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国产悬疑电影风声,风声系列

2023-10-28 14:18 作者:岑岑 围观:

谍战,是一种区别于悬疑和烧脑的题材,它需要悬疑烧脑作为整体框架,但也要有家国情怀、生死看淡作为血肉填充,所以谍战题材,即要逻辑上严谨,又要感情上丰盈。

而我为何坚信,《风声》是国产谍战电影里的最强佳作,原因有三。

壹:什么是好的推理?

好的推理,会让人真相未解前一路懵逼,真相道破后恍然大悟。

念书时,老师会在每次考试以后讲解试卷,而通常的我们会在老师讲解某道题结束时,猛拍大腿,原来如此,这么简单……

但是,我们却在考场时无论怎么抓耳挠腮,就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而《风声》则完美的表达了这一点,在武田被杀之前,整个剧情(特指第一次观看)总体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唯一可以得到的准确答案是:老鬼是顾晓梦,白小年是伪政府汉奸,金生火自杀明志可能不是间谍,至于李宁玉和吴大队长,真实身份属性有极强争议。

另外武田在百草堂苦守一夜以后,计划中的暗杀并未进行,然而顾晓梦从头至尾并没有成功与外界联系,那究竟是谁传递了取消行动的指令……

种种一切,都显得扑所迷离。

然而在吴大队长送武田上路之后,观众会逐渐有了几丝准确的猜测,再到吴大队长与李宁玉会面,完整的说出整个事情经过。

此时我们再与前面电影情节对照,然后会如醍醐灌顶,大叹一声:原来如此……

这就是一部高明的谍战片所要做到的基本准则:真相未破前,只能瞎猜,真相解密后,经得起反复推敲。

当然对于部分常看谍战片的朋友,在电影整体推进中,有三个已知要素是足以支撑大家提前解答题目的。

要素1:“顾晓梦主动要给李宁玉缝补旗袍,并在每一次事态跌进后,都有这一场景。”;

要素2:“阳台上吴大队长唱空城计,顾晓梦与他发生了一段看似平常,却处处机锋的对话。”;

要素3:“吴大队长在医护室抢救时,再次唱起空城计,画面拉远后,一位护士开门走了出去。”

这三个画面,构置的已知要素,填充在同一道题中,已经相对丰富,是可以支撑我们解题并得到大致答案的。

但有两幕场景,分别是顾晓梦与吴大队长房间争吵,以及狱中互咬攀咬,这两段都是只闻其声、未见画面,而明面的交流之下究竟隐藏的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当最后一幕吴大队长在与李宁玉会面时,完整的交代了这两段场景背后的内容,于是三个已知条件+两个隐藏条件,合在一起,一个完整的脉络图便就此呈现。

再为大家简单的梳理,整个电影的故事,以此来验证我上面所说的脉络。

日军南京驻守及汪精卫伪政府,在1942年双十节前后,不断遭遇暗杀,日军特务机关长在分析以后得出两个结论:

(1)内部有奸细,这个奸细代号“老鬼”;

(2)对方有专门发布命令的通道,以及负责下达指令的人员,此人代号“老枪”;

在不断的对抗中,某次暗杀行动时,对方一位女暗杀者被抓。在“针手”六爷的特殊手段下,女暗杀者说出:所有暗杀指令,均来自城隍庙布告栏上含有摩斯代码的广告。

但谁是泄露了日军高官具体行踪的老鬼,以及对方负责发布指令的老枪,这个答案,日本人并未获取。

于是在武田的安排下,日军发布假召集令:“十月三十一号,掛尾中将会在百草堂集会”。如果城隍庙有人发布了“十月三十一号袭杀掛尾中将”的指令,即说明消息已经泄露。

便可实现两个目的:

(1)凡经手这个消息的人,其中必有老鬼。

(2)老鬼控制以后,再集大军围堵百草堂,抓捕对方暗杀人员,同时审判老鬼继而获悉老枪真实身份。

于是“情报收发专员顾晓梦”、“译电组组长李宁玉”、“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军机处处长金生火”,以及“司令侍从官白小年”,这五人成了唯一接触过指令的人,被请回受审。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何只锁定这五人。

武田发布的掛尾中将集合令,是只发给有限的几位值得掛尾邀请的人,而伪政府军张司令便是有资格被邀请的几人之一。同时为了避免错判,武田选择逐个发送“诱饵情报”,然后根据城隍庙是否有指令告示贴出来判断是哪一次邀约有问题。

而张司令处在收到情报以后,城隍庙便出现告示,所以可以锁定以上五人之中必有老鬼。

当以上五人被请到了日军驻扎特务机关处,整部电影的谍战部分剧情便也正式展开。

请回的五人,被分别安排在四个房间。

顾晓梦与李宁玉一个房间,其余三人各一个房间,在短暂休息以后,五人被邀请到大厅开会,伪军特务处王处长拿出了一份截获的密码,并要求现场的人进行破解,在武田补充母本以后,密码成功破解,内容便是城隍庙告示内容。

此时武田说出:内部有奸细,望奸细主动现身的话语以后,并随即转身离去。

而五个被请回来的人,则被安排回房间,同时房间内装有窃听器,武田与王处长则会根据他们五人的动静和对话,来做第一次预判。

此时顾晓梦房间内,顾晓梦说:“想想也知道谁是鬼了……”,但这段对话并未展开,而是转成给李宁玉缝补衣服的那一幕。

而正在此时,隔壁吴大队长在阳台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有了另一幕:顾晓梦与吴大队长的机锋对话。

我们根据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

(1)缝补衣服是顾晓梦在缝补电码,这次内容为:“取消百草堂暗杀行动”,在其后顾晓梦还有两次缝补,而三次缝补的内容合在一起是什么,在电影的最后有交代。

(2)吴大队长的真实身份是老枪,他知道另外四人中必有一个是老鬼,所以他用唱戏的方式与老鬼接头,并且通过这次对话,他获悉顾晓梦的身份是老鬼。

(3)顾晓梦知道自己是老鬼,她并不知道老枪也在他们之中,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她故意说出了“想想也知道谁是老鬼”这句话,为后面的洗脱嫌疑埋下伏笔。

到这一幕结束:老鬼与老枪互相确认同志身份,但顾晓梦只以为吴大队长是普通的潜伏者,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其实是老枪,同时“取消暗杀行动”的指令尚未传出。

第二日早餐之后,王处长对以上五人分别提审。

白小年咬定金生火,金生火却处处哑谜、官腔,同时在提审此二人期间,顾晓梦第一次尝试通过打电话回家来传递消息,但以失败告终。

在提审顾晓梦期间,顾晓梦第一次咬吴大队长,说吴大队长本不该看电报却看了电报,这一幕符合顾晓梦前一幕在房间里说的那句话。

在提审吴大队长时,吴志国只说自己的过往战绩,没有攀咬任何人,也没有做任何老鬼是谁的猜疑回答,这一幕符合吴大队长军人的设定。

在提审李宁玉时,李宁玉只有一句话:“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幕符合李宁玉过往的高冷性格设定。

审讯结束以后,在武田授意下,故意将审讯内容泄露给以上五人,然后根据接下来的饭局中五人相互之间的表现和对话,来做第三次预判。

接下来武田安排众人写下各自的生涯履历,作为后期协助办案的奖励凭证,但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比对笔迹。

此时白小年则成了第一个下水的人,他被认定为老鬼,然而在一番审讯以后,白小年死在酷刑之下,但白小年并非老鬼,而是被栽赃。

第二个被单独审讯的人是李宁玉,在审讯李宁玉期间,吴大队长闯入顾晓梦房间,在窃听器中我们听到了吴大队长打骂和威胁顾晓梦的对话。

在电影最后一幕,我们知道这是老枪、老鬼二人第一次避开所有人单独相处,目的是为了商量对策。

到这一幕结束:顾晓梦与吴大队形成默契,确定二人相互攀咬的策略,牺牲一人,保留一人。

在审讯李宁玉以后,武田排除李宁玉的嫌疑身份,此时唯一有嫌疑的只剩顾晓梦、金生火及吴大队。

于是武田安排了另一场饭局,并在饭局中让负责在城隍庙贴告示的清洁工去收拾桌面,这个过程中,如果谁和清洁工传递消息,谁便是老鬼。

饭局结束,武田确认整个过程中唯一没有和清洁工有过眼神接触的吴大队、顾晓梦是最大嫌疑人。

于是在拉走李宁玉,金生火自杀以后,牢房之中只剩吴大队与顾晓梦。

而就在此时,窃听器中传出了顾晓梦说吴大队长才是老鬼,并且他通过香烟传递消息给清洁工的对话,在顾晓梦提供了有电码的香烟以后。

武田锁定吴大队长是老鬼。

在对吴大队长审讯期间,顾晓梦再次缝补衣服,并告诉李宁玉其实自己才是老鬼,希望李宁玉去举报她。

于是在吴大队长遭受“六爷针刑”以后也未获取有效信息,再加上李宁玉举报了顾晓梦,两者结合之下,反转开始,吴大队长嫌疑洗脱,顾晓梦被锁定为老鬼。

然而在审讯顾晓梦,以及到顾晓梦死亡的这段过程中,武田一无所获,他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压在了第二日的百草堂集会,然而暗杀行动并未启动。

到此时,整部电影谍战阶段,全部结束,然而取消行动的指令究竟是如何传出的?

在其后我们知道,吴大队长的原计划,是通过给顾晓梦香烟,让他举报自己,然后洗脱顾晓梦嫌疑,继而达到出去以后传递消息、取消指令的目的。

但是在百草堂集会之前,哪怕已经判断身份,武田也不会放人,于是这个策略并不可行。

顾晓梦在吴大队长受审时,让李宁玉举报自己,同时在与武田单独相处时力求一死,便是顾晓梦想到的第二计划。

她知道只有死人才可以离开这里,所以顾晓梦在为李宁玉缝补衣服时,也在自己身上缝制了摩斯电码,她通过自己的尸体在运出以后,衣服上的摩斯电码来传递消息。

而另一边吴大队长在排除嫌疑以后,送至医院抢救时,通过“空城计”的语调变化也传出了另一份内容一致的消息。

到此时,百草堂暗杀取消的指令成功发出。顾晓梦以死传递消息是第一层保险,同时拯救吴大队,让他可以在医院传递消息是第二层保险,双保险之下,最终完成指令传达。

贰:什么是好的演技?

谍战作品,极其考验演员演技,内心活动既需要通过表情来呈现,又需要通过善于变幻的表情来掩盖内心真相,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下,用身体语言来呈现不同的内心活动,这是一个好的谍战作品基本诉求。

而在《风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阵容:张涵予、周迅、李冰冰、黄晓明、王志文、苏有朋、英达,以及饰演清洁工的倪大红,饰演六爷的吴刚、以及仅漏一面便被击杀的段奕宏。

这样的阵容,放在10年前也算是神仙阵容,在10年后更是再也无法聚齐的超大牌阵容。

这部电影中,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特色。

王志文,饰演的王处长见人三分笑的外表下实际心肠毒辣;

周迅,饰演的顾晓梦嬉笑之余,却藏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张涵予,饰演的吴大队长硬汉面容下,却有着极为细腻的谋略智慧;

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镌刻的清高之下,有着与时代脱轨的迷茫;

黄晓明,饰演的武田则让人咬牙切齿、憎恨不已;

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则阴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娘里娘气;

英达,饰演的金生火则完美的诠释了贪生怕死,更怕折磨的懦夫形象;

吴刚,饰演的六爷则是一副让人不寒而栗,明明是笑却如魔鬼的恐怖既视感;

而倪大红,则再次成功的把自己隐藏起来,犹如空气无处不在,却又让人容易忽略;

这就是实力派演员,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让人铭记,让人怀念,也再也无法重现。

叁:什么是好的情感?

只有悬疑的谍战,一定不是好的谍战,在《风声》的最后,顾晓梦透过摩斯电码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段话,被顾晓梦的原声娓娓道来。

​李宁玉颤抖的双手,点燃不了的香烟,吴大队长坐在车中,被泪水模糊的双眼……

这一切,这一刻,溢满胸腔的情感无比丰盈,让人犹如穿越了七十载的岁月,回到了那段往事。

顾晓梦在被武田用家人威胁时,眼里的痛恨、绝望和愧疚,又在转身赴死以后,眼里的诀别、坚毅和不舍,这样的情感糅合在顾晓梦一个人身上,极度的让人震撼。

顾晓梦是那个伟大的群体中的一员,如同顾晓梦所说:“武田永远不明白,其实老枪与老鬼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风声》用了90分钟的时间来描写谍战部分,只用了35分钟的时间来传达情感,然而这仅有的35分钟,却并不逊色于我们过往见过的任意一部“抗战”作品中的那种惨烈与悲痛、坚毅与诀别,这便是《风声》,一部无法取代和超越的谍战电影佳作。

(文/影评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