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父辈的父辈,《父辈的胜利》

2023-10-28 21:48 作者:岑岑 围观:

[视听观察]

作者:李胜利(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员、影评人)

央视电视剧《父亲的荣耀》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林业“减产限伐”,以顾长山为代表的林业工人守护林场,实现传承。创作者以三代林业工作者的人生变迁为叙事线索,用浓烈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连接林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现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

在系列的开头,航拍长镜头从一棵大树推至广袤的森林,展现了林场从遍地新绿、满树绿树到染林茫茫雪原的四季变化过程。画面一转,工人们马上在热气腾腾的澡堂里抽签,决定第二天上山伐木的地点,而队长顾长山却在寒风中接到了裁员限产的通知。一冷一热,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都建立在生存发展与改革大势碰撞的叙事框架中,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戏剧张力。创作者还用丰富的细节布局了真实的年代质感和生活气息:三道沟林场家属区四面环山,一条铁路和一列绿色小火车连接着外界;林业工人的家是整齐的木栅栏和砖房;还有各种具有东北特色的锅、锅、炕、炕桌...这些场景和道具生动地呈现了东北林场的生活,带领观众沉浸在那个时代林业工人的喜怒哀乐中。

正如该剧导演康所说,在传统文化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千年的惯性。在新时代,对在山里生活、使用、吃饭的人来说,把要山变成封山育林,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会经历纠结、迷茫和艰辛。顾长山和他的师傅宋六喜赶上了大量树木需要砍伐,祖国需要建设的时代。他们努力工作,收入可观,因业绩突出而被单位肯定,被时代铭记。但到了90年代,生态文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始了减产采伐和保护森林,林业职工转岗分流。当变化和挑战接踵而至,以顾长山为代表的林业工作者顺应时代,洞悉变化,同舟共济,锐意进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鼓励人们在生活困难时补种树苗。在后半段剧情中,陈星杰等后辈成长起来,他们纷纷开公司,帮助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父亲的荣耀》通过展现三道沟林场人走过的路和坎,反映了中国林人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不断转变观念、适应发展、迎接挑战的过程,梳理了社会观念的演变,无声地传播了“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

以家庭为单位叙事,更容易深入生活,触动心灵。《父亲的荣耀》讲述的是顾长山一家的经历。作为923队队长,出于善良和责任感,顾长山收养了兴杰、秦风和强子三名工人的孩子,组成了一个七口之家。作品从孩子因各种原因来到顾家,到他们高考、结婚、创业,用琐碎却温暖的家庭故事串联起林业改革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从生活的角度书写时代的变迁。

血性刻画也是家族叙事的重要特征。具体来说,在这部剧中,顾长山作为师父与新一代林人之间的承上启下的纽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队长还是大哥,无论是丈夫还是父亲,顾长山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这一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创作者对男人和父亲的诸多期望,以及对时代发展中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剧中其他角色也是才华横溢。比如,他的妻子满嘴花刀,他的养子陈星杰咄咄逼人,他的继子赵成老实巴交。每个人都有独特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合乎逻辑的行为动机,做到了“人各有气质,人各有气质,人各有形,人各有声”,勾勒出一批富有时代感的人物形象。

总之,《父亲的荣耀》真实地描写了生活细节,立体地刻画了典型人物,生动地呈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为观众慢慢地展开了一幅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林场生产生活画卷。

《光明日报》(2023年9月20日第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