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温《错爱一生》:才懂外婆看穿忆罗身世,却不愿纠错的三大隐情

2023-10-31 23:09 作者:岑岑 围观:

家世良好的顾家有一儿一女,在知青上山下乡时,姐姐顾家慧因为心疼弟弟,而选择了自己去乡下,让弟弟顾家豪留在城市,这就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下乡的顾家慧与诗人罗尔相爱,未婚先孕,终于在一个雨夜产下一女,即主人公顾忆罗;与顾忆罗同时出生的还有同村兽医的女儿陈想南。

顾家慧在生产时大出血,生命的弥留之际,她把孩子托付给了兽医的妻子凤姑,祈求她把孩子交给远在上海的外婆。

当凤姑长途跋涉到达上海找到顾家时,此时的顾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顾不上把这个亲外孙女接回家,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了。

没过多久,顾家平反,重回往日的繁荣,顾老太太记起了自己外孙女,大张旗鼓的到静雪河接自己的外孙女。

在看到与昔日完全不同的顾家时,凤姑起了歹心,将两个女婴掉包,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给了顾老太太,就这样,两个女孩儿的命运被改变了。陈想南成为了顾忆罗,顾忆罗成为了陈想南。

如果你把所有的爱倾注到一个人身上,最后却发现自己爱错了人,你会怎么做?抛弃现在的去拼命补偿后来者?还是二者兼顾?亦或者对后者依旧不管不顾呢?

在电视剧《错爱一生》中,顾家外婆选择了两者兼顾。

是什么让顾老太太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原因有三。

对家慧和忆罗的双重愧疚

当顾忆罗被接回顾家后,理所应当的过上了公主般的生活,外婆对顾忆罗疼爱有加,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忆罗。

从剧情我们知道,是顾家慧的善良无私让她选择了代替弟弟去下乡,所以,顾母对女儿一直是有愧的,因此,在得知女儿已经去世后,顾母便把爱都给了她的外孙女顾忆罗。

忆罗从小便受着最好的教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却可以让她学习弹钢琴,拥有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不论吃穿用度,都给忆罗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带着对女儿的愧疚和爱,外婆陪着忆罗长大了。

但是,仅仅靠着这份愧疚便可以让顾老太太连亲生外孙女都可以不认吗?不是的,最重要的还是忆罗的陪伴。

身为女孩儿的忆罗自然要比舅舅家豪对顾老太太更为体贴,顾忆罗最擅长的就是用甜言蜜语来哄外婆开心。

物质上从来不缺的忆罗在追马奔时遇到挫折,顾老太太甚至斥巨资送马奔和忆罗出国留学,就为了给二人创造相处的机会。

顾老太太的溺爱让忆罗养成了娇纵的性格,对什么都是势在必得,不到手决不罢休,也是这样的溺爱让顾老太太在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让她对忆罗也有了愧疚,她意识到了忆罗变成了如今的样子与她自己脱不了关系。

顾忆罗如今的狠毒与自私,与她的遗传基因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外婆对她的溺爱导致的。

虽然外婆给了忆罗最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心理上的爱的缺失让忆罗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在她为全家人弹琴时,本想得到外婆和舅舅的夸赞,但此时已怀孕的舅妈的肚子不合时宜的动了,全家人的注意力自然被肚子里的小孩子吸引了。

从小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忆罗,在看到舅妈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宝宝把本该属于她的爱抢走了时,便记恨上了舅妈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甚至不惜施计让舅妈流产。

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十分恶毒的事情了,更别说是未成年的顾忆罗了,但外婆仍然选择相信忆罗,这也成为日后忆罗更加变本加厉的催化剂。

对忆罗来说,外婆就是她的靠,她想要什么外婆便给她什么,如此无底线的纵容,酿成大祸也是早晚的事情。

长时间的陪伴胜过突然出现的血缘

当陈想南以保姆的身份来到顾家时,已经是二十年后了,即使她的长相和顾家慧一模一样,但并不足以撼动顾忆罗在外婆心中的位置。

虽然顾忆罗和顾家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二十年的相处早已让他们成为一家人。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在一粥一饭,每日每夜中积攒起来的,更何况,顾忆罗是尚在襁褓之中时就来到了顾家。

顾忆罗不是真的外孙女,却也陪伴着外婆度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外婆对顾忆罗精心培养,给她优渥的物质条件,而忆罗也给了外婆足够的陪伴。

我们都说,生恩不如养恩大,顾忆罗虽然不是外婆所生,但却是外婆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这份感情,自然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而当陈想南出现的时候,精明的外婆在看到和她的女儿顾家慧如出一辙的陈想南时,倍感惊讶,可她却仍然没有怀疑顾忆罗的身份。

尽管后来儿媳妇苏苏暗中调查到现在的顾忆罗并非顾家慧所生,而陈想南才是真正的顾家外孙女,面对铁一般的事实,顾老太太选择隐瞒真相,对顾忆罗依旧溺爱,给予陈想南的只是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认识想南之后,顾老太太又享受着想南带给她的温暖。懂事的想南在顾忆罗出国之后细心的照顾着顾老太太,在得知想南的母亲住院后,拿钱给想南让她带着母亲去看病。

在拟定遗嘱时,还想要将一部分财产赠与陈想南。

她所做的这些,不过是为了补偿想南,对她这二十几年在外受苦的心疼而已,但更多的还是偏向忆罗,这个假的外孙女。

忆罗对外婆而言是不一样的,就像外婆对律师所说的那样:就算是养个小猫小狗,也是有感情的,何况是人呢?

重新相认,成本过高

外婆和想南的相遇,整整迟到了二十年,二十年后的外婆,年事已高,她再也没有像培养忆罗时那样的精力了。

而且,要让岁数这么大并且要强的外婆承认自己这么多年其实都疼错了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的。

当初凤姑在把孩子掉包后良心上过不去,主动来到顾家想要说清真相,将两个孩子换回来,但顾家人以为凤姑是想“狸猫换太子”,没有调查事情的原委就把她赶了出来。

所以在陈想南长大之后来顾家求职时,顾老太太才意识到当年自己的确犯了天大的错误。

这件事情,几乎是否定了顾老太太的后半生,对这样结果,老太太没有勇气去面对。

在凤姑提出要来见她时,她害怕、迷茫,还到女儿顾家慧的墓前说:“不论真相是什么,我都没有勇气去面对了,我想留下两个外孙女。”

可毕竟为时已晚,两个孩子都早已成年,自己也老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改正错误,索性就将错就错,对顾忆罗依旧偏爱,而对亲外孙女陈想南则是能补偿的尽量补偿。

对两个女孩儿的不同态度在她分配遗产时尤其明显。

顾忆罗狠毒自私,不断榨取顾家的财产,在长大之后更加变本加厉,仿佛只有钱财能让她有一点安全感。

外婆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溺爱蒙蔽了外婆的双眼,明知顾忆罗心狠手辣、明知顾忆罗不是自己的亲外孙女,她还是在最后把遗嘱进行了修改,把所有的不动产都给了忆罗。

一方面,是她对顾忆罗的疼爱,另一方面也是怕顾忆罗为了钱财不择手段,最终伤害到顾家人。

但她始终没有想到,她疼了小半辈子的外孙女,竟是让她惨离人世的凶手。

而对陈想南,虽然想过把一部分财产进行赠与,但最后突然出现的血缘还是敌不过对忆罗的爱。

结尾

人们总说血浓于水,天大的错误在至亲的人面前也能够被原谅,可在互换的人生里,这样的血缘仿佛不值一提。

顾忆罗和陈想南,因为凤姑的一念之差,让她们二人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也让顾家和陈家发生了不同的悲剧。

二十年的时间,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陈想南再好,都敌不过在外婆身边二十年的顾忆罗,顾忆罗再坏,外婆也放不下与她二十年的感情。

所以,人的感情有时候哪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界限分明,有的人在爱她的人面前就是特例,无关对错。

我们不能绝对的批判外婆的做法,在面对血缘亲情与长久陪伴时,很少有人能做到绝对的理智,更何况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