲痛化为动力,去完成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直到1937年,两人才得以重逢。

曾志与儿孙们

在经历了多次生死的交接后,陶铸和曾志的见面可谓是百感交集,用钱瑛夸张的话来说,那便是陶铸看到曾志后,浑身的汗毛都激动地立了起来。

在经过短暂的甜蜜时日后,他们各自奔赴不同的战场,并在临行前约定:独立自主,相互支持,胜利相会。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她认为此时的局面百废待兴正是新的开端。

她继续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国家发展中,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寻找,自己还幸存的两个孩子,只能靠着委托来获得孩子们的线索。

1950年,曾志找到了自己的小儿子曾春华。

曾志看着眼前瘦小又跛脚的男孩,心中百感交集,特别是在孩子同自己讲述不幸的遭遇时,更是感到心中一酸。

为了弥补自己曾对孩子的亏欠,曾志将他送去学校念书。

曾春华也没有辜负母亲所给的机会,成为了班里读书最刻苦的一位,后来被分配到军工厂,从此有了安稳的工作。

1951年,在井冈山村民的帮助下,曾志的大儿子石来发被慰问团找到,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的石来,发顿时感到心中有些慌乱,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曾志与小儿子曾春华一家

在听完慰问团的解释后,石来发觉得自己就像做梦一样,并且答应了去广州和自己的母亲曾志相认。

兴许是血脉的联系不会因为时间而淡漠,曾志看到石来发时感觉很亲切。

她仔细地打量着到石来发,嘴里不断地念叨着:“这些年你受苦了,你要什么我都答应你。”

初到广州的石来发被城市的光景所吸引,特别是在在广州待了几天后,他有些不太愿意回到农村继续过苦日子,于是,他向曾志提议想要在广州被安排一个工作。

这对当时的曾志来说,只是写一封推荐信就能解决的事情,但她没有答应石来发的请求,反而是让他回到井冈山去。

“你是井冈山先烈们养育而成的孩子,没有人比你更合适去传承井冈山精神。”

起初石来发并不理解母亲的做法,认为母亲见到自己时的感动都是装出来的。

但在听完相关人员的讲述下,他明白了自己母亲的伟大,心甘情愿地回到了井冈山,成为了那里的护林员。

曾志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她的爱是深沉和责任。

曾志与石来发一家

她想要以身作则去纠正“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还考虑到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

石来发守护好一片土地,那便也是成为了平凡而伟大的人。

曾志的三段婚姻有情窦初开得懵懂,有一拍即合的冲动,也有相敬如宾的尊重。

她本是平凡的女人,却在困境中与成就中牢牢坚守自己的本心,让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少时理想中的巾帼英雄。

“身为一名党员,首先就要将组织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如果国家动荡不安,百姓们流离失所,她又如何能够心安呢?”

革命向来是残酷的,它能将人内心最恐惧地激发出来,也能淬炼一个人的意志。

曾志在革命的历程中遭受了爱人的牺牲、与孩子地别离、流言蜚语的攻击以及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并以身作则将井冈山精神传递。

或许从她决定加入革命队伍的那一刻起,她就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