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底线》:一部有勇气、有担当,讲述中国经验、具备中国特色的原创好国剧

2023-10-27 18:56 作者:岑岑 围观:

Text/李娜

9月19日,法治题材电视剧《底线》正式开播。朋友圈的影视行业人士纷纷开始安利这部剧。在一致的好评中,我也打开了久违的电视机。没想到这一追很快就上去了,电视转播还不够。我转了一圈,转到网络直播平台,一口气赶上了。这几天一直在看这部剧,和业内朋友讨论。我真的有点激动。礼物的主题太美了。我们不仅可以改编文学,还可以原创!

用匠人之心铸造时代光影,呈现优质国产原创剧。

原创不易,这是影视行业公认的事实。近年来,文学IP的影视改编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文学IP内容相对成熟,有粘性粉丝。相比之下,原创剧本的开发周期长,难度大。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国内影视行业更倾向于文学改编,原创作品空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在这个行业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底线》的制作者和制作人的勇气和努力。

《底线》是一部原创剧。为了拍出扎实的剧本,策划团队和编剧团队深入全国60多家各级法院收集意见,采访了近200名法院工作人员,收集了500多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主创人员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宫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据该剧专家顾问舒睿介绍,《底线》文学导演王锴和编剧李小良的第一次接触,是为了参加一个涉及信用卡纠纷的“调解会”。40多名被告人、舒蕊法官及助理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30多人当庭成功调解。

这场别开生面的庭审,深深打动了两位创始人,也坚定了他们深入基层进行实践研究的决心。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主创团队一直在各级法院收集创意、体验生活、打磨剧本,前后修改了20稿,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作品。用匠人之心铸造时代光影,《底线》的优秀品质将成为行业风向标,引导更多影视剧作品回归原创,为IP化的影视剧市场注入新鲜力量。

开辟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的法治剧。

底线题材相当匮乏,不同于精英法制剧。该剧聚焦基层法官的工作和生活。在案件的选择上,有舆论关注的大案要案,也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事纠纷。这些民事纠纷涉及民间借贷、拆迁补偿、争夺孩子抚养权、新经济形态下网络名人与直播公司的劳资纠纷等民生热点话题。剧情照进生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电视剧中有很多民事纠纷的“诉前调解”。作为公正的中立者,法官帮助当事人分析和评估他们的利益,平衡和协调他们的分歧和冲突,并引导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定。基层法官如何进行背靠背的调解,使双方达成和解,维护社会和谐,需要工作和生活中的大智慧。

剧中一位基层法官方大娘,工作经验丰富,有自己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论,坚持原则不拘泥于“法律”,没有说教色彩,温暖犀利,有一种烟火味,让该剧格外清新唯美。

提起诉讼,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精英律师在法庭上的犀利言辞,还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之道。《底线》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的法治剧创作之路。

与人民真诚对话,直面社会问题,既有勇气又有责任。

《底线》展现了剧作家群体娴熟的戏剧技巧。结构紧凑流畅,节奏分明,每集多线并进,每集各有侧重。第一集中,辱母大案、债务纠纷、劳资纠纷同时展开,展现了法院繁忙的日常生活。第二集聚焦辱母案。现实生活中,辱母案争议极大,法感、民意、真相错综复杂。这一集突出了这个案件的合议过程,倒叙了公众很少知道的关键事实。剧中不回避法官对本案的不同看法和激烈争论。如何权衡如何判断,激发观众思考,是一个普法和寻求公众理解的过程。作为一部以法官为主体的致敬剧,可以放低姿态,改变立场,正视近年来舆论争议的案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公众沟通,态度坦诚,用心良苦。是一部充满诚意的好剧。

底线让我感动,因为它的勇气。近年来,在舆论场,男女之争非常激烈,几乎成了热门话题。该剧以两起职场性骚扰案件开始。在办案过程中,事实、各方考量、舆论影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甚至不同性别的法官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法官不是神,也会有人性的弱点和偏见。剧情里的法官在思考,在成长,在修正,剧外的观众也在思考,在修正自己的认知。从这些涉及职场性骚扰的剧集铺天盖地的弹幕中,我们可以看到观众各抒己见,也看到不同观点争鸣。在以观众为导向的影视市场环境下,底线在普法、弘扬正义、传播正能量、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冒着舆论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普法是这部剧的核心诉求之一。真实的庭审场景在剧中多次展现,观众就像看庭审直播一样,直呼真相。法庭的庄严,法官的庄严,自然呈现在程序的完整中,观众对法律的敬畏由此而生。

审判剧里审判长的结案陈词,多次让人落泪。在李方宁案中,审判长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同事之间的互助互敬是良好职场氛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播猝死案中,审判长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极限的。但是,当公司的一切制度设计完全倾向于利益最大化时,就会扼杀人和人性,而这种扼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把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和各种成功的说辞作为话语,让劳动者自发地剥削自己。”弹幕中,观众们激动地留言:“感动”、“热泪盈眶”、“正义”、“满满的正能量”这些底线用文学作品的形式体现了这句话: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打破刻板印象,温暖接地气,法官角色与人物群体塑造。

《底线》之美,离不开三代演员的精彩演绎。如果你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与法官打过交道,在普通人的想象中,法官大多严肃矜持,庄重冷静,平易近人。底线评委的图像挺有意思的。靳东饰演的方圆主席被称为“方阿姨”。在立案大厅接待当事人、调解纠纷、提醒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被调侃为“看门人”。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谙人性之深,人情之冷暖。调解纠纷时,他技巧娴熟,幽默风趣,偶尔还会吐槽方言。与同事相处也是一种很好的和谐方式,孜孜不倦地赞美别人,以退为进。但他的追求和信念并没有因为基层法院岁月的磨砺而熄灭。“主播猝死”和“职场性骚扰”都属于有争议的司法领域。他敢于直面司法实践的挑战,敢于宣判,说明了中国法治思想的不断进步,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金东深刻的台词和扎实的表演功底,让这位平易近人、主持正义的法官活灵活现。

程颐饰演的周怡安法官也是一大亮点。该剧强化了他在职场中“萌新”的特质。偶尔年少冲动,忍不住和同事争吵,偶尔撒娇可爱,和主人方圆相处如父子。看似缺乏正形性,但却聪明机警,判断力很高,对主人相当真实。小事不较真,大事不让步。在“子女抚养权”一案中,他认真取证,二审推翻了老爷的判决,坚决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在“职场性骚扰”一案中,面对当事人的挑衅,他以打地板回应。程颐也以细致、自然、独特的表演成功演绎了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评委角色。

虽然是主旋律的致敬剧,但底线融合了类型剧,尤其是职场剧的特点。怎么会没有职场剧《修罗场》?剧中,张志坚、王劲松、靳东分别饰演师徒两个角色,性格迥异,面对上级的检查采取不同的态度。对话之间的极端张力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三人一戏,观众心领神会,忍不住笑了。此外,王一楠的知心大姐、黄小蕾客串服装店老板娘等等,一群老戏骨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整部剧呈现出生动真实的生活质感。

此时,我无法表达我的爱。特别巧合的是,开播的第二天晚上,我遇到了一个老家的同学。他是一个基层法院的院长。他讲了自己工作生活的细节,印证了底线的真实和可爱,我也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中国能有更多这样勇于负责,贴近百姓生活,弘扬正能量的好剧!

(作者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影视传媒系教师,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视听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丝绸之路电影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制片人。)

相关文章