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经典国产家庭剧,2020国产家庭剧

2023-10-28 04:23 作者:岑岑 围观:

人物是电视剧叙事和表达的核心主题之一。就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而言,角色始终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塑造具有审美品质的个性化人物被视为文本成败的关键。国内家庭伦理剧中的后代和父母形象可以概括出共同的特征。

首先,引起家庭矛盾的孩子会被刻画成调皮捣蛋,不懂事,需要管教,不听话。比如《虎妈猫爸》里的洪辰,第一集跟奶奶下乡走亲戚的时候,表现出娇惯,不顾别人感受,爱哭,不懂得分享,说话没有分寸。

《小别离》里的小雨成绩不及格,还经常恶作剧。***怀孕后,还送她带麝香的香水,还对她爸无礼:“你误会我放屁了!”“有本事就送公安局!”。如果下一代处于青春阶段,就会被描绘成早恋,不顾家人反对,盲目追求幸福。比如《裸婚》中,童绝食求母亲同意和男友在一起;在《当婆婆遇见妈妈》中,贾加和大可坠入爱河,但迫使他们的母亲跳楼。在《带爸爸去留学》中,吴丹丹和黄晓东不顾父母的意见,坚持要在一起。黄晓东翻过窗户,闯入一个外国人的家里和丹丹约会。

其次,代际冲突的另一方——母亲,往往被刻画成严厉而强势的形象。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不顾孩子的感受,苛求,说话毫不留情。比如《双面胶》里,李娟的婆婆回家后做红烧肉,烧了28块红烧肉。被媳妇李娟吃了13块后,她马上把肉拿回冰箱,等着上班加班的儿子回来吃。

再比如,《当婆婆遇上妈妈》里,大妈妈因为媳妇不付生活费,烧水忘了关火,对贾加大发脾气,不留情面。最后,严厉的母亲背后会有一个通情达理、善良的父亲。他们对子女更佛教化,一般在代际冲突中充当第三者的角色,调节双方关系,促进代际和谐。比如《裸婚》,每当童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孩子的爸爸都会保护女儿,安慰妈妈。

有一次,童为了和男友在一起而绝食,母亲和童愤怒地不让女儿吃饭。双方冷战,矛盾即将升级。这时,孩子的父亲挺身而出,不仅给了女儿一个台阶下,还在母亲面前懂事、讲道理。

《小离别》中,朵朵的母亲对朵朵的成绩焦虑紧张,再加上争强好胜的性格,经常和朵朵发生矛盾。例如,当朵朵被发现写小说时,童非常生气,她把小说都撕了,并与女儿闹翻了。在这样的矛盾下,爸爸方圆一边给妻子分析为什么女儿会在这个阶段写小说,一边拿起撕好的纸,重新粘好还给朵朵,鼓励双方不要再生气了。朵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第二天就向方圆道歉,母女二人重归于好。

在电视剧中,“剧”这个概念很重要。是否有“戏”通常是一部作品能否抓住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导演拿到剧本,需要看剧中主题是否有创新,剧情是否合理,故事是否能“抓住”人。那么这就需要“戏剧”中的冲突,就其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

内部冲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冲突。一般来说,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不同的人,不经常见面,不会有太大的矛盾。但如果在同一个屋檐下,即使刚开始互相迁就,时间长了,双方也可能站在一个矛盾的对立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例如,第二个儿媳,杨晶晶,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有着时髦的想法。她提出只在周末回婆家的“周末婚姻”,认为家务应该分担。但是,老派的婆婆认为,作为儿媳妇,应该把家务打理好。一个忙于工作,热衷于追求自由的生活,一个保守的传统必然导致两代人的冲突。

在《裸婚》中,童怀孕了。为了漂亮地参加她老同学的婚礼,化妆品和高跟鞋都不缺。但在婆婆和奶奶看来,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高跟鞋也会影响胎位。三代人的观念差异导致了他们内心的不满。

二是感情冲突。这里的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如果只是其中一种,那就太简单了,需要在一种情绪之外,再建构另一种情绪,才能打开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裸婚》中,由于童在怀孕时与她同床共枕,童因性交不当而住院。他们之间的问题本来可以很容易解决,但是因为婆婆的介入,这件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刘一阳,一个孩子的母亲,不应该因为爱女儿而无知。刘一阳认为性交是你想要的,孩子的母亲不应该当面直接指出这些问题。这就是爱情和亲情的叠加。在《当婆婆遇上妈妈》中,罗佳“抓到”大可有外遇,并在饭桌上质问大可。婆婆见她心疼儿子,就打了儿媳妇。这种冲突包含了爱与情的双重关系。

麦克唐纳曾说:“流行文化的把戏很简单——想尽一切办法取悦所有人”,家庭伦理剧的突出特点是信息量大、受众广。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为了赢得收视率和观众讨论,把娱乐作为电视文化的第一属性,忽略了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教育的功能属性。矛盾冲突确实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但过度制造冲突给人脱离现实、制造社会冲突的感觉,无味的狂欢对现实没有实际意义。

国内家庭伦理剧中,育儿、住房、养老、爱情、婚姻等现实话题。如果电视剧频繁制造矛盾制造话题,增加琐碎情节,制造矛盾制造冲突,一方面会使电视剧脱离社会现实,增加不真实感,损害内容质量。

在问卷调查中,分别有52.46%和36.61%的观众认为当前国产家庭伦理剧存在“过分夸大代际冲突”和“制造矛盾数量”的问题。

比如在电视剧《孩奴》中,李露就是一个极其严厉的母亲,甚至有点极端。当她在欢欢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回家时,她不得不被李露批评。现实中,成绩差的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往往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奖励。

再比如,在《小舍得》中,欢欢因为受不了李楠的教育模式而离家出走。她在大雨中与李楠吵架,并大喊她的家人不爱她自己。因为严子友受不了田玉兰的教育模式,她有心理问题,总是产生幻觉。她的幻觉里还有一个叫“小龙”的朋友。上面的情节显然有点极端。

另一方面,电视剧所传递的文化观念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代际冲突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真正的观众模仿、采用错误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例如,在电视剧《肖敏的家》中,刘小敏的前夫金波让金佳俊向她要钱。肖敏的母亲为金波感到难过,但肖敏和她母亲发生了冲突,说:“我说了多少次我要离婚了?要不是你安排,他就不是我前夫了。”这些情节在现实中可能会发生,但如果过分强调或夸大,可能会让观众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不选择先解决问题,而是逃避和推卸责任。

影视作品能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剧情能否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色的塑造和表演。高质量的电视剧需要通过各种细节来刻画人物。国内一些家庭伦理剧为了给观众带来快感,往往会把公公婆婆或岳父母刻画成代际冲突中的“反派”。剧中,他们守旧、呆板、一意孤行、热衷于挑拨离间。他们不仅是家庭和谐的促进者,也是代际冲突的制造者。在问卷调查中,48.63%的观众认为国产家庭伦理剧存在“夸大塑造人物”的问题。

比如电视剧《双面胶》中,李娟的婆婆认为,媳妇是家庭中地位最低的,不可能和儿子在一个层次,甚至比媳妇还不如。她会因为儿子下班还没回来就不让儿媳妇吃肉,会在儿媳妇生完孩子后不让母子俩亲热,甚至会禁止儿媳妇带孙子回去陪她睡觉。《婆婆来了》中,何琳的婆婆来到小两口家后,好吃懒做,训斥媳妇只吃零食,还责怪媳妇用洗衣机洗衣服不节约。每天早上各种声音逼着媳妇起床,她也用洗脸盆洗菜。

《金婚》里,进城的婆婆在家做饭,儿子回家吃晚饭。现实中,她给儿子把一大碗米饭放在电饭煲上,锅底有浆糊的米饭放在儿媳妇温丽刚的碗里,想伸手去吃饭桌上饭菜里的肉,被婆婆用筷子挡住,反而放进了儿子的碗里。

美国学者格伯纳认为,媒体内容一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受众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媒体控制的意识形态因素使得媒体总是选择预定的内容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他认为,媒体通过选择、处理和重组象征性事件或信息来提醒人们注意环境。由于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体内部)进行的,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视为客观环境本身。拟态环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对人们思想的理解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大众传播给受众创造的环境提示并影响人们的真实行为,进而影响人们对环境的重塑。

电视剧中强烈的“逼真性”给观众造成了“实际情况是一样的”的心理错觉。电视剧中婆婆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观众现实的反映,不自觉地牵连观众对现实的看法,影响观众对现实的评价。

参考资料:

李瑞雪。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演进与现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4(07):1-3。周洪峰。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探讨[J].新闻传播,2012(05):20-22。[3]吴淑丽,张璐。跨文化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